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957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2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不能同时对病人上肢和下肢锻炼,以及病人经常卧床背部和腰部会发生压疮的问题,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左侧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两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外侧都铰接有脚踏板,床体的左侧下端转动连接有可随第一带轮转动的圆盘,圆盘的外缘处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床体的左侧内部设有可在床体内左右滑动的按摩箱,按摩箱的下端铰接于第三连杆的右端,按摩箱右侧设有可随按摩箱左右滑动的同时进行前后转动的弧形杆,弧形杆转动连接于床体,脚踏板做圆周运动形成按摩箱前后滑动和弧形杆前后转动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目前神经内科里包含的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突然,间接导致很大一部分患者,四肢失去活动能力,行动不协调,医院的药物治疗只能减缓病情的发作,后期的康复治疗就需要很康复训练装置的辅助,现有的医用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依旧存在诸多的技术缺陷:首先,患者不便于进行上肢、下肢的康复训练,并且经常卧床的病人的腰部和背部经常不活动还会产生压疮,这样的装置显然不符合现有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不能同时对病人上肢和下肢锻炼,以及病人经常卧床背部和腰部会发生压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左侧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两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外侧都铰接有脚踏板,床体的左侧下端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5)的左侧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带轮(1),第一带轮(1)的两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每个连接杆(2)的外侧都铰接有脚踏板(3),床体(5)的左侧下端转动连接有可随第一带轮(1)转动的圆盘(4),圆盘(4)的外缘处铰接有第三连杆(13);/n所述床体(5)的左侧内部设有可在床体(5)内左右滑动的按摩箱(14),按摩箱(14)的下端铰接于第三连杆(13)的右端,按摩箱(14)右侧设有可随按摩箱(14)左右滑动的同时进行前后转动的弧形杆(11),弧形杆(11)转动连接于床体(5),脚踏板(3)做圆周运动形成按摩箱(14)前后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5)的左侧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带轮(1),第一带轮(1)的两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每个连接杆(2)的外侧都铰接有脚踏板(3),床体(5)的左侧下端转动连接有可随第一带轮(1)转动的圆盘(4),圆盘(4)的外缘处铰接有第三连杆(13);
所述床体(5)的左侧内部设有可在床体(5)内左右滑动的按摩箱(14),按摩箱(14)的下端铰接于第三连杆(13)的右端,按摩箱(14)右侧设有可随按摩箱(14)左右滑动的同时进行前后转动的弧形杆(11),弧形杆(11)转动连接于床体(5),脚踏板(3)做圆周运动形成按摩箱(14)前后滑动和弧形杆(11)前后转动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轮(1)的外缘连接有皮带(19),皮带(19)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带轮(18),第二带轮(18)位于圆盘(4)的前方且与圆盘(4)同轴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哲
申请(专利权)人:定西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