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铭专利>正文

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和智能手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457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和智能手表组件,其中,该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包括:壳体,外表面设有置放区域和触控区域,所述置放区域处设有充电部,用以供所述智能手表接触充电;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充电部相接;输入模块,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位置装配于所述壳体;以及通信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输入模块相连;所述通信模块用以与所述智能手表建立连接,以将所述输入模块获取的用户指令传递给所述智能手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高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且能方便用户对智能手表进行操作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和智能手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底座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和智能手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普及开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智能手表,是一种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的智能产品,虽然具有提醒、导航、监测、通讯等多种功能,但是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手表或电子手表而言,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不足、操控不方便等方面的缺点严重影响到用户的日常使用体验,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设计解决用户痛点,提升用户的日常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手表拓展底座,旨在提高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并方便用户对智能手表进行操作控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包括:壳体,外表面设有置放区域和触控区域,所述置放区域处设有充电部,用以供所述智能手表接触充电;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充电部相接;输入模块,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位置装配于所述壳体;以及通信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输入模块相连;所述通信模块用以与所述智能手表建立连接,以将所述输入模块获取的用户指令传递给所述智能手表。可选地,所述置放区域包括设于所述壳体顶面的沉槽,所述沉槽用以与所述智能手表的表盘相嵌接。可选地,所述充电部为凸设于所述沉槽槽壁的充电触点。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蓝牙模块;或所述通信模块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WiFi模块;或所述通信模块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4g、5g模块。可选地,所述输入模块为装配于所述壳体的触控屏、按键或触控屏与按键的组合。可选地,所述置放区域和触控区域均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面,且沿所述壳体顶面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可选地,所述置放区域和触控区域均呈矩形且相互并行设置;或所述置放区域靠近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侧具有凸弧部,所述触控区域具有与所述置放区域相对应的凹弧部。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发送单元用以将所述输入模块获取的用户指令传递给所述智能手表,所述接收单元用以将接收所述智能手表的反馈指令。可选地,所述智能手表拓展底座还包括听筒和麦克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以将所述麦克风获取的声音信息传递给所述智能手表,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以接收所述智能手表的声音信息、并将其传递给所述听筒。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智能手表组件,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手表拓展底座;该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包括:壳体,外表面设有置放区域和触控区域,所述置放区域处设有充电部,用以供所述智能手表接触充电;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充电部相接;输入模块,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位置装配于所述壳体;以及通信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输入模块相连;所述通信模块用以与所述智能手表建立连接,以将所述输入模块获取的用户指令传递给所述智能手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出的智能手表拓展底座通过一可供电的充电部,与智能手表接触充电,以有效提升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同时,该智能手表拓展底座还通过一通信模块与智能手表建立通信连接,以将自身输入模块所获取的用户指令传递给智能手表,达到对智能手表的远程控制,如此,对智能手表的控制不再受限于其小尺寸屏幕,即可有效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手表拓展底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智能手表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智能手表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智能手表拓展底座11壳体111置放区域111a充电部111b沉槽112触控区域12听筒13麦克风2智能手表21充电口22表盘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2,该智能手表拓展底座1包括:壳体11,外表面设有置放区域111和触控区域112,置放区域111处设有充电部111a,用以供智能手表2接触充电;电池,设于壳体11内且与充电部111a相接;输入模块,对应触控区域112的位置装配于壳体11;以及通信模块,设于壳体11内并与输入模块相连;通信模块用以与智能手表2建立连接,以将输入模块获取的用户指令传递给智能手表2。可以理解,置放区域111为用以供智能手表2的表盘22装配安装的区域,触控区域112为用以供用户进行操作与输入指令的区域;智能手表拓展底座1内置有电路板,电池、输入模块和通信模块分别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用户通过输入模块实现操作指令,经由电路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再将处理之后的指令传递至与通信模块连接的智能手表2,如此,实现了从智能手表拓展底座1对智能手表2进行操控;输入模块的操控面积大于智能手表2的操控屏设置,方便用户通过更加精准、快捷的对智能手表2进行操作;置放区域111设置与智能手表2的充电口进行电连接的充电部111a,实现对智能手表2的充电,该智能手表拓展底座1内置电池,当用户出门在外时,便可通过该智能手表拓展底座1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外表面设有置放区域和触控区域,所述置放区域处设有充电部,用以供所述智能手表接触充电;/n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充电部相接;/n输入模块,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位置装配于所述壳体;以及/n通信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输入模块相连;所述通信模块用以与所述智能手表建立连接,以将所述输入模块获取的用户指令传递给所述智能手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外表面设有置放区域和触控区域,所述置放区域处设有充电部,用以供所述智能手表接触充电;
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充电部相接;
输入模块,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位置装配于所述壳体;以及
通信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输入模块相连;所述通信模块用以与所述智能手表建立连接,以将所述输入模块获取的用户指令传递给所述智能手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放区域包括设于所述壳体顶面的沉槽,所述沉槽用以与所述智能手表的表盘相嵌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为凸设于所述沉槽槽壁的充电触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蓝牙模块;或
所述通信模块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WiFi模块;或
所述通信模块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4g、5g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拓展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为装配于所述壳体的触控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铭
申请(专利权)人:吴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