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典岳专利>正文

附双导板隐形矫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251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附双导板隐形矫治器,包括透明型牙套,所述牙套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在上颌牙套的前牙区舌侧设置上颌导板,在下颌牙套的前牙区舌侧设置下颌导板,上颌导板上设有前导突,下颌导板上设有与前导突相匹配的前导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双导板设计结合前导突、前导槽,在引导下颌向前伸时不会压低后牙,缩短了疗程,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前牙区代替后牙咀嚼食物,达到同时治疗下颌后缩和深覆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附双导板隐形矫治器
本专利技术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口腔正畸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下颌后缩的附双导板隐形矫治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代口腔正畸临床中,正畸主要依靠在口腔内部或外部戴用矫治器,对牙齿、牙槽骨及颌骨施加适当的“生物力”,使其产生生理性移动,达到正畸目的。一般而言,下颌后缩常合并有深覆合。目前,口腔正畸治疗下颌后缩所采用的矫治器主要有:双合垫矫治器、透明矫治器。每种矫治器都存在着不足:1、双合垫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属于功能性矫治器,通过功能性前移下颌,刺激下颌骨生长,治疗下颌后缩效果良好,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缺点是下颌前移的移动量不好控制,需要多次进行调整才能保证下颌前移到位,而且,治疗过程中合垫会压低后牙,完成功能性前移下颌后,需要经过4-6次复诊时分次磨低上颌合垫,直至将上颌合垫全部磨除,促进下颌磨牙垂直向萌出直至上下磨牙建立咬合关系,然后再分2-3次磨除下颌合垫,使双尖牙区建立咬合关系。复诊次数较多,临床操作较繁琐,疗程较长,后牙存在先压低后拉长的往返移动。2、透明矫治器近年来依靠各种附件施加矫治力,效果越来越好,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进口透明矫治器是来自美国的隐适美透明矫治器,用的最多的国产透明矫治器是时代天使透明矫治器。隐适美透明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有颊侧双精密翼托,时代天使透明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有隐形功能矫治TB(twin-block)技术。二者的作用机理都类似于双合垫矫治器(twin-block),但缺点一是治疗过程中会压低后牙,完成功能性前移下颌后,需接着矫治后牙,使上下磨牙和双尖牙长长并建立咬合关系,后牙存在先压低后拉长的往返移动,疗程延长。二是治疗深覆合效果慢。隐适美透明矫治器治疗深覆合有“biteramp(咬合导板)”技术,时代天使透明矫治器治疗深覆合有“咬合导板附件”,但缺点是“Biteramp(咬合导板)”和“咬合导板附件”都是利用原有牙套突出一小部份,前后径都在3毫米以内,有些人下颌前牙容易咬在了“Biteramp(咬合导板)”和“咬合导板附件”的后方,没有咬在导板上,加上透明矫治器材料的弹性力量偏小,透明矫治器本身弹力治疗深覆合效果不好。一般都需要设计“过度矫正”成前牙开合2毫米左右才可能达到正常的覆合,但过度矫正设计不容易准确达成目的,也容易导致牙套不贴合,疗程也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附双导板隐形矫治器,采用双导板设计结合前导突、前导槽,在引导下颌向前时不会压低后牙,避免了后牙先压低后拉长的往返移动,缩短了疗程,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前牙区代替后牙咀嚼食物,不仅可压低上下颌前牙,还有利于后牙长长,在引导下颌向前时对深覆合的治疗也具有良好效果。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附双导板隐形矫治器,包括透明型牙套,所述牙套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在上颌牙套的前牙区舌侧设置上颌导板,在下颌牙套的前牙区舌侧设置下颌导板,上颌导板上设有前导突,下颌导板上设有与前导突相匹配的前导槽,将前导突引导入前导槽时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基本对齐。将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套在上下颌后,上颌导板的前导突没有进入下颌导板的前导槽时,受前导突干扰,上下颌咬合不到一起,只有下颌前伸,直至让前导突进入前导槽,使前牙区的上颌导板和下颌导板咬合在一起,上下颌才能咬合到一起,让上下颌对齐,达到治疗下颌后缩的目的。在引导过程中不仅不会压低后牙,还有利于后牙的伸长,并且能压低上下颌前牙,既可以治疗下颌后缩,又治疗深覆合。导板在牙套的舌侧,前面看不到,同样有隐形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颌导板和下颌导板的纵截面为类三角型,上颌导板的底面向下且水平设置,下颌导板的底面向上且水平设置,从而使患者的前牙区具有较宽的咬合区,可代替后牙咀嚼食物,同时达到上下颌前牙相互“抵住”、辅助咀嚼加大压力、治疗深覆合的效果。优选的,所述上颌导板和下颌导板的底面(咀嚼面)均设计为齿轮状结构,模仿后牙凹凸不平的牙面,有利于磨细食物,提高咀嚼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导突设计为倒圆锥状结构,相应地,前导槽设计为倒圆锥状结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双导板设计结合前导突、前导槽,在引导下颌向前伸时不会压低后牙,避免了常规矫治器在治疗下颌后缩时出现后牙先压低后拉长的往返移动的问题,缩短了疗程,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前牙区代替后牙咀嚼食物,不仅压低上下颌前牙,还有利于后牙长长,对深覆合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达到同时治疗下颌后缩和深覆合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剖面视图。图3是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中:1、上颌牙套;2、下颌牙套;3、下颌导板;3-1、下咀嚼面;3-2、前导槽;4、上颌导板;4-1、上咀嚼面;4-2、前导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定。在图1、2、3所示的结构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附双导板隐形矫治器,包括透明型牙套,所述牙套包括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采用弹性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制作(如透明生物陶瓷材料),采用特殊的透明高分子材料制作不仅美观,而且生物相溶性更好,佩戴起来摩擦力小,感觉更舒适。在上颌牙套1的前牙区舌侧设置纵截面为类三角型的上颌导板4,上颌导板4的底面(上咀嚼面4-1)向下且水平设置,在下颌牙套2的前牙区舌侧设置纵截面为类三角型的下颌导板3,下颌导板3的底面(下咀嚼面3-1)向上且水平设置,从而使患者的前牙区具有较宽的咬合区,可代替后牙咀嚼食物,上咀嚼面4-1、下咀嚼面3-1均设计为齿轮状结构,有利于磨细食物,提高咀嚼效果;上颌导板4上设有倒圆锥状的前导突4-2,下颌导板3上设有与前导突相匹配的倒圆锥状前导槽3-2,将前导突引导入前导槽时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的前牙区基本对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理念,只要保证下颌前伸,不后缩,即下颌可以左右,可以向前活动,但不能后退。由于下颌导板3的后方会与牙套形成台阶,可以直接把前导突卡住,使下颌不能后退,因此,只要设计的合理,确定尺寸,就可以把下颌导板3的后方作为变形的前导槽,实现本申请的效果。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可以采用一组多个下颌牙套2,通过改变下颌导板3上前导槽3-2的位置,使下颌分次前导。到位后保持约1-2个月,下颌基本稳定在前伸位置。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治疗下颌后缩时,将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分别套(戴)在患者的上颌和下颌上,由于受前导突4-2干扰,上下颌咬合不到一起。将下颌前伸,让上颌导板4的前导突4-2进入下颌导板3的前导槽3-2,上下颌才能咬合到一起,因前导突4-2卡在前导槽3-2内,下颌不能后缩,从而达到在不影响后牙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治疗下颌后缩。由于上颌导板4具有上咀嚼面4-1、下颌导板3具有下咀嚼面3-1,在治疗期间患者的前牙区可代替后牙咀嚼食物,加大上下颌之间的压力,可治疗深覆合。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附双导板隐形矫治器,包括透明型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套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在上颌牙套的前牙区舌侧设置上颌导板,在下颌牙套的前牙区舌侧设置下颌导板,上颌导板上设有前导突,下颌导板上设有与前导突相匹配的前导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双导板隐形矫治器,包括透明型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套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在上颌牙套的前牙区舌侧设置上颌导板,在下颌牙套的前牙区舌侧设置下颌导板,上颌导板上设有前导突,下颌导板上设有与前导突相匹配的前导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双导板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导板和下颌导板的纵截面为类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典岳韦传熙梁金玉黄海浪李应宁
申请(专利权)人:林典岳韦传熙梁金玉黄海浪李应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