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动子洛伦兹惯性稳定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惯性稳定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小体积、低质量、高精度的内动子洛伦兹惯性稳定平台,特别适用于长距遥感、稳瞄、高精度快速大角度机动场合。
技术介绍
舰船、飞机、车辆等载体在行驶运动过程中,经常发生颠簸摇晃,导致载体上的载荷设备随载体摇晃,造成载荷设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高清相机、通讯雷达、瞄准镜等载荷设备需要很好的姿态稳定环境,才能达到最佳性能指标,所以需对载体进行姿态补偿控制。现有姿态补偿手段有整体式姿态补偿机构和局部式姿态补偿机构,前者通过机构对载体姿态进行补偿,后者通过机构对载体上的载荷进行姿态补偿。现有整体式姿态补偿机构有减摇鳍、减摇舭、减摇水舱、减摇陀螺等,其均能够输出很大的姿态补偿力矩,实现对舰船、飞机、车辆等载体的补偿。但其体积重量非常大,载体设计时需考虑减摇力矩引起的应力。此外整体式姿态补偿机构体积质量大,适用于大承载力宏观低速场合,具有偏转角度小,稳定精度低,控制带宽低等缺点。局部式姿态补偿机构只对载体上某个或某几个载荷进行姿态补偿,具有体积质量小,姿态控制带宽高、姿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动子洛伦兹惯性稳定平台,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动子系统和定子系统两部分;/n所述动子系统主要包括:球面磁钢(1)、内动子骨架(2)、内平台(3)和陀螺仪(4);/n所述定子系统主要包括:支撑体(5)、上径向轴承挡环(6A)、下径向轴承挡环(6B)、径向滚珠轴承套(7)、滚珠(8)、安装底座(9)、控制板(10)、外导磁环(11)、左绕组骨架(12A)、右绕组骨架(12B)、前绕组骨架(12C)、后绕组骨架(12D)、左绕组(13A)、右绕组(13B)、前绕组(13C)和后绕组(13D);/n所述球面磁钢(1)位于内动子骨架(2)的径向外侧,并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在内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动子洛伦兹惯性稳定平台,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动子系统和定子系统两部分;
所述动子系统主要包括:球面磁钢(1)、内动子骨架(2)、内平台(3)和陀螺仪(4);
所述定子系统主要包括:支撑体(5)、上径向轴承挡环(6A)、下径向轴承挡环(6B)、径向滚珠轴承套(7)、滚珠(8)、安装底座(9)、控制板(10)、外导磁环(11)、左绕组骨架(12A)、右绕组骨架(12B)、前绕组骨架(12C)、后绕组骨架(12D)、左绕组(13A)、右绕组(13B)、前绕组(13C)和后绕组(13D);
所述球面磁钢(1)位于内动子骨架(2)的径向外侧,并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在内动子骨架(2)的上,内动子骨架(2)位于球面磁钢(1)的径向内侧,并与球面磁钢(1)同球心位置安装,内平台(3)位于内动子骨架(2)的径向内侧上端,并通过内动子骨架(2)与内平台(3)间的螺纹配合安装在内动子骨架(2)上,陀螺仪(4)位于内平台(3)的轴向上端,并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内平台(3)上,支撑体(5)位于内平台(3)的轴向下端,上径向轴承挡环(6A)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体(5)径向球形端面的轴向上端,下径向轴承挡环(6B)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体(5)径向球形端面的轴向下端,上径向轴承挡环(6A)和下径向轴承挡环(6B)的中心与支撑体(5)的中心处于同一轴线上,径向滚珠轴承套(7)位于支撑体(5)径向球形端面的径向外侧,径向滚珠轴承套(7)位于上径向轴承挡环(6A)的轴向下端和下径向轴承挡环(6B)的轴向上端,滚珠(8)内嵌于径向滚珠轴承套(7)中,安装底座(9)位于支撑体(5)的轴向下端,并通过螺纹和支撑体(5)固连在一起,控制板(10)固定在安装底座(9)上,外导磁环(11)、左绕组骨架(12A)、右绕组骨架(12B)、前绕组骨架(12C)、后绕组骨架(12D)、左绕组(13A)、右绕组(13B)、前绕组(13C)和后绕组(13D)位于球面磁钢(1)的径向外侧,外导磁环(11)通过螺钉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李状,吴波,席军,王琪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