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
本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我们常规采用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但是对于伴有术后吻合口瘘高危因素(如肥胖/糖尿病/血管变异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等)或吻合不可靠(存在吻合张力高或血运差等原因)的病人,为了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常采用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的方式来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的几率,促进术后病人早期恢复;研究证明,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实现病人早期进食,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等优势;其原理分析认为是由于通过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可旷置结直肠,使消化液和粪便不经过直肠吻合口处,实现粪便及肠液的充分转流,消除粪便及肠液的吻合口的污染及影响,从而促进吻合口的愈合。但实行预防性造口后,常需在术后3-6个月再次实行手术,行造口还纳;这往往会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且再次手术容易出现新的术后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可实现与预防 ...
【技术保护点】
1.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套设在引流管(1)前段上的可充气球囊(2)、设置在可充气球囊(2)外侧的海绵垫(3)以及与可充气球囊(2)相连通的体外充气装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套设在引流管(1)前段上的可充气球囊(2)、设置在可充气球囊(2)外侧的海绵垫(3)以及与可充气球囊(2)相连通的体外充气装置(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充气装置(4)采用体外球囊充气装置,其通过橡胶充气管(5)与可充气球囊(2)相通,与引流管(1)的管腔不相通,且橡胶充气管(5)上设有阀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3)由若干片海绵垫相连构成,呈圆柱体,套设在所述可充气球囊(2)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管内置型带球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