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洪涛专利>正文

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41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包括槽腔内胆、保温罩和上面板,保温罩安装于槽腔内胆外部且上端面低于槽腔内胆上端面,保温罩上端面安装有包围于槽腔内胆外周上的回油槽,回油槽与安装于保温罩上的集油槽连通,集油槽内嵌有过滤槽,过滤槽底部通过回油管与副油箱连通;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周向设置有稍低于槽腔内胆上端面的上面板,且上面板与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有间隙,空气可以自由流动,高温部件热量无法传递到上面板上,避免了上面板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影响槽腔内温场稳定的问题。从槽腔内胆溢出介质或洒落上面板介质,通过间隙流入回油槽,而后通过回油槽进入集油槽,通过回油管回流进副油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恒温槽技术,尤其是一种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恒温油槽,使用时槽腔内胆内部需要加温到300℃并恒定保持,槽腔内胆与上面板直接接触或经过一层隔热材料间接接触,均会导致设备上面板温度高达80℃以上,存在烫伤使用者的风险。同时由于大量热量的损耗,对槽腔内部温场的稳定亦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当前在恒温槽使用过程中,当传感器或插盘从恒温槽槽腔中拿出时,恒温槽上表面经常会洒落介质,而洒落的介质,往往需人工将其处理掉,而人工处理后热介质往往无法再次使用。在许多实验中需多次将传感器或插盘从恒温槽中拿出,洒落介质积累一定量后会造成介质的浪费。当油泵向槽腔内部快速泵油时,会出现溢流不及时,从而导致槽腔内介质大量溢出槽腔。这样会易造成介质的浪费,并增加设备清洁工作强度,同时对设备内部或外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能够实现降低热传导及介质回流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包括槽腔内胆、保温罩和上面板,保温罩安装于槽腔内胆外部且上端面低于槽腔内胆上端面,保温罩上端面安装有包围于槽腔内胆外周上的回油槽,回油槽与安装于保温罩上的集油槽连通,集油槽内嵌有过滤槽,过滤槽底部通过回油管与副油箱连通;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周向设置有稍低于槽腔内胆上端面的上面板,且上面板与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有间隙。所述槽腔内胆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槽口装饰板,且槽口装饰板的边缘超出槽腔内胆上端面边缘,并恰好覆盖住上面板与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的间隙。所述槽口装饰板的底面高于上面板上表面,即两者不在同一表面上,存在高度差。所述槽口装饰板的底面与上面板上表面的高度差为2mm。所述上面板与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的间隙为4mm。所述上面板为边缘高于内部,即边缘高中间低结构。所述间隙处于回油槽正上方。所述回油槽内底部向集油槽连通处逐渐降低,有利于介质从回油槽流向集油槽。所述集油槽内过滤槽与回油管连接处位置最低,有利于介质从过滤槽流向副油箱。所述过滤槽內沉于集油槽内,且过滤槽能够拆卸。本技术中,高温部件与上面板有4mm间隙,空气可以自由流动。高温部件热量无法传递到上面板上。避免了因直接接触导致的上面板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影响槽腔内温场稳定的问题。从槽腔内胆溢出介质或洒落上面板介质,会自动或通过手动方式,通过槽腔内胆及槽口装饰板与上面板之间的间隙流入回油槽,而后通过回油槽进入集油槽,通过回油管回流进副油箱内。槽口装饰板可恰好遮挡住槽腔内胆与上面板之间间隙,保证了设备外观上的协调整洁。集油槽内有可拆卸过滤槽,可对回流介质进行粗过滤,对遗落较大尺寸异物进行过滤,避免了异物或杂质回流进副油箱参加恒温槽循环管路对循环管路造成不利影响。仅需在积累异物或杂质过多时,对过滤槽进行清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俯视结构示意图(不含上面板);其中,1.保温罩,2.回油槽,3.槽腔内胆,4.过滤槽,5.集油槽,6.上面板,7.槽口装饰板,8.回油管,9.副油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2所示,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槽口装饰板7安装于槽腔内胆3上,且槽口装饰板7的边缘超出槽腔内胆3上端面边缘,并恰好覆盖住上面板6与槽腔内胆3上端面外部边缘的间隙,保证了设备外观上的协调整洁。回油槽2和集油槽5均安装于保温罩1上,保温罩1安装于槽腔内胆3外部且上端面低于槽腔内胆3上端面。回油槽2内底部向集油槽5连通处逐渐降低,有利于介质从回油槽2流向集油槽5。回油槽2环绕槽腔腔口后与集油槽5搭接相连,过滤槽4内沉于集油槽5内,集油槽5与副油箱9通过回油管8连接并相通。集油槽5内过滤槽4与回油管8连接处位置最低,有利于介质从过滤槽4流向副油箱9。集油槽5内有可拆卸过滤槽4,可对回流介质进行粗过滤,对遗落较大尺寸异物进行过滤,避免了异物或杂质回流进副油箱9参加恒温槽循环管路对循环管路造成不利影响。仅需在积累异物或杂质过多时,对过滤槽4进行清洁。上面板6为凹陷结构,边缘高于内部,即边缘高中间低结构。上面板6安装于槽腔内胆3上端面外部边缘周向设置有稍低于槽腔内胆3上端面,槽腔内胆3与上面板6不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留有处于回油槽正上方的4mm间隙,空气可以自由流动。高温部件热量无法传递到上面板上。避免了因直接接触导致的上面板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影响槽腔内温场稳定的问题。安装于槽腔内胆3上的槽口装饰板7与上面板6之间亦不直接接触,槽口装饰板7的底面高于上面板3上表面,即两者不在同一表面上,存在2mm的高度差。从槽腔内胆3溢出介质或洒落上面板6介质,会自动或通过手动方式,通过槽腔内胆3及槽口装饰板7与上面板6之间的间隙流入回油槽2,而后通过回油槽2进入集油槽5,通过回油管8回流进副油箱9内。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包括槽腔内胆、保温罩和上面板,保温罩安装于槽腔内胆外部且上端面低于槽腔内胆上端面,其特征是,保温罩上端面安装有包围于槽腔内胆外周上的回油槽,回油槽与安装于保温罩上的集油槽连通,集油槽内嵌有过滤槽,过滤槽底部通过回油管与副油箱连通;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周向设置有稍低于槽腔内胆上端面的上面板,且上面板与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包括槽腔内胆、保温罩和上面板,保温罩安装于槽腔内胆外部且上端面低于槽腔内胆上端面,其特征是,保温罩上端面安装有包围于槽腔内胆外周上的回油槽,回油槽与安装于保温罩上的集油槽连通,集油槽内嵌有过滤槽,过滤槽底部通过回油管与副油箱连通;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周向设置有稍低于槽腔内胆上端面的上面板,且上面板与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槽腔内胆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槽口装饰板,且槽口装饰板的边缘超出槽腔内胆上端面边缘,并恰好覆盖住上面板与槽腔内胆上端面外部边缘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槽口装饰板的底面高于上面板上表面,即两者不在同一表面上,存在高度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槽专用隔热回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槽口装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洪涛张炯
申请(专利权)人:任洪涛张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