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054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套设在引流管前段上的可充气球囊、设置在可充气球囊外侧的海绵垫以及与可充气球囊相连通的体外充气装置。所述体外充气装置采用体外球囊充气装置,其通过橡胶充气管与可充气球囊相通,与引流管的管腔不相通。本新型可实现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相同的功能,又能避免对病人实行二次手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
本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我们常规采用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但是对于伴有术后吻合口瘘高危因素(如肥胖/糖尿病/血管变异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等)或吻合不可靠(存在吻合张力高或血运差等原因)的病人,为了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常采用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的方式来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的几率,促进术后病人早期恢复;研究证明,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实现病人早期进食,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等优势;其原理分析认为是由于通过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可旷置结直肠,使消化液和粪便不经过直肠吻合口处,实现粪便及肠液的充分转流,消除粪便及肠液的吻合口的污染及影响,从而促进吻合口的愈合。但实行预防性造口后,常需在术后3-6个月再次实行手术,行造口还纳;这往往会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且再次手术容易出现新的术后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可实现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相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套设在引流管(1)前段上的可充气球囊(2)、设置在可充气球囊(2)外侧的海绵垫(3)以及与可充气球囊(2)相连通的体外充气装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套设在引流管(1)前段上的可充气球囊(2)、设置在可充气球囊(2)外侧的海绵垫(3)以及与可充气球囊(2)相连通的体外充气装置(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充气装置(4)采用体外球囊充气装置,其通过橡胶充气管(5)与可充气球囊(2)相通,与引流管(1)的管腔不相通,且橡胶充气管(5)上设有阀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3)由若干片海绵垫相连构成,呈圆柱体,套设在所述可充气球囊(2)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宏博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