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秀荣专利>正文

骨科智能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25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骨科智能支具包括至少两个圈体(100)、第一连杆(200)、动杆部(300)、服务器、用户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配置在圈体(100)上的动杆部(300)来调节第一连杆(200)的周向位置,以便调节至少两个圈体(100)之间的距离和夹角,从而适应不同人体、甚至不同位置的支撑固定,以便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多次使用。并且,通过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可远程的智能操纵的颈椎、腰椎、脚踝支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科智能支具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的专利号是201810258283.8,申请日是2018年03月27日,专利技术名称是骨科智能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骨科智能颈椎、腰椎、脚踝支具。
技术介绍
支具又称矫形器,是一种以减轻四肢,脊柱、骨骼肌系统的功能障碍为目地的体外支撑装置。目前,支具以其可固定,好拆卸的特点,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打石膏的固定方式。目前,支具的得到款式大致有如下类型:A、以大、中、小号的固定模型来适应不同人群;B、以类似石膏、塑料的热凝固材料为模型,让每个用户来踩模型而定制成支具。上述A款支具只有固定的三种或几种款式,无法适应更多人群的个体形状。上述B款支具需要先将支具材料打湿或加热,使其软化,再让用户去踩模具。此种只能适应一位用户的一定时期的关节支撑,无法适应用户在多年之后使用或其他用户使用。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调节形状以适应更多使用环境的骨科智能支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智能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个圈体(100),用于支撑用户;/n第一连杆(200),其用于连接所述圈体(100);/n动杆部(300),每个圈体(100)配置有至少3个动杆部(300),至少两个圈体(100)的上下位置对应的动杆部(300)用于驱动一个第一连杆(200)的两端所在圈体(100)的周向位置,以调节至少两个圈体(100)的距离和夹角,所述动杆部(300)沿所述圈体(100)的周向均匀分布;/n服务器,其与所述动杆部(300)的电源模块无线连接;/n用户终端,其与所述服务器无线连接;/n所述圈体(100)上串连有至少一个伸缩器(400),所述伸缩器(400)包括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智能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圈体(100),用于支撑用户;
第一连杆(200),其用于连接所述圈体(100);
动杆部(300),每个圈体(100)配置有至少3个动杆部(300),至少两个圈体(100)的上下位置对应的动杆部(300)用于驱动一个第一连杆(200)的两端所在圈体(100)的周向位置,以调节至少两个圈体(100)的距离和夹角,所述动杆部(300)沿所述圈体(100)的周向均匀分布;
服务器,其与所述动杆部(300)的电源模块无线连接;
用户终端,其与所述服务器无线连接;
所述圈体(100)上串连有至少一个伸缩器(400),所述伸缩器(400)包括支撑筒(420)、第二导轨(402)、第一齿条(403)、第二齿条(404)、第一齿轮(405)、第二电机(406)、第四连杆(407)、第二销体(408)、支撑杆(409),所述第一齿条(403)的一端与所述圈体(1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齿条(404)的一端与所述圈体(10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筒(420)的后侧内表面的上侧、下侧均配置有第二导轨(402),所述第一齿条(403)沿上侧的第二导轨(402)移动,所述第二齿条(404)沿下侧的第二导轨(402)移动,所述支撑筒(420)的后内表面的中心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齿轮(405),所述第一齿轮(405)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403)、第二齿条(404)啮合,所述第二齿条(404)与所述支撑杆(409)的下端固定,所述支撑杆(409)开设有第一长圆孔(410),所述第一长圆孔(410)内设有沿其移动的第二销体(408),所述第二销体(408)的前端与所述第四连杆(407)的一端铰链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李秀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