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器电路领域的正反接控制电路及正反接控制仪器,包括主控IC、正反接供电电路和负载驱动电路,正反接供电电路连接有可正接电源或者反接电源的电源接口,正反接供电电路包括正接状态输出模式和反接状态输出模式,正反接控制仪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控组件,电控组件包括主控电路板和负载元件,主控电路板由正反接控制电路构成。设置两种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来控制负载驱动电,然后根据输入信号输出对应的工作模式,如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时,对负载驱动电路实现正接工作模式,输入反接状态信号时,对负载驱动电路实现反接工作模式,由供电电路的不同接法来实现传统的开关控制功能,从而实现正反接控制的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反接控制电路及正反接控制仪器
本技术涉及电器电路领域,具体涉及正反接控制电路及正反接控制仪器。
技术介绍
常见电子产品的控制电路均包括供电电路、主控IC、开关电路和负载驱动电路,通过控制开关电路给主控IC输入控制信号,并由主控IC根据输入信号给负载驱动电路反馈对应的控制动作。这种控制电路需要另外设置开关电路,不仅增加电路的复杂度和制造成本,而且还会增加电路异常风险。另外,也有出现通过正反接信号的读取来对电路进行控制的主控电路,这种正反接信号的读取是通过光电耦合电路来输入的,这种光电耦合电路较为复杂,制作成本也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人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生活中出现各种功能的商用或家用生活电器。现有的商用或家用生活电器还存在以下缺陷:1)电源采用插入式连接结构,电源线的插头在插入过程中,难以精确地确定插入位,插入过程操作不便,很难实现快速拔插,而且长期拔插将会影响使用寿命;2)为了实现各功能的切换,通常需要另外设置开关按键和开关模块,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增加生产成本,同时还影响结构空间;3)插入式连接结构的电源线与小电器连接后难以松脱,当电源线受外力拉扯时,小电器会被电源线的拉扯而打翻,严重时甚至会直接被拉扯而摔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正反接控制电路,其可通过给主控IC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或者反接状态信号来实现控制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正反接控制电路,包括主控IC、正反接供电电路和负载驱动电路,正反接供电电路连接有可正接电源或者反接电源的电源接口,正反接供电电路包括正接状态输出模式和反接状态输出模式,正反接供电电路包括正反接信号输出端和VCC输出端,正反接信号输出端与主控IC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给主控IC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或者反接状态信号,负载驱动电路与主控IC的信号输出端连接,VCC输出端分别与主控IC和负载驱动电路进行连接,当电源接口正接电源时,正反接供电电路启用正接状态输出模式给主控IC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此时主控IC控制负载驱动电路实现正接工作模式,当电源接口反接电源时,正反接供电电路启用反接状态输出模式给主控IC输入反接状态信号,此时主控IC控制负载驱动电路实现反接工作模式。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主控IC的信号输出端和VCC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电路连接有显示器件。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显示器件由三粒以上的LED灯珠构成。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负载驱动电路为雾化器驱动电路。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正反接供电电路由整流桥电路构成。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正反接控制仪器,其直接采用磁吸接口可与外接磁吸电源线进行快速吸合,并通过不同方向的吸合连接来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正反接控制仪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主控电路板和负载元件,主控电路板由正反接控制电路构成,正反接控制电路的负载驱动电路与负载元件进行电性连接,正反接控制电路的电源接口为磁吸接口,磁吸接口固定安装于壳体的表面,磁吸接口用于与外接磁吸电源线进行正接吸合或者反接吸合,磁吸接口上设有两个用于与外接磁吸电源线进行电性连接的导电触点,当外接磁吸电源线与磁吸接口进行正接吸合时,主控IC控制负载元件进行正接工作模式,当外接磁吸电源线与磁吸接口进行反接时,主控IC控制负载元件进行反接工作模式。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负载元件为雾化片,壳体包括开口向上的瓶体和可拆卸地螺接于瓶体开口上的外壳,电控组件固定于外壳内,外壳的顶部设有雾化出口,雾化片与雾化出口导通。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雾化片的底部还设有棉芯,棉芯的一端延伸至与雾化片接触,棉芯的另一端延伸至瓶体内。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配对安装主控电路板和雾化片的支架,支架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至外壳的顶部,支架的下端设有用于配对安装主控电路板的定位盘,定位盘的边缘设有两个以上的定位槽,外壳的内壁设有用于配对卡入定位槽内的定位筋。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磁吸接口边缘设有用于与外接磁吸电源线进行配对连接的贴合凹槽。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如下:1)设置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正接工作模式和反接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来控制负载驱动电路,然后根据输入信号输出对应的工作模式,如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时,对负载驱动电路实现正接工作模式,输入反接状态信号时,对负载驱动电路实现反接工作模式,由正反接供电电路的不同接法来实现传统的开关控制功能,从而实现正反接控制的动作,不需要另外设置开关电路,不仅可减少电子元件的投入成本,而且还可避免电路出现异常;2)设置有磁吸接口,可直接采用磁吸接口与外接磁吸电源线进行快速吸合及快速脱离,当外接磁吸电源线受拉扯时,由于拉扯力大于磁吸力,则可直接与磁吸接口实现脱离,大力拉扯也不可能拉动仪器,操作简单,连接方便,另外,通过正反接控制电路来切换不同工作模式,给主控IC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或者反接状态信号来实现控制功能,整体不需要另外再设置任何开关电路,直接通过磁吸接口与外接磁吸电源线的快速吸合与快速脱离,即可实现开关及工作模式切换的相关功能。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正反接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框架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正反接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正反接控制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正反接控制雾化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正反接控制雾化器与外接磁吸电源线进行正接状态示意图;图6本技术实施例中正反接控制雾化器与外接磁吸电源线进行反接状态示意图;图中,1为瓶体,2为外壳,3为雾化出口,4为磁吸接口,5为外接磁吸电源线,6为导电触点,7为雾化片,8为支架,9为定位盘,10为主控电路板,11为棉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参照图1-图6,其具体实施的正反接控制电路包括主控IC、正反接供电电路、显示驱动电路和负载驱动电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正反接控制电路用于雾化器的控制,负载驱动电路连接有雾化片,负载驱动电路为雾化器驱动电路,主控IC采用S08系列芯片。正反接供电电路连接有可正接电源或者反接电源的电源接口,正反接供电电路包括正接状态输出模式和反接状态输出模式,正反接供电电路包括正反接信号输出端和VCC输出端,正反接信号输出端与主控IC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给主控IC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或者反接状态信号,显示驱动电路连接有显示器件,本实施例的显示器件为LED指示灯,雾化器驱动电路与主控IC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同时雾化器驱动电路还包括变压器电路。VCC输出端分别与主控IC、显示驱动电路和雾化器驱动电路进行连接。本实施例的正接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正反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IC、正反接供电电路和负载驱动电路,正反接供电电路连接有可正接电源或者反接电源的电源接口,正反接供电电路包括正接状态输出模式和反接状态输出模式,正反接供电电路包括正反接信号输出端和VCC输出端,正反接信号输出端与主控IC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给主控IC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或者反接状态信号,负载驱动电路与主控IC的信号输出端连接,VCC输出端分别与主控IC和负载驱动电路进行连接,当电源接口正接电源时,正反接供电电路启用正接状态输出模式给主控IC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此时主控IC控制负载驱动电路实现正接工作模式,当电源接口反接电源时,正反接供电电路启用反接状态输出模式给主控IC输入反接状态信号,此时主控IC控制负载驱动电路实现反接工作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正反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IC、正反接供电电路和负载驱动电路,正反接供电电路连接有可正接电源或者反接电源的电源接口,正反接供电电路包括正接状态输出模式和反接状态输出模式,正反接供电电路包括正反接信号输出端和VCC输出端,正反接信号输出端与主控IC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给主控IC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或者反接状态信号,负载驱动电路与主控IC的信号输出端连接,VCC输出端分别与主控IC和负载驱动电路进行连接,当电源接口正接电源时,正反接供电电路启用正接状态输出模式给主控IC输入正接状态信号,此时主控IC控制负载驱动电路实现正接工作模式,当电源接口反接电源时,正反接供电电路启用反接状态输出模式给主控IC输入反接状态信号,此时主控IC控制负载驱动电路实现反接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反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IC的信号输出端和VCC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电路连接有显示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反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驱动电路为雾化器驱动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正反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接供电电路由整流桥电路构成。
5.正反接控制仪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包括主控电路板和负载元件,主控电路板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世明,李应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显鹏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