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神经内镜手术定位导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69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神经内镜手术定位导引装置,包括内窥管,所述内窥管下端内壁固定设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内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活动设有环形插块,所述环形插块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中间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下侧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通气孔上侧固定连接有送气管,所述送气管延伸至所述内窥管外侧一端连接有弹性充气袋,所述弹性充气袋上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内窥管上端设有固定翼。有益效果:在穿刺时候,对脑组织损伤小,清除血肿过程中对脑组织无损伤,可以观察整个穿刺过程,及时发现出血点并止血,保证穿刺准确性,避免过深而造成脑深部结构损伤,可以在手术中进行冲水,起到冲洗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神经内镜手术定位导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神经内镜手术定位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充气式神经内镜手术定位导引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内镜作为一种先进的微创技术,已经被应用到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中,该手术的操作,首先要用内镜导引器建立一个手术通道,才能应用内镜及相关器械进行血肿清除。但是,目前临床上还缺少一种方便、实用、操作简单、成本不高的内镜导引器,主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为针筒式,此种类似注射器,插入到血肿位置后,拔除活塞,在通道内进行血肿清除。此装置有以下缺点或不足:1、置入时处于盲插状态,无法观察穿刺深度和进程,易损伤脑组织;2、拔出活塞时候,会产生一定负压,从而造成脑组织损伤;3、活塞针芯不固定,容易移位,过长则突出套筒外,过短则退入套筒内,两种情况均可造成脑组织损伤。另一种为鸭嘴式,该装置呈鸭嘴状,闭合状态下插入脑组织,到达血肿部位后,扩张开鸭嘴,显露并清除血肿。该装置有以下缺点:1、鸭嘴式结构非圆形,穿刺时容易损伤脑组织;2、到达血肿位置后,扩张鸭嘴时,鸭嘴两侧的边缘会损伤脑组织;3、鸭嘴结构所形成的操作通道,不是封闭的环形通道,而是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式神经内镜手术定位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管(1),所述内窥管(1)下端内壁固定设有环形块(2),所述环形块(2)内设有环形槽(3),所述环形槽(3)内活动设有环形插块(4),所述环形插块(4)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中间设有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6)下侧固定连接有气囊(7),所述通气孔(6)上侧固定连接有送气管(8),所述送气管(8)延伸至所述内窥管(1)外侧一端连接有弹性充气袋(9),所述弹性充气袋(9)上端设有进气口(10),所述内窥管(1)上端设有固定翼(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神经内镜手术定位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管(1),所述内窥管(1)下端内壁固定设有环形块(2),所述环形块(2)内设有环形槽(3),所述环形槽(3)内活动设有环形插块(4),所述环形插块(4)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中间设有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6)下侧固定连接有气囊(7),所述通气孔(6)上侧固定连接有送气管(8),所述送气管(8)延伸至所述内窥管(1)外侧一端连接有弹性充气袋(9),所述弹性充气袋(9)上端设有进气口(10),所述内窥管(1)上端设有固定翼(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神经内镜手术定位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管(1)为透明管,所述内窥管(1)上设有刻度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神经内镜手术定位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7)为透明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勇朱建宇王志成张毅郑光耀李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