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火龙果树的支撑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163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火龙果树的支撑栽培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做敞开设计,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前端面转动相连有长杆,所述长杆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左侧卡接于卡槽的内壁,所述卡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侧卡接于长杆的内壁左侧,所述长杆的右侧与卡杆的外壁相接触。该用于火龙果树的支撑栽培装置通过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弹簧之间的配合,使得火龙果树在不断升高时,通过升高L型杆可进行可对火龙果树进行快速的高度调节并固定,使得使用者可通过转动转盘,对L型杆进行高度调节,使得通过升高L型杆可进行可对火龙果树进行快速的高度调节并固定,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火龙果树的支撑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火龙果树种植
,具体为一种用于火龙果树的支撑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和蛇鞭柱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果树,中红皮红肉和红皮白肉火龙果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二倍体植物,黄皮白肉火龙果是仙人掌科蛇鞭柱属四倍体植物,火龙果独特的外形、丰富的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欢,目前约十几个国家将量天尺属的火龙果发展为新兴产业,火龙果植株生长过程中,由于火龙果树的枝蔓肉质多汁、韧性差、脆性大、极易折断,在生长过程中需依靠支撑物才能往上攀爬生长,一般红龙果树都是使用木棍或搭设绳网等作为支架,对主茎干进行捆绑固定,虽然可以对红龙果树进行固定支撑,但存在火龙果树在生长时会不断变高,培育者需要根据火龙果树的高度重新进行固定,来避免火龙果树变高后,没有支撑点,造成火龙果树折断,不断的重新固定费时费力的问题,且存在火龙果树在生长时会不断直径会不断扩大,培养者需要根据火龙果树的直径重新进行固定,防止火龙果树外壁被固定物体破坏不断的重新固定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火龙果树的支撑栽培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部做敞开设计,所述箱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有L型杆(2),所述箱体(1)的右侧固接有横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杆(2)与横块(3)的右侧设有固定机构(4);/n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第一弧形板(401)、卡槽(402)、圆杆(403)、第二弧形板(404)、弹簧(405)、长杆(406)和卡杆(407);/n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401)分别固接于L型杆(2)和横块(3)的右侧,所述第一弧形板(401)的左侧开设有卡槽(402),所述第一弧形板(401)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圆杆(403),所述圆杆(403)的右侧外壁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火龙果树的支撑栽培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部做敞开设计,所述箱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有L型杆(2),所述箱体(1)的右侧固接有横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杆(2)与横块(3)的右侧设有固定机构(4);
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第一弧形板(401)、卡槽(402)、圆杆(403)、第二弧形板(404)、弹簧(405)、长杆(406)和卡杆(407);
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401)分别固接于L型杆(2)和横块(3)的右侧,所述第一弧形板(401)的左侧开设有卡槽(402),所述第一弧形板(401)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圆杆(403),所述圆杆(403)的右侧外壁间隙配合有第二弧形板(404),所述圆杆(403)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弹簧(405),所述弹簧(405)的左侧卡接于第一弧形板(401)的右侧,所述弹簧(405)的右侧卡接于第二弧形板(404)的左侧,所述第二弧形板(404)的前端面转动相连有长杆(406),所述长杆(406)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卡杆(407),所述卡杆(407)的左侧卡接于卡槽(402)的内壁,所述卡杆(407)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弹簧(405),所述弹簧(405)的左侧卡接于长杆(406)的内壁左侧,所述长杆(405)的右侧与卡杆(407)的外壁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火龙果树的支撑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401)与第二弧形板(404)的弧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火龙果树的支撑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抓地机构(5);
所述抓地机构(5)包括横板(501)和锥形钉(502);
所述横板(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海
申请(专利权)人:泰宁县家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