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损耗极细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933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损耗极细同轴电缆,具体涉及电缆领域,包括薄膜,所述薄膜的内侧设有硅胶层,且薄膜与硅胶层之间为粘接,所述硅胶层的内侧设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内侧设有护套,且护套与玻璃纤维层之间为粘接,所述护套的内壁设有丝线,且丝线与护套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护套的内侧设有屏蔽层,且屏蔽层与护套之间为粘接,所述屏蔽层的内侧设有绝缘体,且屏蔽层与绝缘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绝缘体的内侧设有内导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丝线能够增强本电缆的韧性,防止在使用时扯断本电缆,利用屏蔽层能够增强本电缆连接的稳定性,内导体的材质为多芯镀银线,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耐弯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损耗极细同轴电缆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损耗极细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同轴电缆时电缆的一种,RF微同轴系列电缆指将电缆的外径控制在最小限度,同时柔软性、弯折特性也得到提高的同轴电缆,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小型化、薄型化以及液晶显示器的高清晰化以及手机的高性能化,日益需要连接LCD的布线必须节省空间,提高弯折可靠性、抗干扰性、宽频传输等特性。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同轴电缆韧性和抗干扰性较差,使得在使用时容易被扯断,且连接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损耗极细同轴电缆,通过丝线能够增强本电缆的韧性,防止在使用时扯断本电缆,利用屏蔽层能够增强本电缆连接的稳定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同轴电缆韧性和抗干扰性较差导致的在使用时容易被扯断,且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损耗极细同轴电缆,包括薄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1)的内侧设有硅胶层(2),且薄膜(1)与硅胶层(2)之间为粘接,所述硅胶层(2)的内侧设有玻璃纤维层(3),所述玻璃纤维层(3)的内侧设有护套(4),且护套(4)与玻璃纤维层(3)之间为粘接,所述护套(4)的内壁设有丝线(5),且丝线(5)与护套(4)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护套(4)的内侧设有屏蔽层(6),且屏蔽层(6)与护套(4)之间为粘接,所述屏蔽层(6)的内侧设有绝缘体(7),且屏蔽层(6)与绝缘体(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绝缘体(7)的内侧设有内导体(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损耗极细同轴电缆,包括薄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1)的内侧设有硅胶层(2),且薄膜(1)与硅胶层(2)之间为粘接,所述硅胶层(2)的内侧设有玻璃纤维层(3),所述玻璃纤维层(3)的内侧设有护套(4),且护套(4)与玻璃纤维层(3)之间为粘接,所述护套(4)的内壁设有丝线(5),且丝线(5)与护套(4)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护套(4)的内侧设有屏蔽层(6),且屏蔽层(6)与护套(4)之间为粘接,所述屏蔽层(6)的内侧设有绝缘体(7),且屏蔽层(6)与绝缘体(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绝缘体(7)的内侧设有内导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耗极细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1)的结构为圆筒结构,且薄膜(1)的内侧与硅胶层(2)的外侧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耗极细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层(2)的横向水平中心线与玻璃纤维层(3)的横向水平中心线重合,且硅胶层(2)的内侧与玻璃纤维层(3)的外侧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耗极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利英王江张亮声李金花阙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微波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