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养鸡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207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养鸡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养鸡笼,包括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之间设有上支撑杆、中支撑杆、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上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所述中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中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中定位孔,所述下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一侧设有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一侧设有第三箱体、第四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第三箱体位于上支撑杆、中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二箱体、第四箱体位于中支撑杆、下支撑杆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养鸡笼
本技术属于养鸡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养鸡笼。
技术介绍
养鸡笼是养鸡过程中的重要装置,主要用于鸡的存放,由于是鸡生活的主要生活环境,所以其舒适度及卫生情况,直接影响养殖的质量。目前实际中,为了携带方便,养鸡笼均采用折叠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存在很多弊端:稳定性不高,而且容易损坏,维修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养鸡笼,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稳定性不高,容易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组合式养鸡笼,包括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均为L形,且背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上设有第一上定位孔、第一中定位孔、第一下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上设有第二上定位孔、第二中定位孔、第二下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之间设有上支撑杆、中支撑杆、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上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所述中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中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中定位孔,所述下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一侧设有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一侧设有第三箱体、第四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第三箱体位于上支撑杆、中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二箱体、第四箱体位于中支撑杆、下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上栅板、第一下栅板,所述第一上栅板、第一下栅板之间设有第一环状栅板,所述第一上栅板下底面设有第一上限位凸块,所述第一下栅板上表面设有第一下限位凸块,所述第一环状栅板顶端设有与第一上限位凸块相配合的第一上限位凹槽,所述第一环状栅板底端设有与第一下限位凸块相配合的第一下限位凹槽;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二上栅板、第二下栅板,所述第二上栅板、第二下栅板之间设有第二环状栅板,所述第二上栅板下底面设有第二上限位凸块,所述第二下栅板上表面设有第二下限位凸块,所述第二环状栅板顶端设有与第二上限位凸块相配合的第二上限位凹槽,所述第二环状栅板底端设有与第二上限位凸块相配合的第二上限位凹槽;所述第三箱体与第一箱体结构相同,所述第四箱体与第二箱体结构相同。所述上支撑杆上套有第一上紧固环、第二上紧固环,所述中支撑杆上套有第一中紧固环、第二中紧固环,所述下支撑杆上套有第一下紧固环、第二下紧固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整体为拼装结构,均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不仅便于携带,而且结构稳固,实施效果非常理想,而且成本低,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利于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底座,2-第二支撑底座,3-第一上定位孔,4-第二上定位孔,5-第一中定位孔,6-第二中定位孔,7-第一下定位孔,8-第二下定位孔,9-上支撑杆,10-中支撑杆,11-下支撑杆,12-第一箱体,13-第二箱体,14-第三箱体,15-第四箱体,16-第一上栅板,17-第一下栅板,18-第一环状栅板,20-第一上限位凸块,21-第一上限位凹槽,22-第一下限位凸块,23-第一下限位凹槽,28-第一上紧固环,29-第二上紧固环,30-第一中紧固环,31-第二中紧固环,32-第一下紧固环,33-第二下紧固环。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组合式养鸡笼,包括第一支撑底座1、第二支撑底座2,第一支撑底座1、第二支撑底座2均为L形,且背对设置;第一支撑底座1上设有第一上定位孔3、第一中定位孔5、第一下定位孔7,第二支撑底座2上设有第二上定位孔4、第二中定位孔6、第二下定位孔8,第一支撑底座1、第二支撑底座2之间设有上支撑杆9、中支撑杆10、下支撑杆11,上支撑杆9一端穿过第一上定位孔3,另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4,中支撑杆10一端穿过第一中定位孔5,另一端穿过第一中定位孔6,下支撑杆11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7,另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8;第一支撑底座1一侧设有第一箱体12、第二箱体13,第二支撑底座2一侧设有第三箱体14、第四箱体15,第一箱体12、第三箱体14位于上支撑杆9、中支撑杆10之间,第二箱体12、第四箱体14位于中支撑杆10、下支撑杆11之间;第一箱体12包括第一上栅板16、第一下栅板17,第一上栅板16、第一下栅板17之间设有第一环状栅板18,第一上栅板16下底面设有第一上限位凸块20,第一下栅板17上表面设有第一下限位凸块22,第一环状栅板12顶端设有与第一上限位凸块20相配合的第一上限位凹槽21,第一环状栅板12底端设有与第一下限位凸块22相配合的第一下限位凹槽23;第二箱体13包括第二上栅板、第二下栅板,第二上栅板、第二下栅板之间设有第二环状栅板,第二上栅板下底面设有第二上限位凸块,第二下栅板上表面设有第二下限位凸块,第二环状栅板顶端设有与第二上限位凸块相配合的第二上限位凹槽,第二环状栅板底端设有与第二上限位凸块相配合的第二上限位凹槽;第三箱体14与第一箱体12结构相同,第四箱体15与第二箱体13结构相同。上支撑杆9上套有第一上紧固环28、第二上紧固环29,中支撑杆10上套有第一中紧固环30、第二中紧固环31,下支撑杆11上套有第一下紧固环32、第二下紧固环33。第一箱体12、第二箱体13、第三箱体14、第四箱体15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的栅板上。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养鸡笼,其特征在于:/n包括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均为L形,且背对设置;/n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上设有第一上定位孔、第一中定位孔、第一下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上设有第二上定位孔、第二中定位孔、第二下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之间设有上支撑杆、中支撑杆、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上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所述中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中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中定位孔,所述下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n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一侧设有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一侧设有第三箱体、第四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第三箱体位于上支撑杆、中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二箱体、第四箱体位于中支撑杆、下支撑杆之间;/n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上栅板、第一下栅板,所述第一上栅板、第一下栅板之间设有第一环状栅板,所述第一上栅板下底面设有第一上限位凸块,所述第一下栅板上表面设有第一下限位凸块,所述第一环状栅板顶端设有与第一上限位凸块相配合的第一上限位凹槽,所述第一环状栅板底端设有与第一下限位凸块相配合的第一下限位凹槽;/n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二上栅板、第二下栅板,所述第二上栅板、第二下栅板之间设有第二环状栅板,所述第二上栅板下底面设有第二上限位凸块,所述第二下栅板上表面设有第二下限位凸块,所述第二环状栅板顶端设有与第二上限位凸块相配合的第二上限位凹槽,所述第二环状栅板底端设有与第二上限位凸块相配合的第二上限位凹槽;/n所述第三箱体与第一箱体结构相同,所述第四箱体与第二箱体结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养鸡笼,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均为L形,且背对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上设有第一上定位孔、第一中定位孔、第一下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上设有第二上定位孔、第二中定位孔、第二下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之间设有上支撑杆、中支撑杆、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上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所述中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中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中定位孔,所述下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另一端穿过第一下定位孔;
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一侧设有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一侧设有第三箱体、第四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第三箱体位于上支撑杆、中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二箱体、第四箱体位于中支撑杆、下支撑杆之间;
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上栅板、第一下栅板,所述第一上栅板、第一下栅板之间设有第一环状栅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禾大正丰生物科技天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