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38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再生换热器,有一个具有许多流道、用来进行热交换的蓄热体,该蓄热体的端面有顶盖,它利用径向密封垫把蓄热体分成通有放热气体和通有吸热气体的至少各一部分,由蓄热体和顶盖之间相对连续转动,使之交替地通进吸、放热气体.顶盖和蓄热体容器的周边之间也装有密封垫.径向密封垫由直接靠紧在蓄热体平坦端面上的弹性密封条构成.由此可简化结构,减小体积,提高效率,防止蓄热体结垢,避免频繁的停机清洗.(*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再生换热器;它有一个具有许多流道、用来进行热交换的蓄热体;蓄热体的每个端面有一个顶盖,它利用径向密封垫把蓄热体分成通有放热气体和通有吸热气体的至少各一个部分;这些部分由于蓄热体和顶盖之间不断的相对旋转,被交替地通进吸、放热两种气体,同时,在顶盖和包容蓄热体的壳体的周边之间,也装有密封垫。以上是人们很熟悉的一种再生换热器,它的顶盖和蓄热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是通过蓄热体或顶盖两者之一的旋转而产生的。在已知的再生换热器中,蓄热体依靠径向隔板分成一个个楔形区。这些径向隔板凸出在蓄热体的端面上,隔板的凸出边缘同径向密封垫协同工作,把蓄热体至少分成通有放热气体和通有吸热气体的两个部分。在蓄热体周边上同顶盖保持密封的密封垫,也与相应的蓄热体端面相隔一定距离。它们同包容蓄热体的壳体上的一个边框协同工作。为了保证在蓄热体和顶盖相对运动时,径向密封垫能起到必要的密封作用,径向密封垫的宽度至少要等于一个楔形区端面的宽度。这样,在放热和吸热气流之间总隔着一个没有通进气流的蓄热体楔形区。已知的这种再生换热器存在以下缺点隔板和壳体边框凸出在蓄热体之外,从而增加了结构高度;需要为蓄热体多制造一个昂贵的支架和壳体,因为这些部分必须参与密封作用;最后,密封垫占用的结构费用也较多,使两种气体的流动受到不利的影响。还有一个更严重的缺点是蓄热体进行热交换的发热面必须随时用清洗剂清洗,因为尤其是结垢会使蓄热体中的流道脏污甚至堵塞,一旦发生堵塞,用清洗剂一般就不再能去除污垢,这样,再生换热器就必须停止工作,用机械方法来除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把前文所述这种再生换热器作进一步的改进。即在简化结构、减少所需空间的同时,省去隔一段时间就必须用机械方式清除蓄热体中污垢的工作。本专利技术解决此问题的途径的特征是,利用有弹性的径向密封条,使它们直接靠紧蓄热体的平坦端面。通过直接使密封条靠紧在蓄热体端面上的方法,不但可以减少目前过多的密封结构,而且可以省去隔板和壳体边框上为密封而凸出在外的那段高度,从而减低再生换热器的总高度。弹性地靠紧蓄热体的密封条的结构大大简化,而且更容易更换。它还有一个重大的优点,即在蓄热体和顶盖不停地相对旋转时,密封条可以不断地清除蓄热体中的污垢,这就省去了目前必须关闭换热器而对蓄热体进行机械除垢的工作。通过密封条和蓄热体平坦端面的直接相互作用,不但可获得更佳的密封效果,而且防止了两种气体流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结构简化,不仅有利于再生换热器的制造和维护,而且能提高效率,改善工作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特征是,密封条可以装上比蓄热体的材料更软的密封元件,密封元件则利用弹力压紧在蓄热体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型形式是,锁密条可以配备本身就有弹性的、直接靠紧在蓄热体上的密封元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密封条对蓄热体的平坦端面所施加的弹性压力,既可利用弹性材料的特性来获得。也可以利用弹簧来获得。同时,除了弹性件本身外,还可利用空气或气体的膨胀力。本专利技术优先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是,密封元件本身是由插在一个托架中的许多鬃毛制成的,这些鬃毛在密封条的纵向边缘处被包围在起缝隙密封的作用的密封板中。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设计是一种弹性很大的结构,可用作密封和除垢,此外,它能适应蓄热体端面的不平度,而不致损伤蓄热体。如果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特点,即用一种比蓄热体的材料更软的材料来制造密封板,那么,这些密封板就可以更靠近蓄热体的端面,从而大大超过目前采用金属密封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其他部件免遭磨损。插在托架上的鬃毛以及(如果需要的话)密封板都很容易更换,而且对两种热交换气流的妨碍极小,可略去不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结构特别适用于进行脱硫装置后面的干净气体加热和空气预热的再生换热器,同时还普遍地适用于蓄热体污垢严重的再生换热器。插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绘制的一种再生换热器的结构实例,它们是图1.一种在其它地方不曾描述的再生换热器的蓄热体和顶盖的透视图。图2、顶盖上的一个通过径向密封的部分剖面图(沿图1Ⅱ-Ⅱ处剖切)。图3、另一种与图2相对应的密封条变型结构。在图1所示的再生换热器的示意实例中,有许多流道的蓄热体(1)是静止不动的,而顶盖(2)是旋转的(为清楚起见,顶盖同蓄热体的平坦端面在图中隔开一段距离)。当然,也可以是顶盖(2)静止,蓄热体(1)旋转。为了使蓄热体(1)和顶盖(2)之间实现密封,并使蓄热体(1)在相对旋转时始终分成通过放热气体和通过吸热气体的至少各一个部分,顶盖(2)上装有沿径向伸展的密封条(3)。在插图中,绘有四根各自沿半径配置的密封条(3),它们互相交叉成十字形;并以旋转中心为基准,形成了两边相对的流道一边是放热气体流道,另一边是吸热气体流道。在顶盖(2)周边每两根径向密封条(3)之间所夹的两段圆弧上,同样也装有密封条(4)。在本实例中,密封条(4)是一段段组合而成的。在图2的剖面中可以看出,径向密封条(3)有弹性地直接靠紧在蓄热体(1)的端面上。图2所示的结构实例中的密封条(3)装有一个本身有弹性的密封元件,它是由许多鬃毛(6)插在一个托架(5)上而形成的。这些鬃毛在密封条(3)的纵向边缘处被包在起缝隙密封作用的密封板(7)中。制造密封板(7)的材料最好比蓄热体(1)的材料软,这样,密封板挨着蓄热体(1)的一边可以比较靠近蓄热体(1)。所以,密封板(7)和鬃毛(6)的配合使用,可取得良好的密封效果。最后,鬃毛(6)还起着这样的作用,即它们在顶盖(2)与蓄热体(1)相对运转时,能以机械方式清除污垢,使蓄热体(1)始终保持清洁。在图2所示的结构实例中,密封板(7)装在托架框(8)上,它们又与托架(5)和鬃毛(6)组装在一起。托架框(8)装在联接架(9)上,联接架(9)再固定在同顶盖(2)相连的箱形樑(10)(它由两个U形型材构成)上。在图3所示的变型形式中,密封条(3)的密封元件(11)本身是用比蓄热体(1)的材料更软的材料制成的,密封元件(11)本身并没有弹性。在这种结构中,依靠弹簧(12)起压紧的作用,弹簧(12)则装在托架框(8)和密封元件(11)之间。从图1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结构实例中,装在顶盖(2)圆周上的密封条(4),也做成了图2所示的式样。当然,密封条(3)和密封条(4)的制作方法可能是不同的,因为密封条(3)除了起密封作用外,还应当起除垢作用。图注1.蓄热体2.顶盖3.密封条4.密封条5.托架6.鬃毛7.密封板8.托架框9.联接架10.箱形樑11.密封元件12.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再生换热器。有一个具有许多流道、用来进行热交换的蓄热体,该蓄热体的端面有一个顶盖,它利用径向密封垫把蓄热体分成通有放热气体和通有吸热气体的至少各一个部分。这些部分由于蓄热体和顶盖之间不断的相对旋转。被交替地通进吸、放热气体,同时,在顶盖和包容蓄热体的壳体的周边之间,也装有密封垫;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表现在:径向密封垫是由有弹性的、直接靠紧在蓄热体(1)平坦端面上的密封条(3)所组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1.再生换热器。有一个具有许多流道、用来进行热交换的蓄热体,该蓄热体的端面有一个顶盖,它利用径向密封垫把蓄热体分成通有放热气体和通有吸热气体的至少各一个部分。这些部分由于蓄热体和顶盖之间不断的相对旋转。被交替地通进吸、放热气体,同时,在顶盖和包容蓄热体的壳体的周边之间,也装有密封垫;本发明的特征表现在径向密封垫是由有弹性的、直接靠紧在蓄热体(1)平坦端面上的密封条(3)所组成的。2.根据权利要求1,本再生换热器的特征表现在密封条(3)上装有比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里德里克克劳克威廉戈尔恩伊克卡尔海因兹莫尔
申请(专利权)人:巴尔克德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