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断面边部反翘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48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钢断面边部反翘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板形控制系统接收实时检测数据和钢卷参数;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数据判断所轧制钢卷边部是否出现反翘,若是,汇总钢卷出现边部反翘时对应的窜辊位置,并执行步骤3,若否,按照原给定模型轧制;步骤3:板形模型根据计划中轧制的钢卷宽度数据、反翘位置及窜辊位置设定后续带钢的窜辊位置及窜辊步长;步骤4:调整出现边部反翘后的每一块带钢的窜辊位置;步骤5:设定阀值,根据阈值摆放窜辊位置;步骤6:判断轧制计划是否结束,若是,结束轧制,若否,返回步骤4。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带钢实际断面情况动态调整轧辊窜辊位置,降低热轧带钢边部反翘质量缺陷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钢断面边部反翘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带的热连轧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带钢断面边部反翘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带钢断面质量是指沿带钢板宽方向的厚度分布情况,一般说来包括断面形状(Profile)和平直度控制(Flatness)两方面内容。断面形状一般由凸度、楔形度、边部减薄和局部高点等参数表示,其中又以凸度为主要控制参数;而平直度一般用相对延伸差或急峻度(又称翘曲度)来表示。请参见附图1,一般在精轧F7出口机架1上设置有检查带钢2断面质量的测量设备3,请参见附图2,图中圈出部分为带钢的边部出现反翘的断面形貌。现有的断面质量控制主要通过板形模型控制带钢凸度及平直度,对于局部高点及边部反翘目前主要通过停机并临时更换工作辊的方式来改善断面,这会对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降低了产能,且增加了辊耗成本。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810205498.3公开了一种热轧无取向硅钢最佳断面轮廓控制方法,主要为根据提供的断面轮廓凸度为15-35um的带钢,对其进行热轧后,采用侧边一次修剪工艺加工,加工后的热轧成品钢带的厚度同板差C15-7u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钢断面边部反翘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带钢轧制计划开始,板形控制系统接收来自精轧F7出口机架上安装的测量设备的实时检测数据,同时接收来自上位机的钢卷参数;/n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数据判断所轧制钢卷的边部是否出现反翘,若是,则汇总钢卷出现边部反翘时对应的窜辊位置,并执行步骤3,若否,则按照原给定模型轧制;/n步骤3:板形模型根据计划中轧制的钢卷宽度数据、反翘位置及出现反翘时对应的窜辊位置设定后续带钢的窜辊位置及窜辊步长;/n步骤4:调整出现边部反翘后的第一块带钢的窜辊位置,出现边部反翘后的第一块带钢窜辊位置的公式如下:/n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断面边部反翘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带钢轧制计划开始,板形控制系统接收来自精轧F7出口机架上安装的测量设备的实时检测数据,同时接收来自上位机的钢卷参数;
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数据判断所轧制钢卷的边部是否出现反翘,若是,则汇总钢卷出现边部反翘时对应的窜辊位置,并执行步骤3,若否,则按照原给定模型轧制;
步骤3:板形模型根据计划中轧制的钢卷宽度数据、反翘位置及出现反翘时对应的窜辊位置设定后续带钢的窜辊位置及窜辊步长;
步骤4:调整出现边部反翘后的第一块带钢的窜辊位置,出现边部反翘后的第一块带钢窜辊位置的公式如下:
Ln+1=Ln+(widthn+1-widthn)+Ci+C
其中,Ln+1为出现边部反翘后第一块带钢的窜辊位置,Ln为出现边部反翘时的窜辊位置,Widthn+1为出现边部反翘后第一块带钢的宽度,Widthn为出现边部反翘时的带钢宽度,Ci为反翘补偿值,C为窜辊周期步长;
则出现反翘后的第N块带钢的窜辊位置由下述公式计算得到:
Ln+N==Ln+N-1+C,其中,Ln+N为出现边部反翘后第N块带钢的窜辊位置,且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飞张仁其朱海华张贺咏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