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电势控制分区优化强弱电共装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998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50
等电势控制分区优化强弱电共装电箱,在强电部分同侧,电箱背板边缘安装电源进线穿线板,在电源进线穿线板内侧安装主接地排,电源进线穿线板与主接地排之间连接低阻抗主接地线;在弱电部分,电箱背板顶部安装弱电进线穿线板,在弱电进线穿线板内侧安装弱电地排,弱电地排通过高阻抗电线连接到低阻抗主接地线,在弱电部分的边缘安装弱电出线穿线板,在同侧底部安装强电出线穿线板。为强、弱电分别提供单独的进出线穿线板,采用强、弱电的分离分区设置,结合强、弱电走线开孔的分离,分层接地建立等电势控制电路,提高弱电元件的接地效果。降低强电对弱电的干扰,避免强电故障损坏弱电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电势控制分区优化强弱电共装电箱
本技术涉及电箱设计中的防干扰处理方法的创新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等电势控制分区优化强弱电共装电箱。
技术介绍
电箱或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配电箱的用途包括,合理的分配电能,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电箱是指挥供电线路中各种元器件合理分配电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纳上端电源,正确馈出荷载电能的控制环节,也是获取用户对供电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配电箱中的低压电器,由熔断器、交流接触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电容器及计量表等组成。现有技术中,对于强弱电集成在一起的电箱,现有的排布方式,强电与弱电的分布混杂,强弱以及弱电线进控制箱的开孔集中在一起,如此容易造成强弱电布线交叉,造成弱电没有单独的接地,强、弱电接地线混合,由于接地不合理,同时,控制电路如交流220V,交流24V以及直流24V等没有进行等电势处理。因此,现有电箱的排布以及接地易存在诸多问题,包括:1、弱电被强电包围,或者强电与弱电布线混合。2、强电与弱电的接线易出现混乱,强电对弱电的干扰影响突出。3、强、弱电的进出线穿线板混在一起,造成强弱电的交叉,造成弱电的干扰。4、易造成如PLC,温控器等低压元件等弱电控制元件因干扰而损坏。5、未能进行等电势处理设置,抗外部电压的干扰能力不足,并因此导致接地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等电势控制分区优化强弱电共装电箱,降低强电对弱电的干扰,避免强电故障损坏弱电元件,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升接地线的保护功能以及电箱的抗外部干扰能力。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强电部分、弱电部分、电箱背板、低阻抗主接地线、电源进线穿线板、主接地排、高阻抗弱电接地排、弱电进线穿线板、弱电地排、弱电出线穿线板和强电出线穿线板;电箱背板上除边缘外的中部设置强电部分和弱电部分分区;在强电部分同侧,电箱背板边缘安装电源进线穿线板,在电源进线穿线板内侧安装主接地排,电源进线穿线板与主接地排之间连接低阻抗主接地线,在电箱背板顶边中部安装高阻抗弱电接地排;在弱电部分,电箱背板顶部安装弱电进线穿线板,在弱电进线穿线板内侧安装弱电地排,在弱电部分的边缘安装弱电出线穿线板,在同侧底部安装强电出线穿线板。尤其是,高阻抗弱电接地排连接至主接地排。尤其是,弱电进线穿线板上布置远程信号线和传感器线。尤其是,弱电出线穿线板上布置0-10弱电信号线。尤其是,强电出线穿线板上布置强电部分电机和电加热电源线。尤其是,强电部分位于电箱背板上电源进线穿线板旁的左侧和中部,弱电部分位于右侧。尤其是,电源进线穿线板3、弱电进线穿线板6、弱电出线穿线板8和强电出线穿线板9分别位于电箱背板1安装区域的边缘,包括,电源进线穿线板3位于电箱背板1左侧顶部,弱电进线穿线板6位于电箱背板1右侧顶部,弱电出线穿线板8位于电箱背板1右侧边缘上部,强电出线穿线板9位于电箱背板1右侧底部。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降低强电对弱电的干扰;增强弱电的抗干扰性,提高控制的稳定性;增强电气元件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强化接地效果可靠;避免电气元件异常损坏;安全防护等级较高。安装简便,配置功能独特,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提高动力配电箱的操作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A-强电部分、B-弱电部分、1-电箱背板、2-低阻抗主接地线、3-电源进线穿线板、4-主接地排、6-弱电进线穿线板、7-弱电地排、8-弱电出线穿线板、9-强电出线穿线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原理在于,通过合理的电箱排布,为强、弱电分别提供单独的进出线穿线板,采用强、弱电的分离分区设置,结合强、弱电走线开孔的分离,以及分层接地建立等电势控制电路,优化强、弱电元件的空间布局,提高弱电元件的接地效果以及各控制电源的等电势处理。本技术中,采取强、弱电分开排布的方式,强电、弱电的布线分开,以使强、弱电分离。对于强弱电进出电箱。采取强电以及弱电分不同区域进出控制柜。强电区域有属于强电的穿线板,弱电区域有弱电专用的穿线板。避免走线交叉,相互干扰。对于等电势,所有控制电源的输出次级侧,均要实行单点接地。对于接地,强弱电采用分层接地,配置弱电的接地排,且要保证主接地线的阻抗要小于强弱电接地线的阻抗。本技术中,元件排布安装,强弱电的电气元件需要分开布置,实行强弱电元件空间位置的分离;布线,强弱电分开线槽走线,强弱电交互的地方尽量垂直穿越,避免强弱平行布线,实在无法避免的,在同一线槽内,采取强电走一侧,弱电走一侧的方案;开孔进出线,强电与弱电进出电箱的穿线板的开孔分离。强弱电的开孔穿线板相互远离,避免干扰;等电势的建立,所有控制电源的输出次级侧,均需要进行单点接地。弱电配置独立的接地排,在通过一根阻抗高于主接地线阻抗的电缆,连接到主接地排上。本技术包括:强电部分A、弱电部分B、电箱背板1、低阻抗主接地线2、电源进线穿线板3、主接地排4、弱电进线穿线板6、弱电地排7、弱电出线穿线板8和强电出线穿线板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电箱背板1上除边缘外的中部设置强电部分A和弱电部分B分区;在强电部分A同侧,电箱背板1边缘安装电源进线穿线板3,在电源进线穿线板3内侧安装主接地排4,电源进线穿线板3与主接地排4之间连接低阻抗主接地线2;在弱电部分B,电箱背板1顶部安装弱电进线穿线板6,在弱电进线穿线板6内侧安装弱电地排7,弱电地排7通过高阻抗电线连接到低阻抗主接地线2,在弱电部分B的边缘安装弱电出线穿线板8,在同侧底部安装强电出线穿线板9。前述中,弱电接地排7通过高阻抗电线连接至主接地排4。前述中,弱电进线穿线板6上布置远程信号线和传感器线。前述中,弱电出线穿线板8上布置0-10弱电信号线。前述中,强电出线穿线板9上布置电机和电加热电源线。前述中,强电部分A位于电箱背板1上电源进线穿线板3旁的左侧和中部,弱电部分B位于右侧。前述中,电源进线穿线板3、弱电进线穿线板6、弱电出线穿线板8和强电出线穿线板9分别位于电箱背板1安装区域的边缘,包括,电源进线穿线板3位于电箱背板1左侧顶部,弱电进线穿线板6位于电箱背板1右侧顶部,弱电出线穿线板8位于电箱背板1右侧边缘上部,强电出线穿线板9位于电箱背板1右侧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等电势控制分区优化强弱电共装电箱,包括强电部分(A)、弱电部分(B)、电箱背板(1)、低阻抗主接地线(2)、电源进线穿线板(3)、主接地排(4)、弱电进线穿线板(6)、弱电地排(7)、弱电出线穿线板(8)和强电出线穿线板(9);其特征在于,电箱背板(1)上除边缘外的中部设置强电部分(A)和弱电部分(B)分区;在强电部分(A)同侧,电箱背板(1)边缘安装电源进线穿线板(3),在电源进线穿线板(3)内侧安装主接地排(4),电源进线穿线板(3)与主接地排(4)之间连接低阻抗主接地线(2);在弱电部分(B),电箱背板(1)顶部安装弱电进线穿线板(6),在弱电进线穿线板(6)内侧安装弱电地排(7),在弱电部分(B)的边缘安装弱电出线穿线板(8),在同侧底部安装强电出线穿线板(9)。/n

【技术特征摘要】
1.等电势控制分区优化强弱电共装电箱,包括强电部分(A)、弱电部分(B)、电箱背板(1)、低阻抗主接地线(2)、电源进线穿线板(3)、主接地排(4)、弱电进线穿线板(6)、弱电地排(7)、弱电出线穿线板(8)和强电出线穿线板(9);其特征在于,电箱背板(1)上除边缘外的中部设置强电部分(A)和弱电部分(B)分区;在强电部分(A)同侧,电箱背板(1)边缘安装电源进线穿线板(3),在电源进线穿线板(3)内侧安装主接地排(4),电源进线穿线板(3)与主接地排(4)之间连接低阻抗主接地线(2);在弱电部分(B),电箱背板(1)顶部安装弱电进线穿线板(6),在弱电进线穿线板(6)内侧安装弱电地排(7),在弱电部分(B)的边缘安装弱电出线穿线板(8),在同侧底部安装强电出线穿线板(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电势控制分区优化强弱电共装电箱,其特征在于,弱电地排(7)通过高阻抗电线连接至主接地排(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电势控制分区优化强弱电共装电箱,其特征在于,弱电进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文操李林生沈贤浩卜卫良封建
申请(专利权)人:迪思特空气处理设备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