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管网系统及其调控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9191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管网系统及其调控方法,该系统包括热源厂端、一次网、换热站、二次网、若干热用户端和集控中心,换热站分别与一次网和二次网连通,二次网连接换热站和热用户端;一次网两端分别为混水端和一次网换热端,混水端通过双向混水器与热源厂端连通,混水端的回水管上安装一次网水泵组;一次网换热供水管和换热回水管之间并联循环旁路,循环旁路上安装第一送热调节阀,循环旁路与换热回水管之间安装第二送热调节阀,第一送热调节阀与第二送热调节阀的开闭状态为负相关,循环旁路下游安装水力调节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热源厂端与一次网侧的流量控制解耦,实现热源厂端按锅炉需求调节流量,一次网侧按管网需求调节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管网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供热管网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热网系统架构中,主要采用一网直供和二网间供两种形式,其运行时通常都会为了满足最不利端用户的需求而设置保障性的系统运行方案,进而的,必然会形成不利端用户刚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有利端用户的过度送热,和输送过程的能耗居高不下,具体表现如下:管网负荷持续高位所带来的热能浪费和动力电能的过度消耗。诸如此,在实际热网运行中带来了一系列不利且不易周全的系统不足,具体表现如:热电联产的热源厂由于用电需要,其高峰工作时段在白天,晚上则为低谷时段,随之所产生的热也是在白天时多,晚上时少,而热用户用热的需求却正好相反,白天为用热低谷,晚上为用热高峰,在现有的供热系统中,热网只起到输送作用,为保证系统水力平衡,是得到多少热就送出多少热的原则,即以保证相对恒定的供回水温度为依据进行系统调节,但由于白天有阳光,夜间失温多的不利影响,不可避免的对热源厂形成了与其自身峰谷时段相逆的热需求。所以,热源厂为解决此问题的方式通常为:白天余热通过冷却塔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厂端(1)、一次网(2)、换热站(3)、二次网(4)、若干热用户端(5)和集控中心(6),换热站分别与一次网和二次网连通,一次网连接热源厂端和换热站,二次网连接换热站和热用户端;/n一次网两端分别为混水端(21)和一次网换热端(22),混水端通过双向混水器(11)与热源厂端连通,混水端的回水管(23)上安装一次网水泵组(24);一次网换热端与换热站连通,其包括换热供水管(221)和换热回水管(222),换热供水管和换热回水管之间并联循环旁路(25),循环旁路上安装第一送热调节阀(26),循环旁路与换热回水管之间安装第二送热调节阀(27),第一送热调节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厂端(1)、一次网(2)、换热站(3)、二次网(4)、若干热用户端(5)和集控中心(6),换热站分别与一次网和二次网连通,一次网连接热源厂端和换热站,二次网连接换热站和热用户端;
一次网两端分别为混水端(21)和一次网换热端(22),混水端通过双向混水器(11)与热源厂端连通,混水端的回水管(23)上安装一次网水泵组(24);一次网换热端与换热站连通,其包括换热供水管(221)和换热回水管(222),换热供水管和换热回水管之间并联循环旁路(25),循环旁路上安装第一送热调节阀(26),循环旁路与换热回水管之间安装第二送热调节阀(27),第一送热调节阀与第二送热调节阀的开闭状态为负相关,循环旁路下游安装水力调节泵(28);
集控中心分别与双向混水器、一次网水泵组、第一送热调节阀、第二送热调节阀和水力调节泵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热源厂端包括连通的热源供水管(12)、锅炉机组(13)、机组水泵组(14)和热源回水管(15),热源回水管上并联补水装置(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向混水器内部结构呈全空腔或可调孔板,分别连通热源供水管(12)、锅炉机组回水管(15)、混水端的供水管(29)和混水端的回水管(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创热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