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步电压触电模拟体验系统
本技术属于安全模拟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跨步电压触电模拟体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中、工作中,人们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当电气线路的一根带电导线断落在地上时,落地点与带电导线的电势相同,电流就会从导线的落地点向大地流散,于是地面上以导线落地点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电势分布区域,离落地点越远,电流越分散,地面电势也越低。如果人或牲畜站在距离电线落地点8米以内,电流沿着人的下身,从脚经腿、胯部又到脚与大地形成通路,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这种触电叫做跨步电压触电。经验证明,人倒地后电流在体内持续作用2秒钟,这种触电就会致命。如果能够通过对跨步电压触电进行模拟体验,就能非常直观的让体验人员认识到跨步电压触电危害性,学习掌握正确的安全逃离方法。现有技术中,虽然有人设计了跨步电压触电模拟体验装置,但其只模拟了跨步电压触电的场景,没有模拟人体真实的触电感觉,同时还缺乏具体的电压触电模拟体验系统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步电压触电模拟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体感平台、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n所述行走体感平台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多个触电板槽和多个灯带槽,每个所述触电板槽内均设置有用于提供真实触电感觉的触电板(2),每个所述灯带槽内均设置有灯带(3),所述底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上设置有与触电板(2)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红外传感器(5);/n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触控一体机(6)和与触控一体机(6)相连的控制柜(7),所述控制柜(7)内设置有开关电源(15)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人体跨步电压触电体感控制电路,所述人体跨步电压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步电压触电模拟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体感平台、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
所述行走体感平台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多个触电板槽和多个灯带槽,每个所述触电板槽内均设置有用于提供真实触电感觉的触电板(2),每个所述灯带槽内均设置有灯带(3),所述底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上设置有与触电板(2)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红外传感器(5);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触控一体机(6)和与触控一体机(6)相连的控制柜(7),所述控制柜(7)内设置有开关电源(15)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人体跨步电压触电体感控制电路,所述人体跨步电压触电体感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模块(8)和为所述人体跨步电压触电体感控制电路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压转换电路模块(9),以及与微控制器模块(8)相接的模拟触电电压电路模块(10)和用于与触控一体机(6)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电路模块(11);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模块(9)与开关电源(1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8)的输出端接有语音电路模块(12)和连接在灯带(3)供电回路中的继电器(13),所述红外传感器(5)与微控制器模块(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触电板(2)与模拟触电电压电路模块(10)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用于实时显示故障点半径、跨步距离、跨步电压数据和跨步电压触电原理动漫视频的液晶显示屏(14),所述液晶显示屏(14)与触控一体机(6)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步电压触电模拟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8)包括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以及与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相接的第一晶振电路、第二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所述第一晶振电路包括晶振Y1、非极性电容C18和非极性电容C19,所述晶振Y1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18的一端均与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52引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19的一端均与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53引脚连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18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19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晶振电路包括晶振Y2、非极性电容C24和非极性电容C26,所述晶振Y2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4的一端均与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8引脚连接,所述晶振Y2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6的一端均与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24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按键SW1、开关二极管D2、非极性电容C16和电阻R25,所述复位按键SW1的一端、开关二极管D2的阳极、非极性电容C16的一端和电阻R25的一端均与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58引脚连接,所述开关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25的另一端均与电压转换电路模块(9)的3.3V电压输出端,所述复位按键SW1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1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1引脚与电压转换电路模块(9)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23接地,所述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15引脚通过电阻R55接地,所述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20引脚通过电阻R51与电压转换电路模块(9)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21引脚通过电阻R52与电压转换电路模块(9)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38引脚通过电阻R56接地,所述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61引脚和第62引脚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器芯片MSP430F149的第64引脚与电压转换电路模块(9)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20接地。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步电压触电模拟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触电电压电路模块(10)包括电压驱动电路(10-1)、第一光耦隔离电路(10-2)、第二光耦隔离电路(10-3)和第三光耦隔离电路(10-4),所述电压驱动电路(10-1)包括驱动器芯片TPS2812P、型号为6N137光耦合器U5、型号为LM358的电压比较器U6A、型号为LM358的电压比较器U6B、型号为S9018的三极管Q2、型号为S9018的三极管Q4、型号为S9018的三极管Q5、开关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3、电感L1、非极性电容C7、极性电容C9、极性电容C10、非极性电容C11、极性电容C12、非极性电容C1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7、电阻R57和接口P2,以及型号均为IRF630的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3;所述电压比较器U6A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5与电压转换电路模块(9)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且与电阻R16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11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6A的第4引脚、电阻R16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1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U6A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17与电压比较器U6A的第1引脚连接,且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均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U6A的第8引脚、电阻R7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9的正极和电阻R57的一端均与电压转换电路模块(9)的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和极性电容C9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U6A的第1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为电压驱动电路(10-1)的电压信号输出端LOWPOWER,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为电压驱动电路(10-1)的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DRIVER1,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驱动器芯片TPS2812P的第2引脚、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电阻R6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模块(9)的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器芯片TPS2812P的第3引脚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訾亚峰,庄建超,高宏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润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