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上油田注水井双通道流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油田注水井双通道流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油田注水开发是当前众多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之一。与陆地油田相比,海上油田注水井单井注入量大,但由于海上油田层间矛盾突出,造成各层段注入量不均问题非常明显。以渤海油田为例,一口注水井中吸水能力较好的层段单日注入量可高达上千方,而吸水能力较差的层段单日注入量可低至十数方。目前石油天然气领域常用的配水器主要分为传统的投捞式配水器、边测边调配水器、小排量自动测调配水器等几种,这些配水器都无法在保证测试精度的前提下实现10m3/d~1000m3/d大测试范围内的流量控制。同时,目前现有的分层注水技术中调配过程均需要人为干预,无法满足海上油田高效测调需求。投捞式配水器调配需要反复投捞配水器芯子进行人工更换水嘴,边测边调配水器需要电缆作业配合人为控制井下水嘴开度,自动测调配水器虽然可以以测试实际注水量与配注量的差值为依据对配水器水嘴开度自动进行相应的开大或关小,但是海上油田各层吸水量差异大,部分层段吸水能力有限,即使配水器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上油田注水井双通道流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综合诊断分析控制仪(1)、信号电缆(3)、过电缆定位密封(4)、数个过电缆插入密封和数个双测控通道配水器;该第一级过电缆插入密封下端与位于第一注水层段(12)的第一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11)的上端连接;该第一级过电缆插入密封(10)上端与位于第二注水层段(9)的第二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下端连接;该第二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8)的上端与第二过电缆插入密封下端连接;该第二级过电缆插入密封(7)上端与位于第三注水层段(6)的第三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的下端连接;该第三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5)的上端与过电缆定位密封(4)下端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油田注水井双通道流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综合诊断分析控制仪(1)、信号电缆(3)、过电缆定位密封(4)、数个过电缆插入密封和数个双测控通道配水器;该第一级过电缆插入密封下端与位于第一注水层段(12)的第一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11)的上端连接;该第一级过电缆插入密封(10)上端与位于第二注水层段(9)的第二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下端连接;该第二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8)的上端与第二过电缆插入密封下端连接;该第二级过电缆插入密封(7)上端与位于第三注水层段(6)的第三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的下端连接;该第三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5)的上端与过电缆定位密封(4)下端连接;该过电缆定位密封(4)上端与注水管柱上端的油管(2)连接;
该信号电缆(3)的下端头向下穿越第一级过电缆插入密封(10)的过电缆孔与第一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11)的上电缆对接头连接,信号电缆(3)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第二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8)的下电缆对接头处截断,截断的信号电缆(3)下段的上端头与第二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8)的下电缆对接头串联连接,截断的信号电缆上段的下端头向下穿越第二级过电缆插入密封(7)的过电缆孔与第二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8)的上电缆对接头连接,截断的信号电缆上段向上延伸至第三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5)的下电缆对接头处截断,截断的信号电缆下段的上端头与第三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5)的下电缆对接头串联连接,截断的信号电缆上段的下端头向下穿越过电缆定位密封(4)的过电缆孔与第三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5)的上电缆对接头连接,截断的信号电缆上段向上延伸与地面综合诊断分析控制仪(1)连接,使地面综合诊断分析控制仪(1)通过信号电缆(3)依次与第三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5)、第二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8)、第一级双测控通道配水器(11)串联连接,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注水井大测试范围双通道流量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油田注水井双通道流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综合诊断分析控制仪(1)由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测控电路板构成,该测控电路板由第二发解码模块(18)、存储模块(19)、分析处理模块(20)、电源模块(21)、通讯模块(22)以及显示模块(23)构成;该分析处理模块(20)分别与第二发解码模块(18)、存储模块(19)、电源模块(21)、通讯模块(22)连接,该通讯模块(22)与显示模块(23)连接,第二发解码模块(18)与信号电缆(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油田注水井双通道流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双测控通道配水器由上接头(24)、上滑环(26)、上外护管(27)、上过流管(28)、中接头(29)、下外护管(30)、下过流管(31)、测控电路(38)、两个流量计短节(36、37)、测调水嘴(39)、下滑环(32)、下接头(33)组成;该中接头设有三个过流通道,中心通道为主过流通道(25),中心通道侧面分别为第一测控过流通道(34)和第二测控过流通道(35),第一测控过流通道(34)和第二测控过流通道(35)的下端通过连通孔(40)连通;中接头侧面设有出水口(41),出水口(41)与第一测控过流通道(34)连通;该上接头(24)主过流通道下端与上滑环(26)上端连接;上滑环(26)下端与上过流管(28)上端连接;上过流管(28)下端与中接头(29)主过流通道(25)上端连接;上接头(24)下端与上外护管(27)上端连接;该上外护管(27)下端与中接头(29)上端连接;中接头主过流通道(25)下端与下过流管(31)上端连接;下过流管(31)下端与下滑环(32)内通道上端连接;该下滑环(32)下端与下接头(33)内通道上端连接;中接头(29)下端与下外护管(30)上端连接;下外护管(30)下端与下接头(33)上端连接;上滑环(26)侧向设有两个过流通道,两个过流通道分别与第一流量计短节(36)和第二流量计短节(37)的上端连接;该中接头(29)设有的第一测控过流通道(34)和第二测控过流通道(35)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流量计短节(36)和第二流量计短节(37)的下端连接;该第一测控过流通道(34)的末端与测调水嘴(39)连接;该下过流管(31)与下滑环(32)、下接头(33)、下外护管(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刚,孟祥海,陈征,张志熊,张乐,邹剑,蓝飞,宋鑫,张凤辉,徐兴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