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跳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7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跳绳技术领域的一种跳绳,包括两个手柄和绳体,绳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绳长调节器与转动环连接,转动环与手柄转动连接,手柄的内部分别连接有控制系统和振动电机,振动电机位于控制系统的一侧,且振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整绳长调节器的位置来调整绳体的长度,无需将多余的绳体减掉,可以随意的调整绳体的长短,并且调整后通过固定螺钉进行固定,调节方式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振动电机振动的方式进行提醒,取代了传统的通过蜂鸣器进行提醒的方式,解决了传统的跳绳在嘈杂的环境下不易听到蜂鸣器提示声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跳绳
本技术属于跳绳
,具体涉及一种跳绳。
技术介绍
跳绳,是单人或多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跳绳能有效地训练个人的反应能力和耐力,有助于保持个人体态的健美以及身体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跳绳运动的装备十分简单,只需一条跳绳即可,并且不需要使用特别的场地,参与的人数没有过多的限制,可单人或多人进行。由此可见,跳绳是一项简单方便,容易参与的运动。目前市面上的跳绳多种多样,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跳绳长度虽然可进行调整,但是绳长调整后,需要将多余的绳头减掉,从而绳长减短之后就不能加长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跳绳,具有绳长随意调节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跳绳,包括两个手柄和绳体,绳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绳长调节器与转动环连接,转动环与手柄转动连接,手柄的内部分别连接有控制系统和振动电机,振动电机位于控制系统的一侧,且振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绳长调节器包括调节器壳体、限位腔、滑动腔、固定螺钉和绳头固定腔,其中,调节器壳体上开设有贯穿的滑动腔,滑动腔的一侧设有绳头固定腔,调节器壳体的内部设有与滑动腔连通的限位腔,调节器壳体的一侧连接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的端部伸入至限位腔的内部,且固定螺钉与调节器壳体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绳体的端部贯穿滑动腔,穿过转动环后嵌入至绳头固定腔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环包括连接环和转动杆,其中,连接环连接在转动杆的端部,绳体的端部贯穿滑动腔后从连接环的内部穿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杆与手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微控制器,以及与微控制器连接的电源模块、存储器、控制按钮和显示屏。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微控制器联接的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与跳绳控制台通过无线信号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信号为4G、5G、蓝牙或WIFI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调整绳长调节器的位置来调整绳体的长度,无需将多余的绳体减掉,可以随意的调整绳体的长短,并且调整后通过固定螺钉进行固定,调节方式简单方便;2、本技术具有计时和计数功能,并且可以将数据信息发送至跳绳控制台,方便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3、本技术通过振动电机振动的方式进行提醒,取代了传统的通过蜂鸣器进行提醒的方式,解决了传统的跳绳在嘈杂的环境下不易听到蜂鸣器提示声音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绳长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转动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柄;2、转动环;21、连接环;22、转动杆;3、绳长调节器;31、调节器壳体;32、限位腔;33、滑动腔;34、固定螺钉;35、绳头固定腔;4、绳体;5、轴承;6、控制系统;7、振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跳绳,包括两个手柄1和绳体4,绳体4的两端分别通过绳长调节器3与转动环2连接,转动环2与手柄1转动连接,手柄1的内部分别连接有控制系统6和振动电机7,振动电机7位于控制系统6的一侧,且振动电机7与控制系统6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绳长调节器3包括调节器壳体31、限位腔32、滑动腔33、固定螺钉34和绳头固定腔35,其中,调节器壳体31上开设有贯穿的滑动腔33,滑动腔33的一侧设有绳头固定腔35,调节器壳体31的内部设有与滑动腔33连通的限位腔32,调节器壳体31的一侧连接有固定螺钉34,固定螺钉34的端部伸入至限位腔32的内部,且固定螺钉34与调节器壳体31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所述绳体4的端部贯穿滑动腔33,穿过转动环2后嵌入至绳头固定腔35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绳体4的端部穿过滑动腔33,然后从连接环21内部穿过,再嵌入至绳头固定腔35的内部,绳体4的端部与绳头固定腔35之间通过胶水固定连接,需要调节绳体4的长度时,将固定螺钉34拧松,然后移动调节器壳体31的位置,调整好后,拧紧固定螺钉34对绳体4进行固定。具体的,所述转动环2包括连接环21和转动杆22,其中,连接环21连接在转动杆22的端部,绳体4的端部贯穿滑动腔33后从连接环21的内部穿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21与转动杆22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连接环21与绳体4连接,通过转动杆22与手柄1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绳体4与手柄1的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转动杆22与手柄1通过轴承5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轴承5使转动杆22与手柄1转动连接,使绳体4与手柄1之间的转动更加流畅。具体的,所述控制系统6包括微控制器,以及与微控制器连接的电源模块、存储器、控制按钮和显示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按钮和显示屏分别连接在手柄1上,通过控制系统6使本装置可以计时和计数功能。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具体的,所述控制系统6还包括与微控制器联接的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与跳绳控制台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无线信号为4G、5G、蓝牙或WIFI信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跳绳控制台对跳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申请的控制系统6为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20092076.3公开的电子跳绳的控制电路(公开号:CN202041800U,公开日:2011.11.16)中已经公开的技术,本申请将公开文件中的蜂鸣器替换成了振动电机7,振动电机7选用深圳市顺力电机有限公司销售的0612E型振动马达。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调整绳长调节器3的位置来调整绳体4的长度,无需将多余的绳体4减掉,可以随意的调整绳体4的长短,并且调整后通过固定螺钉34进行固定,调节方式简单方便;本技术通过振动电机7振动的方式进行提醒,取代了传统的通过蜂鸣器进行提醒的方式,解决了传统的跳绳在嘈杂的环境下不易听到蜂鸣器提示声音的问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跳绳,包括两个手柄(1)和绳体(4),其特征在于:绳体(4)的两端分别通过绳长调节器(3)与转动环(2)连接,转动环(2)与手柄(1)转动连接,手柄(1)的内部分别连接有控制系统(6)和振动电机(7),振动电机(7)位于控制系统(6)的一侧,且振动电机(7)与控制系统(6)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跳绳,包括两个手柄(1)和绳体(4),其特征在于:绳体(4)的两端分别通过绳长调节器(3)与转动环(2)连接,转动环(2)与手柄(1)转动连接,手柄(1)的内部分别连接有控制系统(6)和振动电机(7),振动电机(7)位于控制系统(6)的一侧,且振动电机(7)与控制系统(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跳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绳长调节器(3)包括调节器壳体(31)、限位腔(32)、滑动腔(33)、固定螺钉(34)和绳头固定腔(35),其中,调节器壳体(31)上开设有贯穿的滑动腔(33),滑动腔(33)的一侧设有绳头固定腔(35),调节器壳体(31)的内部设有与滑动腔(33)连通的限位腔(32),调节器壳体(31)的一侧连接有固定螺钉(34),固定螺钉(34)的端部伸入至限位腔(32)的内部,且固定螺钉(34)与调节器壳体(31)通过螺纹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跳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柳懿王茂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