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低噪声室内的换气系统噪声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231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低噪声室内的换气系统噪声控制装置,包括换气管,所述换气管包括敞开端和闭合端,所述换气管的敞开端通过支撑架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安装有换气扇,所述换气管的内部且靠近支撑架和电机的位置处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远离支撑架和电机的一侧与换气管闭合端的空间内填充有消音棉,所述消音棉内固定有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和第三弯管,所述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和第三弯管的一端均延伸至换气管闭合端的外侧,所述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和第三弯管的一端贯穿隔板设置。本方案通过各个结构的设置在保证换气设备正常的换气功能下,可对室内的噪音实现更高效彻底的降噪处理,消音降噪效果更加优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低噪声室内的换气系统噪声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音降噪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低噪声室内的换气系统噪声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噪声有严格要求的工作场所,例如小型录音棚,由于要与外界完全封闭,所以要加装换气系统,此外还需要对室内的噪音进行降噪处理,避免噪音污染。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08652880U公开了一种用于低噪声室内的换气系统噪声控制装置,包括换气风扇,以及与换气风扇连通的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风扇的扇叶直径为25-38cm,换气风扇的转速为500转/分钟以下;还包括噪声吸收器,所述噪声吸收器为空腔柱状体,其直径为出气管道直径的4-8倍,所述空腔柱状体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噪声吸收器串接在出气管道上,所述噪声吸收器的直径为出气管道的7倍,所述吸音材料为直孔吸音材料。以上现有技术中的噪声控制装置依然存在如下的缺点:该噪声控制装置中的噪声吸收器会严重降低换气扇的换气效果,同时其降噪手段,较为简单,效率低,效果差,其原因在于声音在传播时其传播路径较短,且形式单一,使得噪音在完全消除前即排出的室外,但又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低噪声室内的换气系统噪声控制装置,包括换气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管(1)包括敞开端和闭合端,所述换气管(1)的敞开端通过支撑架(2)固定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驱动端安装有换气扇(4),所述换气管(1)的内部且靠近支撑架(2)和电机(3)的位置处固定有隔板(5),所述隔板(5)远离支撑架(2)和电机(3)的一侧与换气管(1)闭合端的空间内填充有消音棉(6),所述消音棉(6)内固定有第一弯管(7)、第二弯管(8)和第三弯管(9),所述第一弯管(7)、第二弯管(8)和第三弯管(9)的一端均延伸至换气管(1)闭合端的外侧,所述第一弯管(7)、第二弯管(8)和第三弯管(9)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低噪声室内的换气系统噪声控制装置,包括换气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管(1)包括敞开端和闭合端,所述换气管(1)的敞开端通过支撑架(2)固定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驱动端安装有换气扇(4),所述换气管(1)的内部且靠近支撑架(2)和电机(3)的位置处固定有隔板(5),所述隔板(5)远离支撑架(2)和电机(3)的一侧与换气管(1)闭合端的空间内填充有消音棉(6),所述消音棉(6)内固定有第一弯管(7)、第二弯管(8)和第三弯管(9),所述第一弯管(7)、第二弯管(8)和第三弯管(9)的一端均延伸至换气管(1)闭合端的外侧,所述第一弯管(7)、第二弯管(8)和第三弯管(9)的一端贯穿隔板(5)设置,所述第一弯管(7)和第二弯管(8)相互对称且相互螺旋盘绕,所述第三弯管(9)位于第一弯管(7)和第二弯管(8)的之间的空隙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噪声室内的换气系统噪声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呈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噪声室内的换气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海玉昊昕李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艾科特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