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温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48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温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自上而下分为热水区、隔离区、温水区,隔离区内设有通水管,通水管顶部连接热水区,通水管底部连接温水区;所述温水区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口不低于杯体内液面最高处;所述杯体上设有通气口或所述温水区设有通气口不低于杯体内液面最高处的通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如何解决双温杯的温水区内能够自动补水且温水区内水不会回流入热水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温杯
本技术涉及杯子
,尤其涉及一种双温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双温杯较多,单独是温水区在杯体上部,热水区在杯体下部,当上部温水区的温水喝完时,杯体中就只剩下杯体下部的热水了,需要将盖紧瓶盖后倒置杯体,帮助杯体下部的热水流入温水区,便于热水降温(降温过程,杯体需要一直倒置,否则回流至热水区,达不到温水效果),当温水区内水温适宜时,再将杯体反转还原,此时温水区内水又会边喝边回流入下部热水区,此时再要喝温水极不方便。如何解决双温杯的温水区内能够自动补水且温水区内水不会回流入热水区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温杯,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如何解决双温杯的温水区内能够自动补水且温水区内水不会回流入热水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温杯,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自上而下分为热水区、隔离区、温水区,隔离区内设有通水管,通水管顶部连接热水区,通水管底部连接温水区;所述温水区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口不低于杯体内液面最高处;所述杯体上设有通气口或所述温水区设有通气口不低于杯体内液面最高处的通气管。进一步,所述出水管具有弹性且位于杯体外,出水管上设有出水控制装置。进一步,所述出水控制装置由中间部位内凹的固定板、中间部位凸出的扣板、卡扣组成,固定板设置在杯体外部,扣板顶部和固定板顶部通过支点销连接,固定板的内凹部与扣板的凸出部位置对应,卡扣通过支点销连接着固定板底部。进一步,所述杯体上的通气口设置在杯盖上,且为可控制开启与闭合的通气口。进一步,所述温水区所在的杯体为下杯体,热水区所在的杯体为上杯体,下杯体上具有与上杯体可螺旋连接或脱出的可脱卸机构。进一步,所述通气管位于杯体外,通气管具有弹性,通气管上设有通气控制装置。进一步,所述通气控制装置为按压通气开关或电子阀或长臂开关。进一步,所述的出水管和通水管分处温水区两端。进一步,所述的出水管和通气管分处温水区两端;所述通水管直径大于出水管直径。进一步,所述温水区所在的杯体为下杯体,热水区所在的杯体为上杯体,下杯体上具有与上杯体可螺旋连接或脱出的可脱卸机构。鉴于上述技术特征,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一种双温杯,使用起来方便,温水区能够实现自动补水,还能将热水利用率提升到最高,另外,温水区补水后不会回流至热水区。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双温杯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中一种双温杯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出水控制装置的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出水控制装置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中一种双温杯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4中一种双温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杯体;2为热水区;3为隔离区;4为温水区;5为通水管;6为出水管;6-1为出水口;7为出水控制装置;8为通气管;8-1为通气管的通气口;9为通气控制装置;10为固定板;10-1为凹槽;11为扣板;11-1为凸出块;12为卡扣;13为杯盖;13-1为杯盖上的通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参见图1,具体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温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杯体1自上而下分为热水区2、隔离区3、温水区4,隔离区3内设有通水管5,通水管5顶部连接热水区2,通水管5底部连接温水区4;温水区4设有出水管6,优选于出水管6位于杯体1外,出水管6的出水口6-1不低于杯体1内液面最高处。杯体1包括杯盖13,杯体上设有通气口优选在杯盖顶部设置通气口13-1(当然也可以设置在杯盖13的其他地方,只要高于杯体1内液面最高处即可),该杯盖上的通气口13-1由控制开关(比如在通气口下部设有水平移动的控制片,通过手动或弹性片等,来实现杯盖上的通气口13-1开启或/和闭合,控制片未显示在附图中)实现可控制开启或闭合功能,杯盖上的通气口13-1打开时,不用打开杯盖13,使用者也能够通过出水口6-1饮水,且饮水同时避免杯体内热水区2的热水倾倒而出。也就是说热水区2在杯体1上部,温水区4在杯体1下部,打开杯盖向杯体1中灌水后,热水自热水区2通过通水管5流入温水区4,此时出水管6发挥温水区4内出气孔作用,便于热水区2内的水能够流入温水区4。当使用者需要喝水时,利用出水管6吸水或倒水,首先能够喝到温水区4内温度适宜的水,一边喝水过程中,一边热水区2内的热水会同步、及时地通过通水管5补入温水区4,既起到了温水区4补充水分的作用,又能够帮助温水区4稍微提高水温,当本次喝水结束,使用者下次再喝水的时候,温水区4的温度还能保持适宜的温度(即将温水区4的水温保持在一定适宜范围内的时间延长),不至于温度过低。出水管6的出水口6-1不低于杯体1内液面最高处,是为了防止杯体1内水(即温水区4的水)自出水口6-1溢出。当杯盖13盖紧时(此时杯盖上的通气口13-1也处于闭合状态),杯体1内水不容易从出水管6的出水口6-1流出。因此,本实施例1中的一种双温杯,使用起来方便,温水区4能够实现自动补水,还能将热水利用率提升到最高,另外,温水区4补水后不会回流至热水区2。本实施例1中的一种双温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杯体1上部为温水区4、下部热水区2的双温杯,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便的问题,如首先使用中当温水区4的水耗尽时,需要将杯体1倒置来给温水区4补充水分,且需要人工将杯体1倒置,杯体1并不能自动补充水分;其次,杯体1倒置对温水区4补充水分之后,需要杯体1倒置来帮助温水区4热水降温,否则杯体1放回原位后,温水区4热水会立即重新流回热水区2,温水区4不能发挥热水降温效果或是重新灌入热水在上部温水区4进行降温,底部热水区2的热水利用率也低了,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杯体1上部为温水区4、下部热水区2的双温杯,使用起来极端不方便。隔离区3可以选择中空隔层,也可以选择隔温材料的隔层,起到隔离两个区的温度即可。优选,通水管5直径大于出水管6直径,即温水区4进水速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出水速度,能够保证在喝水过程中温水区4中一直充满水,直至杯体1内水全部喝完。参见图2至图4,具体实施例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温杯,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出水管6具有弹性,出水管6上设有出水控制装置7。出水控制装置7由中间部位内凹的固定板10、中间部位凸出的扣板11、卡扣12组成,固定板10设置在杯体1外部,扣板11顶部和固定板10顶部通过支点销连接,固定板10的内凹部与扣板11的凸出部11-1位置对应,卡扣12通过支点销连接着固定板10底部。固定板10一般选择固定在杯体1外壁上同时位置需要和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温杯,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自上而下分为热水区、隔离区、温水区,隔离区内设有通水管,通水管顶部连接热水区,通水管底部连接温水区;所述温水区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口不低于杯体内液面最高处;所述杯体上设有通气口或所述温水区设有通气口不低于杯体内液面最高处的通气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温杯,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自上而下分为热水区、隔离区、温水区,隔离区内设有通水管,通水管顶部连接热水区,通水管底部连接温水区;所述温水区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口不低于杯体内液面最高处;所述杯体上设有通气口或所述温水区设有通气口不低于杯体内液面最高处的通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具有弹性且位于杯体外,出水管上设有出水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控制装置由中间部位内凹的固定板、中间部位凸出的扣板、卡扣组成,固定板设置在杯体外部,扣板顶部和固定板顶部通过支点销连接,固定板的内凹部与扣板的凸出部位置对应,卡扣通过支点销连接着固定板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上的通气口设置在杯盖上,且为可控制开启与闭合的通气口。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秉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因几米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