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成武专利>正文

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670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底座、立柱、转动臂、安装架和固定架;所述立柱设在底座的上端面,转动臂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立柱的上端转动连接;安装架的下端面与转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架包括支撑底座、上压板、螺栓和螺帽,支撑底座的下端设在安装架的上端面上,支撑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弧形凹槽,靠近弧形凹槽的支撑底座的上端面设有螺栓,上压板滑动穿装在螺栓上,螺栓的上端旋装有螺帽。本申请的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快速、准确将患者肢体固定的同时,又减少患者肢体的移动,降低患者的病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创伤骨科治疗
,主要涉及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于医疗单位的软硬件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希望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尽量的降低痛苦。目前在创伤骨科的治疗过程中,在患者的肢体创伤的急救固定时,常常会根据需要移动患者的肢体,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病痛,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在快速、准确将患者肢体固定的同时又减少患者肢体的移动、降低患者病痛的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底座、立柱、转动臂、安装架和固定架;所述立柱设在底座的上端面,转动臂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立柱的上端转动连接;安装架的下端面与转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架包括支撑底座、上压板、螺栓和螺帽,支撑底座的下端设在安装架的上端面上,支撑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弧形凹槽,靠近弧形凹槽的支撑底座的上端面设有螺栓,上压板滑动穿装在螺栓上,螺栓的上端旋装有螺帽。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为上端开口结构,安装架的上端开口中安装有丝杠,丝杠的一端套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一侧的安装架的侧壁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丝杠上滑动套装有螺母,支撑底座的下端安装有滑块,滑块的下端与螺母的上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丝杠上方的安装架上设有与丝杠平行的导轨,所述滑块滑动穿装在导轨中。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有转动把手。作为优选,还包括液压缸,所述立柱的侧壁安装有第一安装块,第一安装块上穿装有第一铰接轴,液压缸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转动连接;转动臂的侧壁安装有第二安装块,第二安装块上穿装有第二铰接轴,液压缸的液压杆的上端与第二安装块通过第二铰接轴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压板为向上突出的弧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下端面设有行走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快速、准确将患者肢体固定的同时,又减少患者肢体的移动,降低患者的病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行走轮、3.立柱、4.液压缸、5.液压杆、6.转动轴、7.转动臂、8.安装架、9.转动把手、10.驱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丝杠、13.导轨、14.螺母、15.滑块、16.支撑底座、17.螺栓、18.螺帽、19.上压板、20.第一安装块、21.第一铰接轴、22.第二安装块、23.第二铰接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3、转动臂7、安装架8和固定架。立柱3设在底座1的上端面,转动臂7的一端通过转动轴6与立柱3的上端转动连接;安装架8的下端面与转动臂7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架包括支撑底座16、上压板19、螺栓17和螺帽18,支撑底座16的下端设在安装架8的上端面上,支撑底座16的上端面设有弧形凹槽,靠近弧形凹槽的支撑底座16的上端面设有螺栓17,上压板19滑动穿装在螺栓17上,螺栓17的上端旋装有螺帽18。上压板19为向上突出的弧形结构,上压板19和支撑底座16的弧形凹槽合围成类似圆形腔,有效的固定患者肢体。安装架8为上端开口结构,安装架8的上端开口中安装有丝杠12,丝杠12的一端套装有从动齿轮11,从动齿轮11一侧的安装架8的侧壁安装有与从动齿轮11啮合的驱动齿轮10;丝杠12上滑动套装有螺母14,支撑底座16的下端安装有滑块15,滑块15的下端与螺母14的上端连接。丝杠12上方的安装架8上设有与丝杠12平行的导轨13,滑块15滑动穿装在导轨13中。驱动齿轮10连接有转动把手9。立柱3的侧壁安装有第一安装块20,第一安装块20上穿装有第一铰接轴21,液压缸4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21转动连接。转动臂7的侧壁安装有第二安装块22,第二安装块22上穿装有第二铰接轴23,液压缸4的液压杆5的上端与第二安装块22通过第二铰接轴23转动连接。通过液压缸4可以方便的调节该装置的角度。底座1的下端面设有行走轮2,方便医务工作者移动该装置。操作说明:使用时,通过液压缸4的液压杆5可以调节转动臂7的转动角度,通过摇动转动把手9转动驱动齿轮10,驱动齿轮10带动从动齿轮11转动,与从动齿轮11同轴连接的丝杠12转动,螺母14沿丝杠12轴向移动、滑块15沿导轨13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撑底座16沿导轨13轴向移动;通过液压缸4和螺母14丝杠12的配合,将支撑底座16移动到患者肢体的下方,通过螺栓17和螺帽18的配合,调节对肢体的夹紧力度;支撑底座16对患者的肢体起到一定的支护作用,在快速、准确将患者肢体固定的同时,又减少患者肢体的移动,降低患者的病痛。本申请的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快速、准确将患者肢体固定的同时,又减少患者肢体的移动,降低患者的病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立柱、转动臂、安装架和固定架;所述立柱设在底座的上端面,转动臂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立柱的上端转动连接;安装架的下端面与转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架包括支撑底座、上压板、螺栓和螺帽,支撑底座的下端设在安装架的上端面上,支撑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弧形凹槽,靠近弧形凹槽的支撑底座的上端面设有螺栓,上压板滑动穿装在螺栓上,螺栓的上端旋装有螺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立柱、转动臂、安装架和固定架;所述立柱设在底座的上端面,转动臂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立柱的上端转动连接;安装架的下端面与转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架包括支撑底座、上压板、螺栓和螺帽,支撑底座的下端设在安装架的上端面上,支撑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弧形凹槽,靠近弧形凹槽的支撑底座的上端面设有螺栓,上压板滑动穿装在螺栓上,螺栓的上端旋装有螺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为上端开口结构,安装架的上端开口中安装有丝杠,丝杠的一端套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一侧的安装架的侧壁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丝杠上滑动套装有螺母,支撑底座的下端安装有滑块,滑块的下端与螺母的上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肢体创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武
申请(专利权)人:吴成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