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79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内部通过多个内管体分为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所述第一隔室内部安装有外电极,所述第三隔室内部安装有内电极,所述外电极和内电极两端的导电柱之间串接有导线,所述外电极和内电极均呈环形阵列设置,且第二隔室一端连接氧气进口,所述第二隔室的另一端安装有臭氧出口,所述外管体一端安装有散热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能臭氧发生器,通过外电极和内电极均呈环形阵列设置,并向第二隔室内通入氧气,使得氧气与外电极和内电极充分接触,使得臭氧制备速度快,浓度高,极大提高了臭氧制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节能臭氧发生器
,具体是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O3)的装置。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特殊的情况下可进行短时间的储存),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在饮用水,污水,工业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鲜,医药合成,空间灭菌等领域广泛应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通过混合装置和液体混合参与反应。臭氧发生器以手提式的为主,适合家用或者一些酒店旅馆使用,既方便也使用,价格方面比大型的臭氧发生器便宜。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610908432.1的一种高效节能臭氧发生器,包括:开关电源、DC/AC逆变器、升压单元和多个臭氧管,所述臭氧管包括:外管、内管、内电极和外电极,外管为陶瓷拉瓦尔管,内管为陶瓷柱管,内电极伸入内管中,外电极固定在外管的外侧,外管上设有氧气入口和臭氧出口,升压单元的输出正极分别连接多个臭氧管的内电极,升压单元的输出负极分别连接多个臭氧管的外电极并接地,多个臭氧出口连通,连通处设有抽气装置,这种臭氧发生器,提升了臭氧的生产效率,高效节能。但是,不能使氧气与电极充分接触,从而降低了臭氧制备的效率,而且单根内电极和外电极降低了臭氧产生的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使氧气与电极充分接触,从而降低了臭氧制备的效率,而且单根内电极和外电极降低了臭氧产生的浓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内部通过多个内管体分为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所述第一隔室内部安装有外电极,所述第三隔室内部安装有内电极,所述外电极和内电极两端的导电柱之间串接有导线,所述外电极和内电极均呈环形阵列设置,且第二隔室一端连接氧气进口,所述第二隔室的另一端安装有臭氧出口,所述外管体一端安装有散热扇。优选的,所述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的内管体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优选的,所述外管体两端安装有端盖,且端盖与外管体外侧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外管体一端下侧安装有冷气入口,所述外管体另一端上侧安装有热气出口。优选的,所述外管体内中部设置有散热通道,且散热扇安装在散热通道一端,散热通道的另一端安装有排气扇。优选的,所述外电极和内电极均等间距安装有多个。优选的,所述内电极排列呈的环形圈小于外电极排列呈的环形圈。优选的,所述外管体和内管体均采用陶瓷柱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外电极和内电极均呈环形阵列设置,并向第二隔室内通入氧气,使得氧气与外电极和内电极充分接触,使得臭氧制备速度快,浓度高,极大提高了臭氧制备的效率。2、本技术通过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的内管体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使得氧气能够向过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内均匀扩散氧气,进一步提高氧气制备的效率。3、本技术通过外管体一端安装有散热扇,外管体内中部设置有散热通道,且散热扇安装在散热通道一端,散热通道的另一端安装有排气扇,能够对外管体内部进行吹风、排风散热处理,散热效果较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A处结构截面图。图中:1、外管体;2、内管体;3、外电极;4、内电极;5、冷气入口;6、热气出口;7、氧气进口;8、臭氧出口;9、端盖;10、散热扇;11、导线;12、第三隔室;13、散热通道;14、通孔;15、第一隔室;16、第二隔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管体1,外管体1内部通过多个内管体2分为第一隔室15、第二隔室16和第三隔室12,第一隔室15内部安装有外电极3,第三隔室12内部安装有内电极4,且外电极3和内电极4之间的间距为1-4mm,外电极3和内电极4两端的导电柱之间串接有导线11,外电极3和内电极4均呈环形阵列设置,外电极3和内电极4均等间距安装有多个,使得氧气与外电极3和内电极4充分接触,使得臭氧制备速度快,浓度高,极大提高了臭氧制备的效率,且第二隔室16一端连接氧气进口7,第二隔室16的另一端安装有臭氧出口8,外管体1一端安装有散热扇10,便于对外管体1内部进行风冷散热处理。优选的,第一隔室15、第二隔室16和第三隔室12的内管体2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14,使得氧气能够向过第一隔室15、第二隔室16和第三隔室12内均匀扩散氧气,进一步提高氧气制备的效率。优选的,外管体1两端安装有端盖9,且端盖9与外管体1外侧螺纹连接,便于对外管体1两端进行封盖处理。优选的,外管体1一端下侧安装有冷气入口5,外管体1另一端上侧安装有热气出口6,便于对外管体1内部进行风冷处理。优选的,外管体1内中部设置有散热通道13,且散热扇10安装在散热通道13一端,散热通道13的另一端安装有排气扇,能够对外管体1内部进行吹风、排风散热处理,散热效果较好。优选的,内电极4排列呈的环形圈小于外电极3排列呈的环形圈,外管体1和内管体2均采用陶瓷柱管,结构强度高,便于提高外管体1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外电极3和内电极4两端的导电柱之间串接有导线11,接通外电源,通过外电极3和内电极4均呈环形阵列设置,向第二隔室16内通入氧气,通过第一隔室15、第二隔室16和第三隔室12的内管体2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14,使得氧气与外电极3和内电极4充分接触,使得臭氧制备速度快,浓度高,极大提高了臭氧制备的效率;通过外管体1一端安装有散热扇10,外管体1内中部设置有散热通道13,且散热扇10安装在散热通道13一端,散热通道13的另一端安装有排气扇,能够对外管体1内部进行吹风、排风散热处理,散热效果较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内部通过多个内管体(2)分为第一隔室(15)、第二隔室(16)和第三隔室(12),所述第一隔室(15)内部安装有外电极(3),所述第三隔室(12)内部安装有内电极(4),所述外电极(3)和内电极(4)两端的导电柱之间串接有导线(11),所述外电极(3)和内电极(4)均呈环形阵列设置,且第二隔室(16)一端连接氧气进口(7),所述第二隔室(16)的另一端安装有臭氧出口(8),所述外管体(1)一端安装有散热扇(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内部通过多个内管体(2)分为第一隔室(15)、第二隔室(16)和第三隔室(12),所述第一隔室(15)内部安装有外电极(3),所述第三隔室(12)内部安装有内电极(4),所述外电极(3)和内电极(4)两端的导电柱之间串接有导线(11),所述外电极(3)和内电极(4)均呈环形阵列设置,且第二隔室(16)一端连接氧气进口(7),所述第二隔室(16)的另一端安装有臭氧出口(8),所述外管体(1)一端安装有散热扇(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室(15)、第二隔室(16)和第三隔室(12)的内管体(2)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两端安装有端盖(9),且端盖(9)与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竹青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季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