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05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包括拔罐外壳、压块、挤压握把、限位滑块、通风口、挤压机构和罐体,拔罐外壳的上侧安装压块,压块的顶部设有挤压握把,限位滑块的下侧安装挤压机构,挤压机构的下侧安装罐体,拔罐外壳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通风口,将罐本体的橡胶垫对上人体皮肤,手持挤压握把并向内推压,使内部的挤压机构内的挤压软管挤压其软管波纹段,挤压软管内的气流挤向罐本体内部,再向外拔出挤压握把,使挤压软管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复原,而罐本体内部的气体被挤出形成负压,无法快速复原,则有效吸附在人体皮肤上,完成治疗后向外拔出挤压握把,使罐本体脱离人体完成治疗,装置操作简捷方便,治疗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
本技术涉及拔罐装置
,具体为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
技术介绍
拔罐疗法是我国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医疗保健方法,一般用于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起到扶正驱邪防治疾病的作用,传统的拔罐一般借助抽气装置,将拔罐内的空气抽出造成拔罐内的负压,从而吸拔在人体上达到治疗的目的,现有技术的拔罐装置不能有效减小罐体的内的负压,在进行拔罐治疗时,需要手动降低罐内的压力,使其形成负压后,在将其吸拔在人体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在进行拔罐治疗操作时,首先打开蓄电池组的电源,使罐本体内的加热片在加热电阻的作用下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将罐本体的橡胶垫对上人体皮肤,手持挤压握把并向内推压,使内部的挤压机构内的挤压软管挤压其软管波纹段,挤压软管内的气流挤向罐本体内部,再向外拔出挤压握把,使挤压软管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复原,而罐本体内部的气体被挤出形成负压,无法快速复原,则有效吸附在人体皮肤上,完成治疗后向外拔出挤压握把,使罐本体脱离人体完成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包括拔罐外壳(1)、压块(2)、挤压握把(3)、限位滑块(4)、通风口(5)、挤压机构(6)和罐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罐外壳(1)的上侧安装压块(2),所述压块(2)的顶部设有挤压握把(3),所述压块(2)的底部位于拔罐外壳(1)内侧的部分设有限位滑块(4),所述限位滑块(4)的下侧安装挤压机构(6),所述挤压机构(6)的下侧安装罐体(7),所述拔罐外壳(1)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通风口(5);/n所述挤压机构(6)包括挤压软管(61)、软管波纹段(62)、固定螺栓(63)、通孔(64)、复位弹簧(65)、卡嵌环(66)和定型环(67),所述挤压软管(61)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包括拔罐外壳(1)、压块(2)、挤压握把(3)、限位滑块(4)、通风口(5)、挤压机构(6)和罐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罐外壳(1)的上侧安装压块(2),所述压块(2)的顶部设有挤压握把(3),所述压块(2)的底部位于拔罐外壳(1)内侧的部分设有限位滑块(4),所述限位滑块(4)的下侧安装挤压机构(6),所述挤压机构(6)的下侧安装罐体(7),所述拔罐外壳(1)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通风口(5);
所述挤压机构(6)包括挤压软管(61)、软管波纹段(62)、固定螺栓(63)、通孔(64)、复位弹簧(65)、卡嵌环(66)和定型环(67),所述挤压软管(61)的下半部分设有软管波纹段(62),所述软管波纹段(62)的底部内侧设有卡嵌环(66),所述挤压软管(61)的顶部设有通孔(64),所述通孔(64)两侧的挤压软管(61)上设有固定螺栓(63),所述软管波纹段(62)的外侧的凹陷处安装若干个定型环(67),所述挤压软管(61)的内部安装复位弹簧(65);
所述罐体(7)包括罐本体(71)、橡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枫王晓白玲温少利
申请(专利权)人:东平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