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扁管及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扁管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扁管是由两片复合铝板冲压、拼焊而成,冲压出一定规律的中部凸起和边部凸起,两成型板片互相贴合,钎焊后对应的凸起被焊接,中部形成密闭的流道(进口,出口除外),中部凸起起到力学强化和换热强化的作用,边部凸起焊后起到密封作用。现有的微通道“A”型换热器因具有排水、紧凑、高效等优势,在家用户式机、风管机等空调器中有广泛的应用,市场潜力巨大。双排“A”型微通道换热器,采用常规微通道扁管,经两次芯体折弯而成,双排折弯时(第二次),前后两排芯体间有空隙,折弯操作困难;前后排有间隙,结构不够紧凑,空间利用可以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管及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A形微通道换热器折弯困难,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扁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宽度上设置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用于将所述本体分隔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的宽度上设置有分隔部(11),所述分隔部(11)用于将所述本体(10)分隔为第一通道(14)和第二通道(15),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通道(15)的第一端相通,所述本体(10)包括至少两段平直段(12),相邻两段所述平直段(12)之间通过扭转段(13)连接,所述扭转段(13)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平直段(12)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7 CN 20191004456671.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的宽度上设置有分隔部(11),所述分隔部(11)用于将所述本体(10)分隔为第一通道(14)和第二通道(15),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通道(15)的第一端相通,所述本体(10)包括至少两段平直段(12),相邻两段所述平直段(12)之间通过扭转段(13)连接,所述扭转段(13)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平直段(12)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12)为两个,两个所述平直段(12)之间通过所述扭转段(13)连接,且两个所述平直段(12)和所述扭转段(13)呈A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11)为隔离凸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12)及所述扭转段(13)均包括若干导流通道(16),且所述扭转段(13)的导流通道(16)的数量小于所述平直段(12)的导流通道(16)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通道(15)的第二端均为U型口(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包括两片金属薄板(18),两片所述金属薄板(18)焊接形成所述本体(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12)处的两块所述金属薄板(18)上均冲压形成有朝向彼此凸出的凸起(19),两块所述金属薄板(18)上的凸起(19)的顶点焊接固定形成第一辅助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段(13)处的两块所述金属薄板(18)上均冲压形成有朝向彼此凸出的多条凸条(110),所述凸条(110)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两块所述金属薄板(18)上的凸条(110)的顶点焊接固定形成第二辅助连接部,相邻两条所述第二辅助连接部之间形成所述扭转段(13)的导流通道(1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通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建,梁新宇,马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