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33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和马钩,马钩的首端设有定位部,马钩的尾端设有用于在使用过程中与齿牙接触以提供锁力的第一锁针和第二锁针,第一锁针到定位部的距离大于第二锁针到定位部的距离,且沿马钩的首尾连线方向,第一锁针和第二锁针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保证在用户运动过程中拉片带动马钩活动时,当第一锁针被抬起时,第二锁针仍与齿牙接触以提供锁力;拉头本体设有:用于对定位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槽;用于让位第一锁针和第二锁针以使两者与齿牙接触的让位槽。该拉头可防止拉头失锁,阻止拉头在用户运动过程中不自觉的下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拉头的拉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拉头。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拉头的拉链。
技术介绍
拉头作为实现拉链拉合的关键零部件,在服装配饰等
具有广泛应用。拉头通常包括拉头本体、帽盖、拉片、马钩和弹片,马钩在弹片的作用下,嵌入齿牙之间,将拉头锁定。开合拉链时,用户手动提起拉片即可使马钩与齿牙脱离,以便于拉链的拉合或分离。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拉头,在拉片尺寸过大过重时,由于用户的一些活动,如在用户运动的过程中,将带动拉片上下运动,这会导致拉片在惯性作用下带动马钩上抬,从而使马钩与齿牙之间的锁力短暂消失,在锁力消失时,拉头会随着用户运动带来的惯性而下滑一段距离,最终使拉链从闭链状态下逐渐转变为开链。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用户运动状态下失锁的拉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头,能够防止在用户运动过程中拉头失锁下滑。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拉头的拉链,能够避免在用户运动状态下从闭链状态下逐渐转变为开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和马钩,所述马钩的首端设有定位部,所述马钩的尾端设有用于在使用过程中与齿牙接触以提供锁力的第一锁针和第二锁针,所述第一锁针到所述定位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锁针到所述定位部的距离,且沿所述马钩的首尾连线方向,所述第一锁针和所述第二锁针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保证在用户运动过程中拉片带动所述马钩活动时,当所述第一锁针被抬起时,所述第二锁针仍与齿牙接触以提供锁力;所述拉头本体设有:用于对所述定位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槽;用于让位所述第一锁针和所述第二锁针以使两者与齿牙接触的让位槽。优选地,沿垂直于所述马钩的首尾连线方向,所述第一锁针和所述第二锁针错开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锁针和所述第二锁针分别与拉链两侧牙链的齿牙接触。优选地,所述马钩的首端还设有垂直于所述马钩的侧面的定位销,所述拉头本体设有钳口,所述定位销可转动的嵌设于所述钳口中。优选地,所述定位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销分别设于所述马钩的两侧;对应地,所述钳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钳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两侧。优选地,所述拉头本体设有用于对所述拉头的帽盖进行限位的倒钩,所述帽盖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倒钩配合的第二限位槽。优选地,所述拉头的弹片与所述马钩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马钩的首端相连,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一种拉链,包括拉头,所述拉头为上述任意一种拉头。本技术提供的拉头,通过在马钩上设置两个锁针,并使两个锁针沿马钩的首尾连线方向具有预设距离,来保证马钩在用户运动过程中的锁力。也即,由于第一锁针到定位部的距离大于第二锁针到定位部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在拉片的惯性运动带动马钩活动时,第一锁针抬起的高度要大于第二锁针抬起的高度,因此,当第一锁针和第二锁针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时,就可以保证在用户运动过程中,由于过重拉片带动马勾活动时,使第一锁针被带起,而基于相对位置关系的限制,第二锁针未被带起,仍然能与齿牙接触提供锁力,从而可防止拉头失锁,阻止拉头在用户运动过程中不自觉的下滑。本技术提供的拉链,包括上述拉头,可避免在用户运动状态下从闭链状态下逐渐转变为开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拉头的爆炸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马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主视图(视角旋转了180°);图5为图3的右视图;图6为图1中拉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帽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为拉头本体、11为第一限位槽、12为让位槽、13为钳口、14为倒钩、2为马钩、21为定位部、22为第一锁针、23为第二锁针、24为定位销、3为帽盖、31为第二限位槽、4为弹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拉头,能够防止在用户运动过程中拉头失锁下滑。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拉头的拉链,能够避免在用户运动状态下从闭链状态下逐渐转变为开链。请参考图1-图7,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拉头的爆炸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马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主视图(视角旋转了180°);图5为图3的右视图;图6为图1中拉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帽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拉头,包括拉头本体1、马钩2和拉片,马钩2的首端设有定位部21,拉头本体1设有第一限位槽11,第一限位槽11用于对定位部21进行限位。在对马钩2进行组装时,定位部21能够嵌入第一限位槽11中,使马钩2相对拉头本体1的位置固定。马钩2的尾端设有第一锁针22和第二锁针23,第一锁针22和第二锁针23均用于在使用过程中与齿牙接触,以提供锁力,从而将拉头锁定。拉头本体1设有让位槽12,用于供第一锁针22和第二锁针23穿过,以让位第一锁针22和第二锁针23,使两者能够与齿牙接触。可以理解的是,马钩2的首端对应拉头本体1的大头端,马钩2的尾端对应拉头本体1的小头端。第一锁针22到定位部21的距离大于第二锁针23到定位部21的距离,且沿马钩2的首尾连线方向,第一锁针22和第二锁针23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保证在用户运动过程中拉片带动马钩2活动时,当第一锁针22被抬起时,第二锁针23仍与齿牙接触以提供锁力。也就是说,本技术通过在马钩2上设置两个锁针,并使两个锁针沿马钩2的长度方向保持合适的预设距离,来保证马钩2在用户运动过程中的锁力。也即,由于第一锁针22到定位部21的距离大于第二锁针23到定位部21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在拉片的惯性运动带动马钩2活动时,第一锁针22抬起的高度要大于第二锁针23抬起的高度,因此,只要确保第一锁针22和第二锁针23之间具有合适的预设距离,就可以保证在用户运动过程中,由于过重拉片带动马勾活动时,使第一锁针22被带起,而基于相对位置关系的限制,第二锁针23未被带起,仍然能与齿牙接触提供锁力,从而可防止拉头失锁,阻止拉头在用户运动过程中不自觉的下滑。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头本体(1)和马钩(2),所述马钩(2)的首端设有定位部(21),所述马钩(2)的尾端设有用于在使用过程中与齿牙接触以提供锁力的第一锁针(22)和第二锁针(23),所述第一锁针(22)到所述定位部(2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锁针(23)到所述定位部(21)的距离,且沿所述马钩(2)的首尾连线方向,所述第一锁针(22)和所述第二锁针(23)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保证在用户运动过程中拉片带动所述马钩(2)活动时,当所述第一锁针(22)被抬起时,所述第二锁针(23)仍与齿牙接触以提供锁力;/n所述拉头本体(1)设有:/n用于对所述定位部(21)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槽(11);/n用于让位所述第一锁针(22)和所述第二锁针(23)以使两者与齿牙接触的让位槽(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头本体(1)和马钩(2),所述马钩(2)的首端设有定位部(21),所述马钩(2)的尾端设有用于在使用过程中与齿牙接触以提供锁力的第一锁针(22)和第二锁针(23),所述第一锁针(22)到所述定位部(2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锁针(23)到所述定位部(21)的距离,且沿所述马钩(2)的首尾连线方向,所述第一锁针(22)和所述第二锁针(23)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保证在用户运动过程中拉片带动所述马钩(2)活动时,当所述第一锁针(22)被抬起时,所述第二锁针(23)仍与齿牙接触以提供锁力;
所述拉头本体(1)设有:
用于对所述定位部(21)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槽(11);
用于让位所述第一锁针(22)和所述第二锁针(23)以使两者与齿牙接触的让位槽(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马钩(2)的首尾连线方向,所述第一锁针(22)和所述第二锁针(23)错开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锁针(22)和所述第二锁针(23)分别与拉链两侧牙链的齿牙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杨家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