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14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更低的负载来驱动的真空泵。在真空泵中,壳体具有吸气口、排气口和供油口。转子机构具有:转子主体;多个叶片构件,其由于转子主体的旋转而从上述转子主体的外周面向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突出,一边与内周面滑动接触一边绕轴心旋转。排气口具有:多个第一凹部,其从内周面深挖到壳体内,在中心轴的方向上排列成列状;至少一个第二凹部,其在内周面在中心轴的方向上与第一凹部并排,与邻接的第一凹部连通;以及孔部,其从多个第一凹部的每一个贯通至壳体外。通过转子主体和多个叶片构件的旋转,气体经由吸气口被抽吸到壳体内,气体与经由供油口供给到壳体内的润滑油一起经由排气口被排出到壳体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回转式真空泵。
技术介绍
作为典型的真空泵,有叶片式真空泵。该真空泵具有转子、收容转子的壳体、使转子旋转的轴、以及与壳体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多个叶片构件。这样的叶片构件通过转子的旋转而在壳体的内周面滑动,由此气体(例如,空气、水蒸气等)经由形成于壳体的吸入口被抽吸到壳体内,被抽吸了的气体经由排出口排出到壳体外。在此,叶片构件在壳体内通过润滑油被润滑。因此,抽吸到壳体内的气体与供给到壳体内的润滑油一起从排气口排出。但是,当在排气部附近存在的润滑油的移动有被阻碍的情况时,叶片构件在排气口附近受到压缩润滑油的负载。因此,有时在内周面在排出口的近前形成用于对叶片构件受到来自润滑油的负载进行减轻的凹部(浅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73975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由于该凹部与排气口形成为一体,所以在未配置排气口的转子的前头部或者后头部没有润滑油的流出处。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在该真空泵中,在气体排出时叶片构件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泵,其具有:/n筒状的壳体,其具有吸气口、排气口和供油口;以及/n转子机构,其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子机构具有转子主体和多个叶片构件,所述转子主体绕着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偏心的轴心进行旋转,所述叶片构件通过所述转子主体的旋转从所述转子主体的外周面向所述壳体的内周面突出,所述叶片构件一边与所述内周面滑动接触一边绕着所述轴心进行旋转,/n所述排气口具有:/n多个第一凹部,其从所述内周面深挖到所述壳体内,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排列成列状;/n至少一个第二凹部,其在所述内周面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凹部并排,与邻接的所述第一凹部连通;以及/n孔部,其从所述多个第一凹部的每一个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6 JP 2019-0052741.一种真空泵,其具有:
筒状的壳体,其具有吸气口、排气口和供油口;以及
转子机构,其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子机构具有转子主体和多个叶片构件,所述转子主体绕着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偏心的轴心进行旋转,所述叶片构件通过所述转子主体的旋转从所述转子主体的外周面向所述壳体的内周面突出,所述叶片构件一边与所述内周面滑动接触一边绕着所述轴心进行旋转,
所述排气口具有:
多个第一凹部,其从所述内周面深挖到所述壳体内,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排列成列状;
至少一个第二凹部,其在所述内周面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凹部并排,与邻接的所述第一凹部连通;以及
孔部,其从所述多个第一凹部的每一个贯通至所述壳体外,
通过所述转子主体和所述多个叶片构件的旋转,气体经由所述吸气口被抽吸到所述壳体内,所述气体与经由所述供油口供给到所述壳体内的润滑油一起经由所述排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垣内隆志铃木敏生井上英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发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