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及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38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及印刷机,包括第一本体和安装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有抵接所述第一本体的定位平面、与所述定位平面垂直的定心轴、限制所述第一本体绕所述定心轴转动的限位轴、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限位轴和所述定心轴保持抵接的支撑组件,所述定心轴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本体的位置中心,所述限位轴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本体绕所述定心轴偏转的角度,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带动所述支撑件活动的动力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沿两个不同方向抵接所述第一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及印刷机,可以使喷头准确的定位在支架上,缩短安装和调整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及印刷机
本技术涉及位置调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及印刷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印刷机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设备,主要包括可多向移动的喷墨机构、承载待喷墨产品的载物台。待喷墨产品可以是纸张、纸箱,当主要是不可折叠的电路板。印刷机工作时,喷墨机构移动至载物台上方,喷墨机构按设定的程序移动,同时,将墨水喷涂在待喷墨产品上,形成设计需要的图案,完成印刷。喷墨机构主要包括喷头、固定喷头的支架。其中,喷头连通墨盒,执行喷墨动作;支架与印刷机的移动组件连接,实现喷头的移动。在使用印刷机的过程中,喷头需要经常维护,因而,需要从支架上拆下喷头或将喷头重新安装到支架上。然而,当将喷头安装到支架上时,难以将喷头准确定位,还需花费大量时间反复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及印刷机,可以使喷头准确的定位在支架上,缩短安装和调整的时间。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包括第一本体和安装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有抵接所述第一本体的定位平面、与所述定位平面垂直的定心轴、限制所述第一本体绕所述定心轴转动的限位轴、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限位轴和所述定心轴保持抵接的支撑组件,所述定心轴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本体的位置中心,所述限位轴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本体绕所述定心轴偏转的角度,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带动所述支撑件活动的动力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沿两个不同方向抵接所述第一本体。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通过设置定位平面,可以限制第一本体沿定位平面法向的移动,同时,限制第一本体沿两个垂直方向的转动,该转动的轴线与定位平面平行。其次,本技术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通过设置定心轴和支撑组件,从而,支撑组件使第一本体与定向轴保持接触,因而,可以限制第一本体沿定位平面的移动。再者,本技术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通过同时设置限位轴,从而,支撑组件同时使第一本体与限位轴保持接触,因而,可以限制第一本体绕定心轴的转动,使得第一本体在第二本体上准确定位。也即,使喷头准确的固定在支架上,缩短安装和调整喷头的时间,减少安装和调整喷头的工作量。最后,本技术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还通过使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动力件,使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并且,使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沿两个不同方向抵接所述第一本体,从而,支撑件对第一本体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朝向定心轴的分力和朝向限位轴的分力,保证第一本体能够与定心轴和限位轴同时接触,提高定位精度。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转动的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有益的是,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转动的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对第一本体的作用力相垂直,避免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相互影响。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件转动的轴线与所述定位平面垂直。有益的是,所述支撑件转动的轴线与所述定位平面垂直,也就是说,支撑件转动的轨迹与定位平面是平行的,从而,减少支撑件沿定位平面法向的布置,有利于降低调整结构的高度,减少拆装干涉,方便第一本体的拆装。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优选的,所述动力件包括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件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支撑件设置有抵接所述驱动杆端部的斜面。有益的是,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一方面,意味着,驱动杆与支撑件是垂直的,因而,可以减少支撑组件的占用面积,缩小第二本体的规格,另一方面,意味着,支撑件对驱动杆的作用力的分力才能迫使驱动杆退回,因而,第一本体与定向轴和限位轴保持接触,难以松动,也就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另外,设置斜面,可以改变驱动杆对支撑件的作用力方向,有利于驱动杆产生沿支撑件转动方向的分力,进而,驱动支撑件转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驱动杆,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容置所述支撑件,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容置所述驱动杆。有益的是,首先,支撑件和驱动杆均设置在第二安装架,可以方便进行整体拆装,减少工作量。其次,第二安装架设置容置槽,容置槽容置所述支撑件转动,从而,可以限制支撑件转动过程中的偏摆,确保支撑件的转动符合要求。再者,将驱动杆设置在调节孔内,可以对驱动杆进行限位,避免驱动杆歪斜,确保驱动杆的活动符合设计要求。最后,调节孔内可以设置螺纹,以方便连接驱动杆,从而,省去持续工作的外部动力。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抵接部为安装在支撑件上的弹性件。有益的是,在第一抵接部驱动第一本体移动时,弹性件可以弥补第二抵接部与第一本体之间可能产生的缝隙,从而,第一本体可以在保持与一个基准接触的同时继续运动,直至与另一个基准接触,实现第一本体与定心轴和限位轴的同时接触定位。另外,弹性件是安装在支撑件上,位置和大小均可以需要方便的更改,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包括两个悬臂、将两个所述悬臂一端连接的连接臂,两个所述悬臂与所述支撑件连接固定,所述连接臂的径向表面与所述第一本体抵接。有益的是,首先,与使用弹垫相比,将弹性件设置成弹簧,可以减少接触面积,不影响第一本体的转动,同时,提供较大的弹力,还不需要考虑老化问题。其次,弹簧由两个悬臂和一个连接臂构成,可以简化制造,同时,方便安装。再者,所述连接臂的径向表面与所述第一本体抵接,意味着,使连接臂与第一本体的接触可以为一条线,既满足持续提供支撑力的需要,又不影响第一本体在第一抵接部作用下的活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优选的,所述悬臂包括贴合所述支撑件的直段、将所述直段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的变形段,所述变形段延伸成V形。有益的是,首先,由于悬臂设置有两个,悬臂设置直段,因而,可以利用两个平行的直段进行固定,固定方式可以简化而且易于实现,同时,两个直段形成了对连接臂的支撑,避免连接臂扭转。再者,设置呈V形的变形段,可以使弹簧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和变形范围,提高调节结构的适用范围。而且,V形的变形段,在制造上极为方便,容易检验。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有定位所述定心轴或所述限位轴的一端的螺纹孔,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有定位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10)和安装所述第一本体(10)的第二本体(20),所述第二本体(20)设置有抵接所述第一本体(10)的定位平面(21)、与所述定位平面(21)垂直的定心轴(22)、限制所述第一本体(10)绕所述定心轴(22)转动的限位轴(23)、使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限位轴(23)和所述定心轴(22)保持抵接的支撑组件(30),所述定心轴(22)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本体(10)的位置中心,所述限位轴(23)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本体(10)绕所述定心轴(22)偏转的角度,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件(31)和带动所述支撑件(31)活动的动力件(32),所述支撑件(31)设置有第一抵接部(33)和第二抵接部(34),所述第一抵接部(33)和第二抵接部(34)沿两个不同方向抵接所述第一本体(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10)和安装所述第一本体(10)的第二本体(20),所述第二本体(20)设置有抵接所述第一本体(10)的定位平面(21)、与所述定位平面(21)垂直的定心轴(22)、限制所述第一本体(10)绕所述定心轴(22)转动的限位轴(23)、使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限位轴(23)和所述定心轴(22)保持抵接的支撑组件(30),所述定心轴(22)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本体(10)的位置中心,所述限位轴(23)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本体(10)绕所述定心轴(22)偏转的角度,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件(31)和带动所述支撑件(31)活动的动力件(32),所述支撑件(31)设置有第一抵接部(33)和第二抵接部(34),所述第一抵接部(33)和第二抵接部(34)沿两个不同方向抵接所述第一本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第二本体(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33)和所述第二抵接部(34)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件(31)转动的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1)转动的轴线与所述定位平面(21)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位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32)包括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件(31)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支撑件(31)设置有抵接所述驱动杆端部的斜面(3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位置调整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舟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卡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