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路面铺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897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路面铺装系统。所述的铺装系统是由设置在路基之上的路面铺装单元﹑蓄水单元﹑排水单元构成;其中蓄水单元和路面铺装单元依次设置在路基上,蓄水单元和路面铺装单元之间设置土工格栅;排水单元位于蓄水单元和路面铺装单元一侧;蓄水单元和排水单元,与路基之间设置防水层;所述蓄水单元为上开口的蓄水池,蓄水池内竖直放置蜂窝状排水柱层;所述路面铺装单元为多孔隙环氧树脂混凝土层;所述排水单元由储水池﹑抽水系统和浇淋系统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路面承载力强,透水效率高;易养护,耐久性好;透水‑蓄水‑排水等多功能高效集成,实现水资源绿色利用等优点,可有效解决城市“热岛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路面铺装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路面铺装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区域发展的日益庞大,使得人口密集﹑不透水建筑面积增加﹑排热机器增多,结果导致自然降雨渗入地面土壤的机会相对减少,城市的热平衡受到破坏,以致于路面热量无法释放。为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建设海绵城市将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雨水是城市宝贵且经济的水资源。将雨水从封闭路面或屋顶引向非封闭路面经过土壤的渗透过滤,既可以减缓雨水地表径流的强度,使地下水得到补充,也可以去除雨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就地排除雨水减少由于积水而引发的事故。还可将过滤后的雨水用作城市的非饮用水,减少饮用水的需求量,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供水的压力。此外,雨水收集还能节省饮用水配水管网的建设费用,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透水性路面收集雨水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路面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是由设置在路基之上的路面铺装单元﹑蓄水单元﹑排水单元构成;其中蓄水单元和路面铺装单元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在路基上,蓄水单元和路面铺装单元之间设置土工格栅;排水单元位于蓄水单元和路面铺装单元一侧,靠近路边植被;蓄水单元和排水单元,与路基之间设置防水层;所述蓄水单元为上开口的蓄水池,蓄水池内竖直放置蜂窝状排水柱层;所述路面铺装单元为多孔隙环氧树脂混凝土层;所述排水单元由储水池﹑抽水系统和浇淋系统构成;所述抽水系统的抽水管伸入蓄水池下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路面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是由设置在路基之上的路面铺装单元﹑蓄水单元﹑排水单元构成;其中蓄水单元和路面铺装单元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在路基上,蓄水单元和路面铺装单元之间设置土工格栅;排水单元位于蓄水单元和路面铺装单元一侧,靠近路边植被;蓄水单元和排水单元,与路基之间设置防水层;所述蓄水单元为上开口的蓄水池,蓄水池内竖直放置蜂窝状排水柱层;所述路面铺装单元为多孔隙环氧树脂混凝土层;所述排水单元由储水池﹑抽水系统和浇淋系统构成;所述抽水系统的抽水管伸入蓄水池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路面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隙环氧树脂混凝土层为整体成型,或由多孔隙环氧树脂混凝土砖预制拼接而成,拼接缝采用环氧结构胶粘剂粘接;多孔隙环氧树脂混凝土层厚度为6-15cm,孔隙率为15-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路面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隙环氧树脂混凝土层的构成材料为多孔隙环氧树脂混凝土,其由质量比为2:1:12-18的A、B、C三组分组成;所述多孔隙环氧树脂混凝土层的制备方法为:先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将C组分加入A与B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整体成型或制成预制砖;
所述A组分按质量份计的配比为:100份纳米橡胶改性环氧树脂HH-080N,0-5份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0.5-1份疏水型气相二氧化硅R812S,0.1份分散剂BYK-1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兴旺申力涛柳锐锋蔡丽娜张影林浩崔东霞李登华刘哲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