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控顶房柱法的分条切顶回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9078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预控顶房柱法的分条切顶回采方法,属于采矿技术领域,沿矿体倾向方向由采场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在采场完成切顶、顶板支护后,进行采场下部矿体的下向中深孔回采;其中,顶板支护采用树脂锚杆、钢带、喷射混凝土、立柱联合支护,完成预控顶工程;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13.4%,28d龄抗拉强度≥38.5MPa;在回采期间对所述预控顶顶板进行压力、位移跟踪监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回采方法对预控顶顶板进行压力、位移跟踪监测,能够对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到及时预报和采取安全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回采方法能够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房柱采矿法的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控顶房柱法的分条切顶回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采矿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控顶房柱法的分条切顶回采方法。
技术介绍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实现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和充分开采,一直是矿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在金属矿山领域,倾角5-30°、厚度5-20m的缓倾斜中厚矿体占据相当的比例,中厚矿体的主要构成部分为含金石英脉、钾长石石英脉,多呈致密块状、浸染状、团块状,稳固性一般较强,但由于成矿后多次构造活动及长期的风化侵蚀,造成矿体松动、破碎,大大降低了矿体的稳定性。蚀变岩型矿体多处于石英脉的顶底部,是由遭受压性构造破坏的变粒岩,经矿化热液蚀变作用生成,岩石破碎,片理发育,稳固性差。所以,缓倾斜中厚矿体由于自身的赋存条件限制,一直是采矿工程中的技术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身倾角较缓,矿石不能借助自身的重力运搬放出;另一方面是不利于大型无轨设备的应用。对于缓倾厚大矿体开采而言,采用空场采矿法开采时,除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较高外,顶板的管理难度亦较大;而采用充填采矿法开采时,采切工程量和采矿直接成本则较高,很难在采矿成本、生产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板支护方法,采用树脂锚杆、钢带、喷射混凝土、立柱联合支护,包括以下步骤:/n-通过钻孔设备在所述顶板上钻凿锚杆孔,在所述钻凿锚杆孔内安装树脂锚杆,并使所述树脂锚杆的端部露出所述锚杆孔,在所述树脂锚杆的端部安装钢带与托板;/n-在岩面喷射30-40mm厚的喷射混凝土,所述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13.4%,28d龄抗拉强度≥38.5MPa;/n-在顶板支护过程中及完成时,采用液压立柱对预控顶板进行临时支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板支护方法,采用树脂锚杆、钢带、喷射混凝土、立柱联合支护,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钻孔设备在所述顶板上钻凿锚杆孔,在所述钻凿锚杆孔内安装树脂锚杆,并使所述树脂锚杆的端部露出所述锚杆孔,在所述树脂锚杆的端部安装钢带与托板;
-在岩面喷射30-40mm厚的喷射混凝土,所述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13.4%,28d龄抗拉强度≥38.5MPa;
-在顶板支护过程中及完成时,采用液压立柱对预控顶板进行临时支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锚杆呈梅花形布置,锚杆长度2-3m,间距1-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孔的内壁和所述锚杆杆体的外表面均凝固有树脂锚固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混凝土用细砂粒径D50为20-40μm,D90≤1mm;矿渣粒径D50为30-50μm,D9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混凝土相对于水泥以相对质量份包括:100份水泥、100-220份细砂、24-55份矿渣、1-10份纤维、0.01-0.1份减水剂、0-0.1份消泡剂、0.02-0.05份速凝剂,水灰比为0.4-0.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混凝土在喷射过程中的均匀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风刚王征陈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大白阳金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