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能源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内燃机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内燃机的实际效率往往仅有40%-50%,大量的能量被烟气,缸套冷却水以及增压空气等带走,因此余热回收是一种提高内燃机能量利用率的有效手段。而内燃机存在的多种余热源,诸如烟气,缸套冷却水和增压空气,具有大温差多品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烟气余热源的温度往往高达600℃左右,而缸套冷却水的温度一般在85℃左右,增压空气的温度一般为150℃左右。CN108489141A公开了一种针对内燃机中冷器循环水余热的回收装置和方法,该专利技术包括与中冷器连接的冷却塔系统和高温水源热泵系统,用于冷却内燃机中冷器循环水,通过将高温水源热泵与内燃机为原动机的分布式能源进行集成。该专利技术仅针对中冷器循环水进行余热回收。CN109891059A公开了具有引导工作流体的工作流体回路的余热回收系统,其所基于的基本任务是具有一个装置,用于避免其液态部分导致膨胀机损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工质罐(1),增压单元(2),增压空气预热器(3),低温回热器(4),内燃机缸体(5),高温回热器(6),烟气换热器(7),膨胀机(8),以及冷却单元(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使用超临界/亚临界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工质罐(1),增压单元(2),增压空气预热器(3),低温回热器(4),内燃机缸体(5),高温回热器(6),烟气换热器(7),膨胀机(8),以及冷却单元(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使用超临界/亚临界CO2作为循环工质;
所述增压单元(2)的入口与所述工质罐(1)的出口相连,所述增压单元(2)的出口与两条管路相连,第一管路与所述增压空气预热器(3)的冷流体侧入口相连,第二管路与所述低温回热器(4)的冷流体侧入口相连,所述增压空气预热器(3)与所述低温回热器(4)的冷流体侧出口汇合后与所述内燃机缸体(5)相连;所述内燃机缸体(5)的出口与所述高温回热器(6)的冷流体侧入口相连,所述高温回热器(6)的冷流体侧出口与所述烟气换热器(7)的冷流体侧入口相连,所述烟气换热器(7)冷流体侧出口与所述膨胀机(8)的入口相连,所述膨胀机(8)的出口与所述高温回热器(6)的热流体侧入口相连,所述高温回热器(6)的热流体侧出口与所述低温回热器(4)的热流体侧入口相连,所述低温回热器(4)的热流体侧出口与所述冷却单元(9)的入口相连,所述冷却单元(9)的出口与所述工质罐(1)相连的入口相连。
2.如权项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工质罐(1)中的工质CO2为超临界状态时,所述增压单元(2)选用压缩机,当工质罐(1)中的工质CO2为亚临界状态时,所述增压单元(2)选用泵。
3.如权项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工质罐(1)中的工质CO2为超临界状态时,所述冷却单元(9)选用冷却器,工质罐(1)中的工质CO2为亚临界状态时,所述冷却单元(9)选用冷凝器。
4.利用如权项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的内燃机余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质罐(1)中的工质CO2通入所述增压单元(2)进行增压,低温CO2在此被加压为超临界状态,之后工质从所述增压单元(2)的出口排出后分成两路,一路从所述增压空气预热器(3)的冷流体侧入口进入,工质在此被来自发动机增压器(10)的增压空气加热并回收热量,当冷流体温度达到预设的第一温度时从所述增压空气预热器(3)的冷流体侧出口流出,另一路从所述低温回热器(4)的冷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轩,田华,舒歌群,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