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总线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053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5
一种对连接输入电源和负载的直流总线的电力波动进行控制的直流总线控制系统,包括:主稳定装置,具有第1充放电元件和第1电力转换器;和至少一个亚稳定装置,具有第2充放电元件、充电元件或放电元件、及第2电力转换器。第1电力转换器被构成为,求出基于第1充放电元件的储电量指标的总线电压目标值,并以使直流总线的电压与总线电压目标值一致的方式,在第1充放电元件和直流总线之间进行直流电力的双向传输。第2电力转换器被构成为,根据与第2充放电元件、充电元件或放电元件的充电或放电相关的阈值和直流总线的电压之间的差来求出电流目标值,并以使与电流目标值相等的电流流入第2充放电元件、充电元件或放电元件的方式在第2充放电元件、充电元件或放电元件和直流总线之间进行直流电力的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直流总线控制系统
本公开涉及一种直流总线(母线)控制系统(DCbuscontrolsystem)。
技术介绍
近年,作为化石能源和原子力能源的替代电源,使用太阳能、风力、波浪等的可再生能源的电源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的一部分已经被进行了实用化。就这种电源系统而言,随天气、季节、所在位置等的不同,其发电量的波动很大。所以,为了将与电源系统连接的直流总线的电压维持在预定的允许范围内,希望使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等的电源经由输入范围较宽且容量较大的电力转换器与直流总线连接。然而,这种情况下,电力转换器的大容量化会招致系统整体的大型化、复杂化、及高成本化。这里,作为使从电源系统供给至直流总线的电力和/或直流总线电压稳定化的现有技术,例如熟知有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技术。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电源系统的电力波动较大,所以难以高效地对起因于可再生能源电源系统的输出波动和/或负载波动的直流总线的电力波动进行控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944号公报(段落[0101]~[01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总线控制系统,对连接输入电源和负载的直流总线的电力波动进行控制,该直流总线控制系统具有:/n主稳定装置,具有第1充放电元件和第1电力转换器;和/n至少一个亚稳定装置,具有第2充放电元件、充电元件或放电元件、及第2电力转换器,/n其中,/n所述第1电力转换器被构成为,求出基于所述第1充放电元件的储电量指标的总线电压目标值,并以使所述直流总线的所述电压与所述总线电压目标值一致的方式,在所述第1充放电元件和所述直流总线之间进行直流电力的双向传输,/n所述第2电力转换器被构成为,根据与所述第2充放电元件、充电元件或放电元件的充电或放电相关的阈值和所述直流总线的所述电压之间的差来求出电流目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1 JP 2017-2238081.一种直流总线控制系统,对连接输入电源和负载的直流总线的电力波动进行控制,该直流总线控制系统具有:
主稳定装置,具有第1充放电元件和第1电力转换器;和
至少一个亚稳定装置,具有第2充放电元件、充电元件或放电元件、及第2电力转换器,
其中,
所述第1电力转换器被构成为,求出基于所述第1充放电元件的储电量指标的总线电压目标值,并以使所述直流总线的所述电压与所述总线电压目标值一致的方式,在所述第1充放电元件和所述直流总线之间进行直流电力的双向传输,
所述第2电力转换器被构成为,根据与所述第2充放电元件、充电元件或放电元件的充电或放电相关的阈值和所述直流总线的所述电压之间的差来求出电流目标值,并以使与所述电流目标值相等的电流流入所述第2充放电元件、充电元件或放电元件的方式,在所述第2充放电元件、充电元件或放电元件和所述直流总线之间进行直流电力的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总线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亚稳定装置为多个亚稳定装置,所述多个亚稳定装置至少包括具有所述充电元件的亚稳定装置和具有所述放电元件的亚稳定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总线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1电力转换器被构成为,以位于所述直流总线的所述电压的预定的允许范围内的方式对所述总线电压目标值进行确定。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直流总线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1电力转换器被构成为,包含第1DC/DC转换器,并根据所述直流总线的所述电压和与所述第1电力转换器连接的所述第1充放电元件的充放电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对所述第1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大之杉山正和津野克彦小池佳代藤井克司和田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