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灌肠器,包括管体,管体内设置有单向阀,管体的侧壁设置有防漏部,管体的顶部设置有润滑体,润滑体内设有润滑剂,防漏部与润滑体之间设置有排液腔,排液腔贯穿管体,排液腔设置有出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灌肠器不仅保持了灌肠过程的润滑,防止了灌肠过程中的药液倒流,还实现了保留灌肠的过程高效地输送和更换药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灌肠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灌肠器。
技术介绍
灌肠是指将灌肠的药液从肛门处注入到人体的直肠内,而保留灌肠是指药液在直肠内停留三十分钟以上,通过药液的渗透以达到对人体进行治疗的作用。然而,申请人发现,现有的灌肠器的体积庞大,不方便携带和使用;现有的灌肠器无法有效地调节灌肠器的输药量,更无法在灌肠过程中更换药液;现有的灌肠器的管体无法对进入人体内的深度进行调节,其管体没有润滑的作用;现有的灌肠器无法同时进行润滑和注入药液。因此,亟需对现有的灌肠器进行改良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灌肠器,不仅保持了灌肠过程的润滑,防止了灌肠过程中的药液倒流,还实现了保留灌肠的过程高效地输送和更换药液,其管体的防漏部可以沿管体的外壁上下移动,有效地提高了灌肠器的通用性和实现了对管体进入人体内深度的调节,灌肠器能够同时进行润滑和注入药液,便于携带和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灌肠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管体的侧壁设置有防漏部,所述管体的顶部设置有润滑体,所述润滑体内设有润滑剂,所述防漏部与所述润滑体之间设置有排液腔,所述排液腔贯穿所述管体,所述排液腔设置有出液孔;所述单向阀用于防止了灌肠过程中的药液倒流,所述润滑体自带润滑剂,可以通过挤压润滑体的方式使润滑剂流出,方便灌肠过程的即时润滑,所述排液腔水平贯穿所述管体,排液腔使药液从管体的两侧排出,在润滑体润滑的同时排液腔为肛门注入药液,使得药液进入到人体的直肠内,所述防漏部用于堵住肛门,防止药液的流出。进一步地,还包括储液部,所述储液部的顶部与所述管体连接,所述管体的表面和所述储液部的表面均设置有刻度,管体表面的刻度能够记录和调节管体进入人体内深度,储液部表面的刻度能够有效地记录和调节灌肠器的输药量,储液部的顶部的口径为3~5cm,储液部的容积为50~400ml。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包覆所述第一管体,所述排液腔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防漏部和所述润滑体均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进一步地,所述排液腔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梯形、椭圆形、菱形、三角形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和下半部连通,上半部的直径小于下半部的直径,所述第二管体包覆所述第一管体的上半部,所述第一管体用于输送药液。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单向阀的下方设置有流量调节开关,所述出液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的顶部,药液进入第一管体后,从出液孔流出,并从排液腔流至管体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孔的直径为5~2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连接于所述防漏部,所述容纳腔连接有注射器,注射器用于对容纳腔充气或充水,使得防漏部扩张膨胀,以堵住肛门防止药液的流出,注射器也可以用水泵或气泵来代替。进一步地,第二管体的外壁和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设置有润滑液,所述防漏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使得所述防漏部可以在所述第二管体自由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的垂直高度为H1,所述防漏部的垂直高度为H2,满足关系式:2≤H1/H2≤6。进一步地,所述防漏部为气囊或水囊,防漏部扩张后的水平直径为3~8cm,防漏部扩张后的压力为10~50cmH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设置于所述防漏部的下方,卡环用于固定所述防漏部,以堵住肛门防止药液的流出。进一步地,所述润滑体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有防漏贴,所述润滑体的表面可以均匀设置若干个大小一致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为2~10mm,所述通孔用于挤压润滑体时,使得润滑体内的润滑剂从通孔流出,所述防漏贴用于保障润滑剂在使用前不会外漏。进一步地,所述润滑体的端部为圆弧形,端部为圆弧形方便流体的流动,也可以减小对人体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储液部的顶部与所述管体的底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螺栓连接、法兰连接、卡箍连接和承插连接中的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管体内设置有单向阀,管体的侧壁设置有防漏部,管体的顶部设置有润滑体,润滑体内设有润滑剂,防漏部与润滑体之间设置有排液腔,排液腔贯穿管体,排液腔设置有出液孔,润滑体自带润滑剂,保持了灌肠过程的润滑,管体内的单向阀,防止了灌肠过程中的药液倒流,排液腔使药液从管体的两侧排出,储液部的顶部与管体连接,实现了保留灌肠的过程高效地输送和更换药液,管体的防漏部可以沿管体的外壁上下移动,有效地提高了灌肠器的通用性和实现了对管体进入人体内深度的调节,灌肠器能够同时进行润滑和注入药液,便于携带和使用,有效地为卧床的病人或者其他神志不清的肝昏迷病人进行保留灌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其中:1-管体;10-单向阀;11-防漏部;12-润滑体;13-容纳腔;14-注射器;2-排液腔;21-出液孔;3-储液部;4-第一管体;5-第二管体;6-滑动槽;7-卡环。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2所示,一种便携式灌肠器,包括管体1,管体1内设置有单向阀10,管体1的侧壁设置有防漏部11,管体1的顶部设置有润滑体12,润滑体12内设有润滑剂,防漏部11与润滑体12之间设置有排液腔2,排液腔2贯穿管体1,排液腔2设置有出液孔21。管体1内的单向阀10为弹簧式单向阀,管体1的底部开口为进液口,药液从管体1的底部进入,药液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内设置有单向阀(10),所述管体(1)的侧壁设置有防漏部(11),所述管体(1)的顶部设置有润滑体(12),所述润滑体(12)内设有润滑剂,所述防漏部(11)与所述润滑体(12)之间设置有排液腔(2),所述排液腔(2)贯穿所述管体(1),所述排液腔(2)设置有出液孔(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内设置有单向阀(10),所述管体(1)的侧壁设置有防漏部(11),所述管体(1)的顶部设置有润滑体(12),所述润滑体(12)内设有润滑剂,所述防漏部(11)与所述润滑体(12)之间设置有排液腔(2),所述排液腔(2)贯穿所述管体(1),所述排液腔(2)设置有出液孔(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灌肠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部(3),所述储液部(3)的顶部与所述管体(1)连接,所述管体(1)的表面和所述储液部(3)的表面均设置有刻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设置有第一管体(4)和第二管体(5),所述第二管体(5)包覆所述第一管体(4),所述排液腔(2)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4),所述防漏部(11)和所述润滑体(12)均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10)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4),所述单向阀(10)的下方设置有流量调节开关,所述出液孔(2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4)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瑞,赵娟,许利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