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685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包括钢筋限位板,折弯杆和转轴;所述主轴为圆柱状结构,且主轴安装在底座顶部端面上;所述主轴内部开设有一处钢筋安插孔,且钢筋安插孔分别与主轴前后两侧外壁相连通;所述主轴右侧内部开设有两处导向滑孔,且主轴右侧内部还开设有一处螺纹孔;所述测量直尺和弧形角度测量尺均安装在底座顶部端面内;所述钢筋限位板右侧端面设计安装有两处导向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根据所需弯折钢筋直径规格,转动调节螺杆,通过调节螺杆带动钢筋限位板向钢筋安插孔内部左侧移动,对钢筋安插孔大小进行调节,使钢筋限位板贴合在钢筋外壁上,对钢筋进行限位固定,保障钢筋弯折处理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钢筋是现在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的使用使得建筑更加的结实耐用,钢筋在实际的使用中常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弯折,才能被应用在建筑结构中,但是钢筋因为其特性十分的坚硬,所以需要专门的折弯的装置才能对其进行折弯处理;钢筋折弯装置可以参考CN208879563U号专利,其主要包括高压油管、固定螺栓、油缸传动轴杆、直角折弯顶头、折弯模具、开关控制盘、液压油缸、操作平台、液压油箱、操作柜体、电源线;采用钢筋置于折弯模具的模具口一侧,利用液压油箱连通液压油缸驱动油缸传动轴杆做功向前运行,使油缸传动轴杆前部的直角折弯顶头,将钢筋顶入折弯模具模具口,可有效地将钢筋挤压形成折弯角度;现有类似的钢筋折弯装置在使用时,对钢筋折弯长度测量处理效果,钢筋折弯长度不够精准化,容易出现钢筋折弯长度过短过长状况发生,影响钢筋施工使用效果;并且对钢筋弯折角度测量效果较差,钢筋折弯容易过大过小,需要对钢筋进行二次折弯加工处理,容易影响钢筋折弯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以解决现有类似的钢筋折弯装置在使用时,对钢筋折弯长度测量处理效果,钢筋折弯长度不够精准化,容易出现钢筋折弯长度过短过长状况发生,影响钢筋施工使用效果;并且对钢筋弯折角度测量效果较差,钢筋折弯容易过大过小,需要对钢筋进行二次折弯加工处理,容易影响钢筋折弯处理效果的问题。本技术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包括底座,主轴,钢筋安插孔,导向滑孔,螺纹孔,测量直尺,弧形角度测量尺,钢筋限位板,导向滑杆,调节螺杆,折弯杆和转轴;所述主轴为圆柱状结构,且主轴安装在底座顶部端面上;所述主轴内部开设有一处钢筋安插孔,且钢筋安插孔分别与主轴前后两侧外壁相连通;所述主轴右侧内部开设有两处导向滑孔,且主轴右侧内部还开设有一处螺纹孔;所述测量直尺和弧形角度测量尺均安装在底座顶部端面内;所述钢筋限位板右侧端面设计安装有两处导向滑杆,且两处导向滑杆分别滑动连接于两处导向滑孔内;所述调节螺杆贯穿于螺纹孔内部;所述折弯杆为长杆状,且折弯杆与主轴相互转动连接,并且转轴安装在折弯杆内部。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限位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钢筋限位板滑动连接于主轴内部所开设的钢筋安插孔内;所述调节螺杆右端转动连接于钢筋限位板内部,且调节螺杆螺纹连接于主轴右侧内部所开设的螺纹孔内。进一步的,所述折弯杆一端为双环状结构,且折弯杆转动连接于主轴外壁上,并且转轴呈竖直状转动连接于折弯杆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测量直尺嵌装在底座顶部端面内,且测量直尺位于主轴前端。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角度测量尺为圆弧状,且弧形角度测量尺嵌装在底座顶部端面内,并且弧形角度测量尺位于主轴左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钢筋限位板和调节螺杆的设置,有利于根据所需弯折钢筋直径规格,转动调节螺杆,通过调节螺杆带动钢筋限位板向钢筋安插孔内部左侧移动,对钢筋安插孔大小进行调节,使钢筋限位板贴合在钢筋外壁上,对钢筋进行限位固定,保障钢筋弯折处理时的稳定性;并且配合折弯杆和转轴的使用,可通过握紧折弯杆尾部,对折弯杆进行转动,使折弯杆内部转轴贴合在钢筋右侧,对钢筋右侧施加推力,采用杠杆原理,对钢筋进行折弯作业,使钢筋弯折更加轻便化,降低人员体力消耗。2.测量直尺的设置,有利于根据钢筋折弯长度所需,通过测量直尺对延伸至钢筋安插孔前端外侧的钢筋长度进行对照测量,并对钢筋延伸长度进行调节,使钢筋安插孔前端钢筋延伸长度保持在规定数值范围内,保障钢筋折弯长度的精准性;并且配合弧形角度测量尺的使用,可根据钢筋折弯角度加工需求,在人员对钢筋进行折弯处理时,通过弧形角度测量尺对钢筋弯折角度进行对照测量,使钢筋折弯至规定角度时停止折弯,保障钢筋弯折精度,满足不同角度钢筋折弯处理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左侧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转动调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侧轴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底座右侧轴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折弯杆轴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钢筋限位板轴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底座;2、主轴;201、钢筋安插孔;202、导向滑孔;203、螺纹孔;3、测量直尺;4、弧形角度测量尺;5、钢筋限位板;501、导向滑杆;6、调节螺杆;7、折弯杆;8、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包括底座1,主轴2,钢筋安插孔201,导向滑孔202,螺纹孔203,测量直尺3,弧形角度测量尺4,钢筋限位板5,导向滑杆501,调节螺杆6,折弯杆7和转轴8;所述主轴2为圆柱状结构,且主轴2安装在底座1顶部端面上;所述主轴2内部开设有一处钢筋安插孔201,且钢筋安插孔201分别与主轴2前后两侧外壁相连通;所述主轴2右侧内部开设有两处导向滑孔202,且主轴2右侧内部还开设有一处螺纹孔203;所述测量直尺3和弧形角度测量尺4均安装在底座1顶部端面内;所述钢筋限位板5右侧端面设计安装有两处导向滑杆501,且两处导向滑杆501分别滑动连接于两处导向滑孔202内;所述调节螺杆6贯穿于螺纹孔203内部;所述折弯杆7为长杆状,且折弯杆7与主轴2相互转动连接,并且转轴8安装在折弯杆7内部。其中,所述钢筋限位板5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钢筋限位板5滑动连接于主轴2内部所开设的钢筋安插孔201内;所述调节螺杆6右端转动连接于钢筋限位板5内部,且调节螺杆6螺纹连接于主轴2右侧内部所开设的螺纹孔203内;具体作用,可根据所需弯折钢筋直径规格,转动调节螺杆6,通过调节螺杆6带动钢筋限位板5向钢筋安插孔201内部左侧移动,对钢筋安插孔201大小进行调节,使钢筋限位板5贴合在钢筋外壁上,对钢筋进行限位固定,保障钢筋弯折处理时的稳定性。其中,所述折弯杆7一端为双环状结构,且折弯杆7转动连接于主轴2外壁上,并且转轴8呈竖直状转动连接于折弯杆7内部;具体作用,可通过握紧折弯杆7尾部,对折弯杆7进行转动,使折弯杆7内部转轴8贴合在钢筋右侧,对钢筋右侧施加推力,采用杠杆原理,对钢筋进行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包括底座(1),主轴(2),钢筋安插孔(201),导向滑孔(202),螺纹孔(203),测量直尺(3),弧形角度测量尺(4),钢筋限位板(5),导向滑杆(501),调节螺杆(6),折弯杆(7)和转轴(8);所述主轴(2)为圆柱状结构,且主轴(2)安装在底座(1)顶部端面上;所述主轴(2)内部开设有一处钢筋安插孔(201),且钢筋安插孔(201)分别与主轴(2)前后两侧外壁相连通;所述主轴(2)右侧内部开设有两处导向滑孔(202),且主轴(2)右侧内部还开设有一处螺纹孔(203);所述测量直尺(3)和弧形角度测量尺(4)均安装在底座(1)顶部端面内;所述钢筋限位板(5)右侧端面设计安装有两处导向滑杆(501),且两处导向滑杆(501)分别滑动连接于两处导向滑孔(202)内;所述调节螺杆(6)贯穿于螺纹孔(203)内部;所述折弯杆(7)为长杆状,且折弯杆(7)与主轴(2)相互转动连接,并且转轴(8)安装在折弯杆(7)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建筑施工用加固型钢筋折弯装置包括底座(1),主轴(2),钢筋安插孔(201),导向滑孔(202),螺纹孔(203),测量直尺(3),弧形角度测量尺(4),钢筋限位板(5),导向滑杆(501),调节螺杆(6),折弯杆(7)和转轴(8);所述主轴(2)为圆柱状结构,且主轴(2)安装在底座(1)顶部端面上;所述主轴(2)内部开设有一处钢筋安插孔(201),且钢筋安插孔(201)分别与主轴(2)前后两侧外壁相连通;所述主轴(2)右侧内部开设有两处导向滑孔(202),且主轴(2)右侧内部还开设有一处螺纹孔(203);所述测量直尺(3)和弧形角度测量尺(4)均安装在底座(1)顶部端面内;所述钢筋限位板(5)右侧端面设计安装有两处导向滑杆(501),且两处导向滑杆(501)分别滑动连接于两处导向滑孔(202)内;所述调节螺杆(6)贯穿于螺纹孔(203)内部;所述折弯杆(7)为长杆状,且折弯杆(7)与主轴(2)相互转动连接,并且转轴(8)安装在折弯杆(7)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维哲韩友强李明科马泽琛陈雷杨天宇刘博李伟伟万磊杨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