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试急救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778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试急救盒,包括盒子主体和定时装置,其中时钟由vcc1供电,x1和x2是振荡源,外接32.768khz晶振,通过把rst输入驱动置高电平来启动所有的数据传送,晶振脉冲信号经过时钟芯片二分频之后产生的单片机时钟信号的周期(用S表示)称为状态周期,由于一个状态周期S包含2个节拍,前一时钟周期称为P1节拍,后一时钟周期称为P2节拍,往复往下运行,调用算法计算进行20分钟倒计时,当20分钟倒计时完成后单片机控制蜂鸣器发出“嘀嘀嘀”响声,提醒护士观察皮试结果,外置无线接收模块将接收信号,外置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后控制台将通过地址码和数据码得知发出型号设备的信息,护士通过型号设备的信息得知患者不适立即对患者提供援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试急救盒
本技术涉及皮试急救盒
,具体涉及一种皮试急救盒。
技术介绍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是临床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现有的皮试急救盒只有抢救药品,护士工作繁忙,20分钟需观察皮试结果时,往往会延误时间,有时甚至忘记观察皮试结果而导致重新注射,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护士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皮试急救盒,解决了皮试急救盒只有抢救药品,护士工作繁忙,20分钟需观察皮试结果时,往往会延误时间,有时甚至忘记观察皮试结果而导致重新注射,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护士工作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皮试急救盒,包括急救盒本体、盒盖、盒子主体、定时装置、急救按钮和电源线,所述急救盒本体顶端设有盒盖,所述盒盖后端底部通过转轴与盒子主体活动连接,所述盒盖顶端内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试急救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急救盒本体(1)、盒盖(2)、盒子主体(3)、定时装置(4)、急救按钮(5)和电源线(6),所述急救盒本体(1)顶端设有盒盖(2),所述盒盖(2)后端底部通过转轴与盒子主体(3)活动连接,所述盒盖(2)顶端内侧固定设有定时装置(4),所述盒盖(2)顶端右侧活动设有急救按钮(5),所述定时装置(4)包括基板(40)、单片机(41)、第一引脚(42)、第一按钮(43)、第二按钮(44)、第三按钮(45)、xtal1引脚(46)、xtal2引脚(47)、晶振(48)、第二引脚(49)、蜂鸣器(410)、第三引脚(411)、引脚接口(412)和无线发射模块(4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试急救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急救盒本体(1)、盒盖(2)、盒子主体(3)、定时装置(4)、急救按钮(5)和电源线(6),所述急救盒本体(1)顶端设有盒盖(2),所述盒盖(2)后端底部通过转轴与盒子主体(3)活动连接,所述盒盖(2)顶端内侧固定设有定时装置(4),所述盒盖(2)顶端右侧活动设有急救按钮(5),所述定时装置(4)包括基板(40)、单片机(41)、第一引脚(42)、第一按钮(43)、第二按钮(44)、第三按钮(45)、xtal1引脚(46)、xtal2引脚(47)、晶振(48)、第二引脚(49)、蜂鸣器(410)、第三引脚(411)、引脚接口(412)和无线发射模块(413),所述基板(40)顶端面左侧与单片机(41)进行焊接,所述单片机(41)底端右侧固定设有第一引脚(42),所述第一引脚(42)内置的P1.1、P1.2和P1.3引脚均通过连线分别与第一按钮(43)和第二按钮(44)、第三按钮(45)进行焊接,所述单片机(41)底端面右下侧固定设有tal1引脚(46)和xtal2引脚(47),所述tal1引脚(46)和xtal2引脚(47)均通过连线与晶振(48)内置C1和C2引脚进行焊接,所述单片机(41)左上侧固定设有第二引脚(49)和第三引脚(411),所述第二引脚(49)内置P.37引脚通过连线与蜂鸣器(410)进行焊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413)底端面左侧设置有引脚接口(412),所述第三引脚(411)内置的P.30~P3.6引脚均通过连线与引脚接口(412)内置A1~A8引脚进行焊接,所述基板(40)内置通孔与盒盖(2)螺钉连接,所述第一按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栖霞区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