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制冷剂回路的已有制冷剂配管(2A、2B)的上端用上部连接(11)连接,同时将下端用下部连接通路(12)连接,以构成回路闭合回路(13),并在闭合回路(13)中充填制冷剂。下部连接通路(12)的分离器(50)将液体制冷剂用分离热交换盘管(52)加热以使其蒸发,并用过滤器(53)从气体制冷剂中捕集异物。下部连接通路(12)的2个运送热交换器(7A、7B)交替作以下动作,即,将已在分离器(50)相变的气体制冷剂冷却以使其相变为液相的冷却动作、以及将该液体制冷剂在液相状态下加热并加压的加压动作,以给制冷剂施加运送力。制冷剂从运送热交换器(7A、7B)在闭合回路(13)中循环,以清洗已有制冷剂配管(2A、2B)。(*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管的清洗方法及配管清洗装置,尤其涉及对已有制冷剂配管的清洗。
技术介绍
作为冷冻装置的空调装置,现在已有许多种。譬如特开平8-100944号公报就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是用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四通切换阀、室外交换器、电动膨胀阀、接收器(receiver)及室内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而且该空调装置可以进行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在对以上述空调装置为代表的各种空调装置进行更新时,有时会继续沿用已有的制冷剂配管。在这种场合,已有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与新装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如果都是相同的CFC系制冷剂或HCFC系制冷剂,则不会有太大问题,可以继续使用已有的制冷剂配管。然而,近年来从环境保护出发,有人提出在新装的制冷剂回路中用譬如HFC(氟化氢碳)系制冷剂。在这种场合,如果仍旧沿用已有制冷剂配管,就必须将制冷剂配管的内部洗净。即,在已有制冷剂配管的内面往往沾有润滑油或灰尘等。特别是,传统的CFC系制冷剂等用矿物油作为润滑油,而HFC系制冷剂用合成油作为润滑油。因而,如果在已有制冷剂配管中残留有矿物油的润滑油,就会在新装的制冷剂回路中产生异物。这种异物会堵塞节流装置,损伤压缩机。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关于清洗已有制冷剂配管的技术提案。因此,在沿用已有制冷剂配管时,要求能够有一种对这种已有制冷剂配管进行清洗的新的清洗方法。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现状,目的在于,在沿用已有制冷剂配管时,提供一种已有制冷剂回路的新的配管清洗方法及配管清洗装置。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用上部连接通路(11)将制冷剂回路的已有制冷剂配管(2A、2B)的上端连接,同时用下部连接通路(12)将制冷剂回路的下端连接,以构成闭合回路(13),并在闭合回路(13)中充填制冷剂。下部连接通路(12)的分离器(50)用分离热交换盘管(52)对液体制冷剂进行加热以使其蒸发,并用过滤器(53)捕集异物。下部连接通路(12)的2个运送热交换器(7A、7B)交替地重复以下动作,即,将在分离器(50)经过相变的气体制冷剂冷却后使其相变为液相的冷却动作、以及将该液体制冷剂在液相状态下加热并加压的加压动作,以给制冷剂施加运送力。制冷剂从运送热交换器(7A、7B)在闭合回路(13)循环,以清洗已有制冷剂配管(2A、2B)。具体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首先是一种对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配管(2A、2B)进行清洗的冷冻装置的配管清洗方法。并且具有在上述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配管(2A、2B)中至少一端连接清洗用的连接通路(12)、用该连接通路(12)和制冷剂配管(2A、2B)构成1个闭合回路(13)、同时在该闭合回路(13)中充填制冷剂的第1工序。还具有通过设在上述连接通路(12)中的运送装置(40)使上述制冷剂以液相状态在制冷剂配管(2A、2B)中流动、以此状态使该制冷剂在闭合回路(13)内循环、以对制冷剂配管(2A、2B)进行清洗的第2工序。还具有将上述连接通路(12)从制冷剂配管(2A、2B)取下的第3工序。技术方案2是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第2工序在使制冷剂在闭合回路(13)内循环的同时,用分离装置(50)从该制冷剂分离异物。技术方案3是在上述方案2的基础上,第2工序在制冷剂在连接通路(12)中移动的过程中,用分离装置(50)对液体制冷剂加热后使其相变为气体制冷剂以分离异物,接着将气体制冷剂冷却后使其相变为液体制冷剂,然后通过运送装置(40)将液体制冷剂送出到制冷剂配管(2A、2B)。技术方案4是在上述方案2的基础上,第2工序在制冷剂在连接通路(12)中移动的过程中,进行用分离装置(50)对液体制冷剂加热后使其相变为气体制冷剂以分离异物的第1分离动作。然后,上述第2工序进行从气体制冷剂中捕集异物的第2分离动作,接着,将气体制冷剂冷却以使其相变为液体制冷剂后,用运送装置(40)将液体制冷剂送出到制冷剂配管(2A、2B)。技术方案5是在上述方案3或方案4中,第2工序的运送装置(40)作以下两个动作,即,将已在分离装置(50)变化成气相的气体制冷剂冷却以使其相变为液体制冷剂的冷却动作、以及将液体制冷剂送出到制冷剂配管(2A、2B)的动作。技术方案6是在上述方案5的基础上,运送装置(40)具有设在连接通路(12)的中途且相互并联连接的2个运送热交换器(7A、7B)。而且该2个运送热交换器(7A、7B)交替进行以下动作,即,将在分离器(50)经过相变的气体制冷剂冷却后使其相变为液相的冷却动作、以及将该液体制冷剂加热并加压的加压动作,通过该加压动作将制冷剂送出到制冷剂配管(2A、2B)。技术方案7是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第2工序使制冷剂从运送装置(40)经过制冷剂回路中的气体侧制冷剂配管(2B)而循环到液体侧制冷剂配管(2A)。技术方案8是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第1工序从制冷剂高压瓶(91)经过充填通路(9S)而将制冷剂充填到闭合回路(13)中。而且第3工序在通过回收通路(9R)而将制冷剂从闭合回路(13)回收到制冷剂高压瓶(91)后,将连接通路(12)从制冷剂配管(2A、2B)取下。技术方案9是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充填到闭合回路(13)中的清洗用制冷剂是与清洗后的制冷剂配管(2A、2B)所形成的新制冷剂回路中所充填的新制冷剂相同的制冷剂。技术方案10是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充填到闭合回路(13)中的制冷剂是HFC(氟化氢碳)系制冷剂、HC(碳氢化合物)系制冷剂或FC(碳氟化合物)系制冷剂中的任一种。技术方案11首先是一种对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配管(2A、2B)进行清洗的冷冻装置的配管清洗装置。而且,设置与上述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配管(2A、2B)的至少一端连接、与该制冷剂配管(2A、2B)一同构成闭合回路(13)的清洗用连接通路(12)。此外,该连接通路(12)还设有对制冷剂施加运送力、以使充填到上述闭合回路(13)的制冷剂在该闭合回路(13)内循环且液体制冷剂在制冷剂配管(2A、2B)中流动以清洗该制冷剂配管(2A、2B)的运送装置(40)。技术方案12是在上述方案11的基础上,在连接通路(12)上设有从在闭合回路(13)中循环的制冷剂中分离异物的分离装置(50)。技术方案13是在上述方案12的基础上,分离装置(50)在液体制冷剂保持液相状态通过时捕集异物以将异物从制冷剂中分离。技术方案14是在上述方案12的基础上,分离装置(50)具有将在闭合回路(13)内循环的液体制冷剂加以贮存的罐(51)、以及装在该罐(51)内并对罐(51)内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加热并使其蒸发、以分离异物的加热部(52)。技术方案15是在上述方案12的基础上,分离装置(50)具有将在闭合回路(13)内循环的液体制冷剂加以贮存的罐(51)、装在该罐(51)内并对罐(51)内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加热并使其蒸发的加热部(52)、以及允许该气体制冷剂流通且捕集气体制冷剂中异物的捕集部(53)。技术方案16是在上述方案14或方案15的基础上,在连接通路(12)上设有对已在分离装置(50)相变的气体制冷剂加以冷却以使其相变成液体制冷剂后向运送装置(40)供给的冷却装置(84)。技术方案17是在上述方案14或方案15的基础上,运送装置(40)作以下动作,即,对已用分离装置(50)变化成气体相的制冷剂加以冷却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冻装置的配管清洗方法,是对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配管(2A、2B)进行清洗的冷冻装置的配管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配管(2A、2B)中至少一端连接清洗用的连接通路(12)、用该连接通路(12)和制冷剂配管(2A、2B)构成1个闭合回路(13)、同时在该闭合回路(13)中充填制冷剂的第1工序; 接着通过设在上述连接通路(12)中的运送装置(40)使上述制冷剂以液相状态在制冷剂配管(2A、2B)中流动、以此状态使该制冷剂在闭合回路(13)内循环、以对制冷剂配管(2A、2B)进行清洗的第2工序; 清洗后将上述连接通路(12)从制冷剂配管(2A、2B)取下的第3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野武夫,饭岛俊宏,竹上雅章,山本政树,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