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欣欣专利>正文

一种养牛场牛用蹭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20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牛场牛用蹭痒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二按摩辊、转杆和调节装置,该养牛场牛用蹭痒装置,通过在滑动板后端设置了调节装置,转动旋钮,使旋钮通过转动轴带动棘齿进行反转,从而使棘齿解除对棘轮的扣接状态,接下来转动转柄,使转柄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转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使齿轮驱动齿条在滑腔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使齿条带动第二固定块进行上下移动,第二固定块移动带动滑动板进行移动,从而对第一按摩辊和第二按摩辊的高度进行调节,达到了能够对蹭痒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各种高度的牛能够进行蹭痒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牛场牛用蹭痒装置
本技术涉及牛场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养牛场牛用蹭痒装置。
技术介绍
牛,属牛族,为牛亚科下的一个族,染色体数为56的野牛、60的黄牛和58染色体的大额牛,杂交有可育后代,为哺乳动物,容易发生罗伯逊易位改变染色体数降低生育率,草食性,部分种类为家畜,牛越来越多的进行了规模化养殖,由于牛在养殖过程中,每一批牛的体型大小不一,现有蹭痒装置的高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牛的不断生长,使得牛太高无法进行蹭痒。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养牛场牛用蹭痒装置,解决了现有蹭痒装置的高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牛的不断生长,使得牛太高无法进行蹭痒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养牛场牛用蹭痒装置,包括固定座、支柱、滑动板、固定块、第一按摩辊、固定板、第二按摩辊、转杆和调节装置,所述固定座与支柱底部相焊接,所述支柱与调节装置后端螺栓连接,所述滑动板安装于调节装置前端中部,所述固定块通过内六角螺栓与滑动板内部上端锁紧固定,所述第一按摩辊通过转杆与固定块底部中部内侧壁相枢接,所述固定板与滑动板前端下侧相焊接,所述第一按摩辊通过转杆与固定板顶部中部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按摩辊通过转杆与固定块前端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外壳、转柄、限位机构、蜗杆、齿轮、齿条、轴承、滑腔、第二固定块和横杆,所述支柱与外壳后端螺栓连接,所述轴承通过螺钉与外壳内部右下端锁紧固定,所述转柄与轴承内侧壁相枢接,并且转柄贯穿于外壳左下端,所述转柄与蜗杆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柄左端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蜗杆与齿轮上端设置的齿角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齿轮通过中部设置的转轴与横杆右端前侧转动连接,所述横杆与外壳内部左下端相焊接,所述齿轮与齿条上端设置的齿角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齿条与滑腔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内六角螺栓与齿条前端中部锁紧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滑动板后端中部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棘轮、棘齿、旋钮、扭力弹簧和转动轴,所述转柄贯穿于棘轮中部,并且转柄与棘轮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棘齿通过转动轴与外壳左下端转动连接,并且棘齿位于棘轮上端,所述旋钮与转动轴左端相粘接,所述棘齿通过扭力弹簧与外壳左下端弹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棘齿上端设置有呈倒三角状的卡齿,并且卡齿与棘轮内侧相扣接。进一步的,所述旋钮上端设置有条形防滑纹,并且防滑纹沿旋钮外表面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滑腔共设置有两个,并且滑腔沿外壳内部上下两侧呈对称状分布。进一步的,所述转柄左端设置有防滑套。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套上端设置有波纹型防滑纹,并且防滑纹沿防滑套外表面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扭力弹簧为弹簧钢材质,弹性势能优良。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为不锈钢材质,硬度高,并且耐磨性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蹭痒装置的高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牛的不断生长,使得牛太高无法进行蹭痒的问题,通过在滑动板后端设置了调节装置,转动旋钮,使旋钮通过转动轴带动棘齿进行反转,从而使棘齿解除对棘轮的扣接状态,接下来转动转柄,使转柄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转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使齿轮驱动齿条在滑腔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使齿条带动第二固定块进行上下移动,第二固定块移动带动滑动板进行移动,从而对第一按摩辊和第二按摩辊的高度进行调节,达到了能够对蹭痒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各种高度的牛能够进行蹭痒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调节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限位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转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座-1、支柱-2、调节装置-3、滑动板-4、固定块-5、第一按摩辊-6、固定板-7、第二按摩辊-8、转杆-9、外壳-31、转柄-32、限位机构-33、蜗杆-34、齿轮-35、齿条-36、轴承-37、滑腔-38、第二固定块-39、横杆-310、棘轮-331、棘齿-332、旋钮-333、扭力弹簧-334、转动轴-33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养牛场牛用蹭痒装置:包括固定座1、支柱2、滑动板4、固定块5、第一按摩辊6、固定板7、第二按摩辊8、转杆9和调节装置3,固定座1与支柱2底部相焊接,支柱2与调节装置3后端螺栓连接,滑动板4安装于调节装置3前端中部,固定块5通过内六角螺栓与滑动板4内部上端锁紧固定,第一按摩辊6通过转杆9与固定块5底部中部内侧壁相枢接,固定板7与滑动板4前端下侧相焊接,第一按摩辊6通过转杆9与固定板7顶部中部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二按摩辊8通过转杆9与固定块5前端中部转动连接,调节装置3包括外壳31、转柄32、限位机构33、蜗杆34、齿轮35、齿条36、轴承37、滑腔38、第二固定块39和横杆310,支柱2与外壳31后端螺栓连接,轴承37通过螺钉与外壳31内部右下端锁紧固定,转柄32与轴承37内侧壁相枢接,并且转柄32贯穿于外壳31左下端,转柄32与蜗杆34内侧壁转动连接,转柄32左端设置有限位机构33,蜗杆34与齿轮35上端设置的齿角啮合传动连接,齿轮35通过中部设置的转轴与横杆310右端前侧转动连接,横杆310与外壳31内部左下端相焊接,齿轮35与齿条36上端设置的齿角啮合传动连接,齿条36与滑腔38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二固定块39通过内六角螺栓与齿条36前端中部锁紧固定,第二固定块39与滑动板4后端中部螺栓连接。其中,所述限位机构33包括棘轮331、棘齿332、旋钮333、扭力弹簧334和转动轴335,所述转柄32贯穿于棘轮331中部,并且转柄32与棘轮331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棘齿332通过转动轴335与外壳31左下端转动连接,并且棘齿332位于棘轮331上端,所述旋钮333与转动轴335左端相粘接,所述棘齿332通过扭力弹簧334与外壳31左下端弹性连接,利于起到限制转柄32的位移。其中,所述棘齿332上端设置有呈倒三角状的卡齿,并且卡齿与棘轮331内侧相扣接,利于起到限制棘轮331的位移。其中,所述旋钮333上端设置有条形防滑纹,并且防滑纹沿旋钮333外表面均匀分布,利于起到防滑的作用。其中,所述滑腔38共设置有两个,并且滑腔38沿外壳31内部上下两侧呈对称状分布,利于起到使齿条36进行平稳滑动的作用。其中,所述转柄32左端设置有防滑套,方便操作者进行握住。其中,所述防滑套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牛场牛用蹭痒装置,包括固定座(1)、支柱(2)、滑动板(4)、固定块(5)、第一按摩辊(6)、固定板(7)、第二按摩辊(8)和转杆(9),所述固定座(1)与支柱(2)底部相焊接,所述支柱(2)与调节装置(3)后端螺栓连接,所述滑动板(4)安装于调节装置(3)前端中部,所述固定块(5)通过内六角螺栓与滑动板(4)内部上端锁紧固定,所述第一按摩辊(6)通过转杆(9)与固定块(5)底部中部内侧壁相枢接,所述固定板(7)与滑动板(4)前端下侧相焊接,所述第一按摩辊(6)通过转杆(9)与固定板(7)顶部中部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按摩辊(8)通过转杆(9)与固定块(5)前端中部转动连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外壳(31)、转柄(32)、限位机构(33)、蜗杆(34)、齿轮(35)、齿条(36)、轴承(37)、滑腔(38)、第二固定块(39)和横杆(310),所述支柱(2)与外壳(31)后端螺栓连接,所述轴承(37)通过螺钉与外壳(31)内部右下端锁紧固定,所述转柄(32)与轴承(37)内侧壁相枢接,并且转柄(32)贯穿于外壳(31)左下端,所述转柄(32)与蜗杆(34)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柄(32)左端设置有限位机构(33),所述蜗杆(34)与齿轮(35)上端设置的齿角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齿轮(35)通过中部设置的转轴与横杆(310)右端前侧转动连接,所述横杆(310)与外壳(31)内部左下端相焊接,所述齿轮(35)与齿条(36)上端设置的齿角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齿条(36)与滑腔(38)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39)通过内六角螺栓与齿条(36)前端中部锁紧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块(39)与滑动板(4)后端中部螺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牛场牛用蹭痒装置,包括固定座(1)、支柱(2)、滑动板(4)、固定块(5)、第一按摩辊(6)、固定板(7)、第二按摩辊(8)和转杆(9),所述固定座(1)与支柱(2)底部相焊接,所述支柱(2)与调节装置(3)后端螺栓连接,所述滑动板(4)安装于调节装置(3)前端中部,所述固定块(5)通过内六角螺栓与滑动板(4)内部上端锁紧固定,所述第一按摩辊(6)通过转杆(9)与固定块(5)底部中部内侧壁相枢接,所述固定板(7)与滑动板(4)前端下侧相焊接,所述第一按摩辊(6)通过转杆(9)与固定板(7)顶部中部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按摩辊(8)通过转杆(9)与固定块(5)前端中部转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外壳(31)、转柄(32)、限位机构(33)、蜗杆(34)、齿轮(35)、齿条(36)、轴承(37)、滑腔(38)、第二固定块(39)和横杆(310),所述支柱(2)与外壳(31)后端螺栓连接,所述轴承(37)通过螺钉与外壳(31)内部右下端锁紧固定,所述转柄(32)与轴承(37)内侧壁相枢接,并且转柄(32)贯穿于外壳(31)左下端,所述转柄(32)与蜗杆(34)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柄(32)左端设置有限位机构(33),所述蜗杆(34)与齿轮(35)上端设置的齿角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齿轮(35)通过中部设置的转轴与横杆(310)右端前侧转动连接,所述横杆(310)与外壳(31)内部左下端相焊接,所述齿轮(35)与齿条(36)上端设置的齿角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齿条(36)与滑腔(38)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陈欣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