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243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取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取栓装置。主要包括以形状记忆合金为原材料制作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亲水层,支架本体的内表面设有微纳米多孔结构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在支架本体的直径小于2mm的结构下,将支架本体的抓取能力做到最优,对血管壁的伤害影响降到最低的效果,且在手术中可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实施的难度和时间,有效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取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取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其诊治方式一直是医务人员探究的热点。缺血性卒中一旦发生,必须在有效时间窗内开展治疗,可以通过血栓栓塞的药理学消除和血栓栓塞的机械消除完成。药理学消除可以通过静脉注射rt-PA或尿激酶以溶解血栓,也可通过动脉内接触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治疗等方式。但是,药物溶栓存在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溶栓时间窗短,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的研究认为,静脉溶栓应在发病3小时之内进行,动脉溶栓时间窗应在6小时之内,而如此短的溶栓时间窗致使只有4.5%-6.3%的患者能够接受溶栓治疗;其次,药物溶栓的血管再通时间长,血管再通时间可能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时间至少需要1-2小时,存在较大后遗症;另外还有一些患者不适合溶栓治疗。因此针对急性脑血管血栓,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可以通过取栓支架进行治疗,机械性地消除堵塞在颅内血管内的血栓以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栓支架,包括以形状记忆合金为原材料制作的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表面设有亲水层,所述支架本体(1)的内表面设有微纳米多孔结构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栓支架,包括以形状记忆合金为原材料制作的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表面设有亲水层,所述支架本体(1)的内表面设有微纳米多孔结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为正六边形网孔状结构。


3.一种取栓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撑开以形状记忆合金为原材料制作的支架本体(1),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外隔离层;
步骤二、保持支架本体(1)的撑开状态,以支架本体(1)为阳极进行阳极氧化反应以使支架内表面形成微纳米多孔结构层;
步骤三、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内表面设置内隔离层并去除所述外隔离层,然后对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表面喷涂亲水涂料,以使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表面形成亲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栓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离层为热塑性材质,在所述步骤一中,当所述支架本体(1)撑开后,将液态的所述热塑性材质涂覆于支架本体(1)的外表面,并对所述热塑性材质进行冷却处理以保持步骤二中所述的撑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栓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通过充气球囊支撑所述支架本体(1),待所述充气球囊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架本体(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后,将液态的所述热塑性材质涂覆于支架本体(1)的外表面,待液态的所述热塑性材质经冷却处理固化后撤去充气球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栓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离层为石蜡材质,涂覆过程为将所述充气球囊和所述支架本体(1)的组合体一同置于液态石蜡中,冷却处理为将所述充气球囊和所述支架本体(1)的组合体进行冰水浴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训明姜缪文李明尹志臣鲍路姿高原吴隆飞李旻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