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59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左滑竿,所述左滑竿的表面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远离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钩,所述设备本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右滑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通过铁钩勾住右滑竿,再配合套筒套住左滑竿,使得弹力带绑住患者,达到了初步固定住患者的效果,再通过滑动左压杆和右压杆,来左右调节弹力带的松紧,从而达到了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固定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固定设备适用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为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
技术介绍
磁共振检查是医学检查的一种方法,也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如X线等穿透,但能阻挡中波成分如紫外线、红外线及长波,人体组织允许磁共振产生的长波成分如无线电波穿过,这是磁共振应用于临床的基本条件之一,磁共振成像检查,由于对软组织滑膜、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和透明软骨的分辨率高,用于滑膜、血管和肌肉、筋膜的炎症、滑膜囊肿和透明软骨变性、剥脱及骨糜烂破坏与缺血性坏死、颈椎和髓核病变、膝关节半月板和十字韧带损伤、类风湿的神经并发症及骨髓炎等的临床检查。现有的磁共振检查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被检查者进行固定,避免部分如小孩,或患有神志不清、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检查时乱动,导致检测出来的图像出现伪影,从而造成检测的结果不准确,而现有的固定设备不能根据患者的体型来调节固定的松紧,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适用不同患者体型的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具备可适用不用患者体型大小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固定设备适用性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左滑竿,所述左滑竿的表面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远离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钩,所述设备本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右滑竿,所述设备本体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左右两端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滑块,靠近滑槽左侧所述的滑块顶面固定连接有左压杆,靠近滑槽右侧所述的滑块顶面固定连接有右压杆。本技术的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所述滑槽的正面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圆孔,所述滑块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穿过滑块后与圆孔的内壁活动连接,通过插杆与圆孔相配合,使得滑块被固定住,从而达到了固定住左压杆和右压杆的效果,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所述设备本体顶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顶块,所述设备本体顶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右顶块,所述左顶块和右顶块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转筒,通过在设备本体的顶面设置左顶块和右顶块,同时配合左顶块和右顶块上的转筒支撑住弹力带,避免了因弹力带与设备本体相互接触而产生摩擦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所述套筒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套筒后固定连接有橡胶块,通过拧转螺杆,使得螺杆上的橡胶块顶住左滑竿,从而把套筒固定住,进而达到了固定住弹力带的效果,保证了弹力的张力,达到了更好的固定住患者的效果。本技术的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所述右滑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呈圆形且左到右依次套接在右滑竿上,通过在右滑竿上设置挡块,且保证挡块呈阵列分布,从而方便铁钩勾住右滑竿后,被挡块限制住,不会随意在右滑竿上滑动。本技术的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所述弹力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力带以设备本体的中心线为轴线一上一下对称分布在设备本体的顶面,通过设置两个弹力带,分别固定住患者上身和下身,且配合二者均可以调节位置,从而达到了更牢固的固定住患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先通过铁钩勾住右滑竿,再配合套筒套住左滑竿,使得弹力带绑住患者,达到了初步固定住患者的效果,再通过滑动左压杆和右压杆,来左右调节弹力带的松紧,从而达到了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固定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固定设备适用性低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弹力带,分别固定住患者的上身和下身,让套筒在左滑竿上左右滑动,从而达到了调节两个弹力带之间距离的效果,当滑动到指定位置时,再通过螺杆和橡胶块固定住套筒,进而达到了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来固定患者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设备本体;2、固定块;3、左滑竿;4、套筒;5、螺杆;6、橡胶块;7、弹力带;8、转筒;9、左顶块;10、右顶块;11、左压杆;12、滑块;13、插杆;14、滑槽;15、圆孔;16、右压杆;17、铁钩;18、连接块;19、右滑竿;20、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左滑竿3,左滑竿3的表面套接有套筒4,套筒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带7,弹力带7远离套筒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钩17,设备本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右滑竿19,设备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滑槽14,滑槽14左右两端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滑块12,靠近滑槽14左侧的滑块12顶面固定连接有左压杆11,靠近滑槽14右侧的滑块12顶面固定连接有右压杆16,通过铁钩17勾住右滑竿19,再配合套筒4套住左滑竿3,使得弹力带7绑住患者,达到了初步固定住患者的效果,再通过滑动左压杆11和右压杆16,来左右调节弹力带7的松紧,从而达到了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固定的效果。滑槽14的正面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圆孔15,滑块12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插杆13,插杆13的一端穿过滑块12后与圆孔15的内壁活动连接,通过插杆13与圆孔15相配合,使得滑块12被固定住,从而达到了固定住左压杆11和右压杆16的效果,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设备本体1顶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顶块9,设备本体1顶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右顶块10,左顶块9和右顶块10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转筒8,通过在设备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左滑竿(3),所述左滑竿(3)的表面套接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带(7),所述弹力带(7)远离套筒(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钩(17),所述设备本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所述连接块(1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右滑竿(19),所述设备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左右两端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滑块(12),靠近滑槽(14)左侧所述的滑块(12)顶面固定连接有左压杆(11),靠近滑槽(14)右侧所述的滑块(12)顶面固定连接有右压杆(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左滑竿(3),所述左滑竿(3)的表面套接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带(7),所述弹力带(7)远离套筒(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钩(17),所述设备本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所述连接块(1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右滑竿(19),所述设备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左右两端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滑块(12),靠近滑槽(14)左侧所述的滑块(12)顶面固定连接有左压杆(11),靠近滑槽(14)右侧所述的滑块(12)顶面固定连接有右压杆(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4)的正面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圆孔(15),所述滑块(12)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插杆(13),所述插杆(13)的一端穿过滑块(12)后与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娟
申请(专利权)人: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