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组件及应用积木组件的组装式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9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积木组件及应用积木组件的组装式机器人,包括第一架构件、第二架构件及连接件,第一架构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平板部及第二平板部,第一及第二平板部上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穿孔,第二架构件包括依序垂直连接的第三平板部、第四平板部及第五平板部,第三、第四及第五平板部上分别具有多个第二穿孔,连接件具有帽部及肩部,帽部压抵于第一架构件或第二架构件,肩部穿过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使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卡合固定于第一架构件及第二架构件,应用积木组件的组装式机器人利用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卡合固定于第一架构件及第二架构件,可提升第一架构件及第二架构件相互连接时的连接强度,形成稳固的连接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积木组件及应用积木组件的组装式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积木组件及应用积木组件的组装式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益智玩具或者教学玩具的领域中,可以见到利用多个积木件以特定方式进行连接组合的积木套组。这样的玩具或教具有助于儿童或青少年的逻辑及空间概念发展。一般积木套组中,包含了多种尺寸及形状不一的积木件,各积木件上分别设置有凸点与凹槽,利用凸点与凹槽相互对接的方式,让积木件可以相结合,进而将多个积木件堆栈组合成最终的成品,例如组合成交通工具、建筑物或各样机器人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结构的积木套组已经不符合现代对于智能型玩具或智慧教具的多种需求。市面上可以见到的智能型积木套组,除了传统的积木件外,更会将声光模块、进行移动或转动的机电模块或其他电力驱动的模块并入积木套组中,大大增加了积木套组的复杂度。传统利用凸点与凹槽的对接结构,大幅限制了积木件的对接方式,同时亦无法提供足够的连接强度,使得智能型积木套组在操作或做动时,积木件之间会相互脱离,严重时甚至导致积木件或各模块发生掉落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积木组件及应用积木组件的组装式机器人,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稳固组装的积木组件及应用积木组件的组装式机器人。本技术的积木组件及应用积木组件的组装式机器人,包括积木组件,包括:第一架构件,包括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穿孔的第一平板部及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一穿孔以单列或矩阵方式排列;第二架构件,包括分别具有多个第二穿孔的第三平板部、第四平板部及第五平板部,所述第四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平板部,所述第五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平板部,所述第二穿孔以单列或矩阵方式排列;及,具有帽部及肩部的连接件,所述帽部压抵于所述第一架构件或所述第二架构件,所述肩部穿过一个所述第一穿孔及一个所述第二穿孔,从而使所述连接件可拆卸的卡合固定于所述第一架构件及所述第二架构件;以及用来执行多个功能的机器人功能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架构件及所述第二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积木组件及应用积木组件的组装式机器人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积木组件及应用积木组件的组装式机器人利用可拆卸的连接件卡合固定于于第一架构件及第二架构件,提升第一架构件及第二架构件相互连接时的连接强度,从而形成稳固的连接关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装式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的积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积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架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架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架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架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a为本技术的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连接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2a及图2b中的连接件、第一架构件及第二架构件的侧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积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组装式机器人100积木组件110第一架构件111第一穿孔111a第二架构件113第二穿孔113a连接件115机器人功能部件130第一平板部1111第二平板部1113第三平板1131第四平板部1133第五平板部1135帽部1151瓣体1153收缩槽1153a肩部1155底柱1157第一架构件211第一穿孔211a第二架构件213第二穿孔213a第一平板部2111第二平板部2113第三平板部2131第四平板部2133第五平板部2135积木组件310第一架构件311第一穿孔311a第二架构件313第二穿孔313a连接件315第一平板部3111第二平板部3113第三平板部3131第四平板部3133第五平板部313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和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的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方向用语,诸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用于参照随附图式的方向以利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除此之外,在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实行为数众多的变更及修改,如此衍生出的实作范例也会落入本技术范畴中。请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组装式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组装式机器人100包括积木组件110以及多个机器人功能部件130。所述机器人功能部件130用来设置在所述积木组件110上,用来提供或执行多种功能。所述机器人功能部件130可以例如是电池、马达、主板、发光组件、发声组件、讯号处理装置或讯号线等部件,用来让所述组装式机器人100可以达成多种功能,例如移动、发出声音、接受无线讯号而进行操作等等。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所述组装式机器人100的型态并未加以限制,所述组装式机器人100组装后可以具有人体的型态、动物型态、交通工具型态,或其他不同的型态。凡是将执行各样功能的所述机器人功能部件130设置在所述积木组件110上者,均属于本技术组装式机器人100的范围。请同时参照图2a、图2b、图3及图4,图2a为本技术的积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积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架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架构件的立体示意图。此处的积木组件110以应用于图1的所述组装式机器人100为例。所述积木组件110包括第一架构件111、第二架构件113及连接件115。所述第一架构件111包括第一平板部1111及第二平板部1113,所述第二平板部1113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1111,所述第一平板部1111及所述第二平板部1113上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穿孔111a,所述第一穿孔111a以单列或矩阵方式排列。所述第二架构件113,包括第三平板部1131、第四平板部1133及第五平板部1135,所述第四平板部1133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平板部1131,所述第五平板部1135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平板部1133,所述第三平板部1131、所述第四平板部1133及所述第五平板部1135上分别具有多个第二穿孔113a,所述第二穿孔113a以单列或矩阵方式排列。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构件111的所述第一平板部1111上具有以单列方式排列的所述第一穿孔111a,所述第一架构件111的所述第二平板部1113上具有以单列排列的所述第一穿孔111a,如图3所示。然而本技术的技术并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架构件的立体示意图。所述第一架构件211的所述第一平板部2111上,具有以矩阵方式排列的所述第一穿孔211a。所述第一架构件211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积木组件,包括:/n第一架构件,包括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穿孔的第一平板部及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一穿孔以单列或矩阵方式排列;/n第二架构件,包括分别具有多个第二穿孔的第三平板部、第四平板部及第五平板部,所述第四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平板部,所述第五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平板部,所述第二穿孔以单列或矩阵方式排列;及/n具有帽部及肩部的连接件,所述帽部压抵于所述第一架构件或所述第二架构件,所述肩部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从而使所述连接件可拆卸的卡合固定于所述第一架构件及所述第二架构件;以及/n用来执行多个功能的机器人功能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架构件及所述第二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积木组件,包括:
第一架构件,包括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穿孔的第一平板部及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一穿孔以单列或矩阵方式排列;
第二架构件,包括分别具有多个第二穿孔的第三平板部、第四平板部及第五平板部,所述第四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平板部,所述第五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平板部,所述第二穿孔以单列或矩阵方式排列;及
具有帽部及肩部的连接件,所述帽部压抵于所述第一架构件或所述第二架构件,所述肩部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从而使所述连接件可拆卸的卡合固定于所述第一架构件及所述第二架构件;以及
用来执行多个功能的机器人功能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架构件及所述第二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具有相同的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在纵向及横向上沿着相同的第一间距排列,所述第二穿孔在纵向及横向上沿着相同的第二间距排列,所述第二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及所述第二平板部具有相同的第一厚度,所述第三平板部、所述第四平板部及所述第五平板部具有相同的第二厚度,所述连接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及所述第二厚度的总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构件及所述第二架构件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焕桢尤宁
申请(专利权)人:贝登堡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