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86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粘接有搭接垫,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正面和背面贯穿开设有第一滑孔,所述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通过扳动扳纽以转动螺纹连接杆,使螺纹连接杆在内螺纹管内转动并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使承托板的高度位置得以进行调节,通过支撑条板与支撑扇片转动后通过螺纹轴和旋纽固定即可使承托板的固定角度得以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了便于调节支撑位置对不同肢体部位进行支撑的效果,实现了便于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诊疗的目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护理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烧伤是指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和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烫伤是由热液、蒸汽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热力烧伤的一种;在对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对烧伤肢体进行支撑或悬吊以进行固定和换药诊疗等。目前市场上的烧伤护理用具在对烧伤患者肢体进行固定时,难以灵活地调节支撑位置以针对不同肢体部位进行支撑,不便于对患者进行护理和诊疗,且一般固定方式(如搭放)容易使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市场上的烧伤护理用具在对烧伤患者肢体进行固定时,难以灵活地调节支撑位置以针对不同肢体部位进行支撑,不便于对患者进行护理和诊疗,且一般固定方式(如搭放)容易使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康复的问题,提供一种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粘接有搭接垫,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正面和背面贯穿开设有第一滑孔,所述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正面螺纹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滑套通过螺纹轴与滑轨的第一滑孔固定,所述滑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接支撑片,所述铰接支撑片通过螺纹轴和旋钮铰接有铰接连接片,所述铰接连接片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杆,所述螺纹连接杆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扳钮,所述螺纹连接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扇片,所述支撑扇片的正面和背面贯穿开设有第二滑孔,所述支撑扇片的正面设有铰接轴,所述支撑扇片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条板,所述支撑条板的表面通过螺纹轴与支撑扇片的第二滑孔固定,所述支撑条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挂钩,所述挂钩的表面套接有一次性承托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顶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设有红外线治疗仪,且红外线治疗仪的一侧设有控制按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的孔径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套的表面分布八个第一滑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支撑扇片上分布五个第二滑孔,且支撑扇片为弧形板片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螺纹管、螺纹连接杆、支撑扇片和承托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承托板为中部下凹的弧形板。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该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通过扳动扳钮以转动螺纹连接杆,使螺纹连接杆在内螺纹管内转动并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使承托板的高度位置得以进行调节,通过支撑条板与支撑扇片转动后通过螺纹轴和旋钮固定即可使承托板的固定角度得以进行调节,通过滑套在滑轨表面滑动,通过螺纹轴和旋钮对滑套固定即可完成承托板水平位置的调节,从而达到了便于调节支撑位置对不同肢体部位进行支撑的效果,实现了便于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诊疗的目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2、该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通过设置铰接支撑片和铰接连接片,使滑套与内螺纹管直接便于通过翻转折叠调节,调节至需要固定的角度后通过螺纹轴和旋钮即可对其进行固定,从而达到了便于折叠收纳的效果,实现了便于移动搬运和储放的目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通过设置红外线治疗仪,达到了便于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的效果,便于患者康复。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扇片结构放大图。图中:1、底板;2、搭接垫;3、红外线治疗仪;4、固定板;5、滑轨;6、第一滑孔;7、滑套;8、螺纹轴;9、旋钮;10、内螺纹管;11、螺纹连接杆;12、扳钮;13、支撑扇片;14、第二滑孔;15、铰接轴;16、支撑条板;17、承托板;18、挂钩;19、一次性承托网20、铰接支撑片21、铰接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面粘接有搭接垫2,底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轨5,滑轨5的正面和背面贯穿开设有第一滑孔6,滑套5的表面分布八个第一滑孔6,滑轨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7,滑套7的正面螺纹连接有螺纹轴8,螺纹轴8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旋钮9,滑套7通过螺纹轴8与滑轨5的第一滑孔6固定,滑套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接支撑片20,铰接支撑片20通过螺纹轴8和旋钮9铰接有铰接连接片21,铰接连接片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10,内螺纹管1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杆11,螺纹连接杆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扳钮12,螺纹连接杆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扇片13,支撑扇片13的正面和背面贯穿开设有第二滑孔14,每个支撑扇片13上分布五个第二滑孔14,且支撑扇片13为弧形板片状,支撑扇片13的正面设有铰接轴15,支撑扇片13通过铰接轴15转动连接有支撑条板16,支撑条板16的表面通过螺纹轴8与支撑扇片13的第二滑孔14固定,第一滑孔6和第二滑孔14的孔径相同,支撑条板1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承托板17,内螺纹管10、螺纹连接杆11、支撑扇片13和承托板17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承托板17为中部下凹的弧形板,承托板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挂钩18,挂钩18的表面套接有一次性承托网19,底板1顶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设有红外线治疗仪3,且红外线治疗仪3的一侧设有控制按钮,通过扳动扳钮12以转动螺纹连接杆11,使螺纹连接杆11在内螺纹管10内转动并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使承托板17的高度位置得以进行调节,通过支撑条板16与支撑扇片13转动后通过螺纹轴8和旋钮9固定即可使承托板17的固定角度得以进行调节,通过滑套7在滑轨5表面滑动,通过螺纹轴8和旋钮9对滑套固定即可完成承托板17水平位置的调节,从而达到了便于调节支撑位置对不同肢体部位进行支撑的效果,实现了便于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诊疗的目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综上所述,该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通过扳动扳钮12以转动螺纹连接杆11,使螺纹连接杆11在内螺纹管10内转动并向上或向下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面粘接有搭接垫(2),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轨(5),所述滑轨(5)的正面和背面贯穿开设有第一滑孔(6),所述滑轨(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7),所述滑套(7)的正面螺纹连接有螺纹轴(8),所述螺纹轴(8)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旋钮(9),所述滑套(7)通过螺纹轴(8)与滑轨(5)的第一滑孔(6)固定,所述滑套(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接支撑片(20),所述铰接支撑片(20)通过螺纹轴(8)和旋钮(9)铰接有铰接连接片(21),所述铰接连接片(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10),所述内螺纹管(1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杆(11),所述螺纹连接杆(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扳钮(12),所述螺纹连接杆(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扇片(13),所述支撑扇片(13)的正面和背面贯穿开设有第二滑孔(14),所述支撑扇片(13)的正面设有铰接轴(15),所述支撑扇片(13)通过铰接轴(15)转动连接有支撑条板(16),所述支撑条板(16)的表面通过螺纹轴(8)与支撑扇片(13)的第二滑孔(14)固定,所述支撑条板(1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承托板(17),所述承托板(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挂钩(18),所述挂钩(18)的表面套接有一次性承托网(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障血液循环通畅的烧伤患者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面粘接有搭接垫(2),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轨(5),所述滑轨(5)的正面和背面贯穿开设有第一滑孔(6),所述滑轨(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7),所述滑套(7)的正面螺纹连接有螺纹轴(8),所述螺纹轴(8)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旋钮(9),所述滑套(7)通过螺纹轴(8)与滑轨(5)的第一滑孔(6)固定,所述滑套(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接支撑片(20),所述铰接支撑片(20)通过螺纹轴(8)和旋钮(9)铰接有铰接连接片(21),所述铰接连接片(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10),所述内螺纹管(1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杆(11),所述螺纹连接杆(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扳钮(12),所述螺纹连接杆(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扇片(13),所述支撑扇片(13)的正面和背面贯穿开设有第二滑孔(14),所述支撑扇片(13)的正面设有铰接轴(15),所述支撑扇片(13)通过铰接轴(15)转动连接有支撑条板(16),所述支撑条板(16)的表面通过螺纹轴(8)与支撑扇片(13)的第二滑孔(14)固定,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燕周洪梅陈香
申请(专利权)人:东海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