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904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公开一种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模板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墙体模板,分别设于待浇筑墙板的两侧,用于支护混凝土墙板浇筑成型;箱体,设于墙体模板靠近待浇筑墙板的一侧,箱体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与其中一个墙体模板抵接,箱体在混凝土墙板浇筑浇筑成型后无需拆除;以及固定组件,用于连接箱体和墙体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模板结构能够实现预留箱体的精准定位,减少后续工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中,铝合金模板施工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对于传统木模板工艺,铝模板施工工艺对水电安装的精确定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墙体的施工过程中,一般会根据设计图纸,采用木模板制作模具以预留配电箱或消防箱等箱体的安装洞口,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进行箱体安装。此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预留洞口容易发生偏位与变形,导致箱体安装前需进行剔凿等二次处理;木模具易破坏而不易周转;洞口模具拆除后进行配电箱安装,配电箱安装完成后需要再对洞口进行封堵,费时费力。如何实现预留箱体的精准定位,减少后续工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实现预留箱体的精准定位,减少后续工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板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墙体模板,分别设于待浇筑墙板的两侧,用于支护混凝土墙板浇筑成型;箱体,设于所述墙体模板靠近待浇筑墙板的一侧,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其中一个所述墙体模板抵接,所述箱体在混凝土墙板浇筑浇筑成型后无需拆除;以及固定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箱体和所述墙体模板。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三个角铁,所述角铁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墙体模板抵接,所述角铁通过钢筋与所述墙体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箱体设于多个所述角铁围合的空间内。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活动模板,所述活动模板设于所述开口处,与所述墙体模板连接,用于封堵所述开口;以及内支撑件,设于所述箱体中,所述内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箱体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模板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模板结构还包括:防漏薄膜,将所述箱体和所述活动模板包裹于其中,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渗入所述箱体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活动模板采用废旧木模板制成;和/或所述内支撑件采用木方构成。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模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支设所述墙体模板;在所述墙体模板之间绑扎钢筋;在所述墙体模板之间固定所述箱体;在所述墙体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拆除所述墙体模板。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在所述墙体模板之间固定所述箱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箱体的开口端设置活动模板;在所述箱体设置内支撑件,使所述内支撑件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模板,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箱体上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侧壁。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在所述墙体模板之间固定所述箱体,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箱体和所述活动模板外包裹防漏薄膜;固定所述防漏薄膜与所述活动模板。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在所述墙体模板之间固定所述箱体,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钢筋上固定连接至少三个角铁;将所述箱体设于多个所述角铁围合的空间中;将所述活动模板与所述墙体模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所述步骤:在所述墙体模板之间绑扎所述钢筋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墙体模板的内侧标记待安装的所述箱体的位置和尺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板结构包括墙体模板以及设于墙体模板之间的箱体,箱体通过固定组件与墙体模板连接固定,当混凝土墙板浇筑完成后,箱体无需随墙体模板拆除,箱体能够保留在混凝土墙板中,充当配电箱或消防箱等箱体。由于箱体通过固定组件预埋于混凝土墙板中,因此定位精准,相比在墙板中预留安装洞口的施工方式,免去了对洞口进行二次剔凿和封堵等处理,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模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模板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模板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主要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模板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墙体模板;2、箱体;21、线孔;3、角铁;4、钢筋;5、活动模板;6、内支撑件;7、防漏薄膜;8、钉子;9、墙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结构,用于支护混凝土墙板9浇筑成型,该模板结构包括两个墙体模板1、箱体2和固定组件,墙体模板1分别设于待浇筑墙板9的两侧,箱体2设于墙体模板1靠近待浇筑墙板9的一侧,箱体2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与其中一个墙体模板1抵接固定组件设于箱体2中,用于连接箱体2和墙体模板1。具体而言,墙体模板1支护混凝土墙板9浇筑成型,当混凝土墙板9浇筑完成后,箱体2无需随墙体模板1拆除,箱体2能够保留在混凝土墙板9中,直接充当配电箱或消防箱等箱体2。由于箱体2通过固定组件预埋于混凝土墙板9中,因此定位精准,相比在墙板9中预留安装洞口的施工方式,免去了对洞口进行二次剔凿和封堵等处理,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墙体模板1也可以设有超过两个。优选地,墙体模板1由铝合金制成,提高重复使用率,节约模板成本。进一步地,固定组件包括四个角铁3,角铁3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墙体模板1抵接,即角铁3的长度与待浇筑墙板9的厚度相等,角铁3通过钢筋4与墙体模板1固定连接,箱体2设于四个角铁3围合的空间内。具体而言,钢筋4通过固定钢丝与墙体模板1连接,角铁3对应箱体2的四个外边角设置,角铁3与钢筋4焊接形成固定模具,紧密套设于箱体2外。当需要拆除墙体模板1时,将固定钢丝剪断即可将墙体模板1与钢筋4分离。可选地,固定组件中的角铁3也可以只设置三个,三个角铁3分别对应箱体2的任意三个外边角设置,同样能够限制箱体2沿墙板9的延伸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活动模板5和内支撑件6,活动模板5设于箱体2的开口处,与墙体模板1连接,能够完全封堵开口,内支撑件6设于箱体2中,内支撑件6的一端与箱体2抵接,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个墙体模板(1),分别设于待浇筑墙板(9)的两侧,用于支护混凝土墙板(9)浇筑成型;/n箱体(2),设于所述墙体模板(1)靠近待浇筑墙板(9)的一侧,所述箱体(2)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其中一个所述墙体模板(1)抵接,所述箱体(2)在混凝土墙板(9)浇筑浇筑成型后无需拆除;以及/n固定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箱体(2)和所述墙体模板(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墙体模板(1),分别设于待浇筑墙板(9)的两侧,用于支护混凝土墙板(9)浇筑成型;
箱体(2),设于所述墙体模板(1)靠近待浇筑墙板(9)的一侧,所述箱体(2)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其中一个所述墙体模板(1)抵接,所述箱体(2)在混凝土墙板(9)浇筑浇筑成型后无需拆除;以及
固定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箱体(2)和所述墙体模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至少三个角铁(3),所述角铁(3)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墙体模板(1)抵接,所述角铁(3)通过钢筋(4)与所述墙体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箱体(2)设于多个所述角铁(3)围合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活动模板(5),所述活动模板(5)设于所述开口处,与所述墙体模板(1)连接,用于封堵所述开口;以及
内支撑件(6),设于所述箱体(2)中,所述内支撑件(6)的一端与所述箱体(2)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模板(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结构还包括:
防漏薄膜(7),将所述箱体(2)和所述活动模板(5)包裹于其中,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渗入所述箱体(2)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板(5)采用废旧木模板制成;和/或
所述内支撑件(6)采用木方构成。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模板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寻文靓马子岳张宇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润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