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式红外发射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95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贴片式红外发射管,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包括发射管本体,所述发射管本体包括管座和管帽,所述管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管帽,所述管座内设置有光元件本体,所述光元件本体的右侧面靠近前后边缘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且有正极支脚与负极支脚贯穿出管座外,所述光元件本体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贯穿出安装块右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贴合安装于管座外表面,进一步缩小了发射管本体的体积,占用空间小,利用率更高,同时U形结构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便于对该发射管本体进行正贴与侧贴,安装更加方便,安装块使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结构牢固,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片式红外发射管
本技术涉及电器元件
,具体为一种贴片式红外发射管。
技术介绍
红外发射管是由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发光体,用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制成PN结,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其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950nm,现有技术中,红外二极管有贴片式结构和插装式结构,在不同的使用环境,均有大量的应用,针对电子白板、检测幕帘等产品中,但是,现有的红外发射管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而传统的插装式红外二极管的安装是垂直插装在电路板上的,这样导致红外二极管的信号收发方向与电路板平面相垂直,以至于占用了很多的空间1、现有技术中,根据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特性,通常需要采用插装式的管形结构,由于红外发射管外形体积较大,发射角度小,在实际应用中所占空间大,利用率低;2、现有技术中,贴片式红外发射管只能够进行正贴,使红外发射管垂直安装在电路板上,安装方式单一,无法进行侧贴,使用不便,同时贴片支脚不牢固,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贴片式红外发射管,具备缩小了发射管本体的体积,占用空间小,利用率更高,便于对该发射管本体进行正贴与侧贴,使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结构牢固,不易损坏等优点,解决了红外发射管外形体积较大,空间占用大,利用率低,安装方式单一,无法进行侧贴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缩小了发射管本体的体积,占用空间小,利用率更高,便于对该发射管本体进行正贴与侧贴,使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结构牢固,不易损坏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片式红外发射管,包括发射管本体,所述发射管本体包括管座和管帽,所述管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管帽,所述管座内设置有光元件本体,所述光元件本体的右侧面靠近前后边缘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且有正极支脚与负极支脚贯穿出管座外,所述光元件本体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贯穿出安装块右侧面,所述安装块的左侧面与管座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正极支脚与负极支脚位于安装块外的部分为U型结构,所述正极支脚与负极支脚固定安装于安装块右侧面和管座的下表面与左侧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座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管帽为半圆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帽为环氧树脂透红胶体或透红外胶体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座与安装块上与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相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安装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支脚与负极支脚均漏出安装块右侧面和管座的下表面与左侧面外0.5mm-1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支脚与负极支脚横截面均为矩形结构。(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贴片式红外发射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贴片式红外发射管,通过设置将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贴合安装于管座和安装块外表面,进一步缩小了发射管本体的体积,占用空间小,利用率更高。2、该贴片式红外发射管,通过设置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均漏出管座与安装块外表面,使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从下表面与左右两侧面均可进行安装,便于对该发射管本体进行正贴与侧贴,安装更加方便。3、该贴片式红外发射管,通过设置安装块对光元件本体和正极支脚与负极支脚进行固定,使光元件本体、正极支脚和负极支脚结构牢固,不易损坏,便于将光元件本体安装于管座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极支脚与负极支脚结构示意图。图中:1、发射管本体;101、管座;102、管帽;2、光元件本体;3、正极支脚;4、负极支脚;5、安装块;6、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贴片式红外发射管,包括发射管本体1,所述发射管本体1包括管座101和管帽102,所述管座10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管帽102,所述管座101内设置有光元件本体2,所述光元件本体2的右侧面靠近前后边缘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且有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贯穿出管座101外,所述光元件本体2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5,所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贯穿出安装块5右侧面,所述安装块5的左侧面与管座10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位于安装块5外的部分为U型结构,所述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固定安装于安装块5右侧面和管座101的下表面与左侧面上。具体的,所述管座101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管帽102为半圆形结构。本实施方案中,管座101结构使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便于安装,管帽102便于发光。具体的,所述管帽102为环氧树脂透红胶体或透红外胶体制成。本实施方案中,管帽102发光不会被阻碍,使用方便。具体的,所述管座101与安装块5上与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相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安装槽6。本实施方案中,安装槽6便于将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安装,同时对其进行限位,使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安装牢固。具体的,所述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均漏出安装块5右侧面和管座101的下表面与左侧面外0.5mm-1mm。本实施方案中,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焊接更加方便。具体的,所述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横截面均为矩形结构。本实施方案中,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在安装时,放置平稳,便于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通过将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贴合安装于管座101和安装块5外表面,进一步缩小了发射管本体1的体积,占用空间小,利用率更高,通过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均漏出管座101与安装块5外表面,使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从下表面与左右两侧面均可进行安装,便于对该发射管本体1进行正贴与侧贴,安装更加方便,通过安装块5对光元件本体2和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进行固定,使光元件本体2、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结构牢固,不易损坏,便于将光元件本体2安装于管座101内。综上所述,该贴片式红外发射管,将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贴合安装于管座101外表面,进一步缩小了发射管本体1的体积,占用空间小,利用率更高,同时U形结构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便于对该发射管本体1进行正贴与侧贴,安装更加方便,安装块5使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结构牢固,不易损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片式红外发射管,包括发射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本体(1)包括管座(101)和管帽(102),所述管座(10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管帽(102),所述管座(101)内设置有光元件本体(2),所述光元件本体(2)的右侧面靠近前后边缘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且有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贯穿出管座(101)外,所述光元件本体(2)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5),所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贯穿出安装块(5)右侧面,所述安装块(5)的左侧面与管座(10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位于安装块(5)外的部分为U型结构,所述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固定安装于安装块(5)右侧面和管座(101)的下表面与左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片式红外发射管,包括发射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本体(1)包括管座(101)和管帽(102),所述管座(10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管帽(102),所述管座(101)内设置有光元件本体(2),所述光元件本体(2)的右侧面靠近前后边缘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且有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贯穿出管座(101)外,所述光元件本体(2)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5),所正极支脚(3)和负极支脚(4)贯穿出安装块(5)右侧面,所述安装块(5)的左侧面与管座(10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位于安装块(5)外的部分为U型结构,所述正极支脚(3)与负极支脚(4)固定安装于安装块(5)右侧面和管座(101)的下表面与左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佳
申请(专利权)人:忆东兴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