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近红外成像的技术的识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78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成像的技术的识别设备,其结构包括近红外成像镜头、支撑底座和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连接机构在安装底座的底部,通过向左压动压杆,使得压杆带动第一齿条和传动板向左移动,而传动板则带动第一卡块向左移动脱离左部卡槽内侧,同时第一齿条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进行转动,并且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向右移动,并且第二齿条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卡块向右移动脱离右部卡槽内侧,然后将插杆向上移动脱离插槽内侧,达到了快速将识别设备进行拆除,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近红外成像的技术的识别设备
本技术涉及识别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成像的技术的识别设备。
技术介绍
红外成像技术是一项前途广阔的高新技术,比0.78微米长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以外,称为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1000微米的电磁波,其中波长为0.78—2.0微米的部分称为近红外,而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人脸识别是根据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对于安防领域及各种身份认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当识别设备的输入端出现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需要将损坏的识别设备取下,而由于现在识别设备多为采用螺栓的方式固定连接,使得拆卸过程缓慢,造成工作效率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成像的技术的识别设备,解决了当识别设备的输入端出现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需要将损坏的识别设备取下,而由于现在识别设备多为采用螺栓的方式固定连接,使得拆卸过程缓慢,造成工作效率变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成像的技术的识别设备,包括近红外成像镜头、支撑底座和连接机构,所述近红外成像镜头嵌入于壳体右端面中部,且近红外成像镜头电源输入端连接于连接线,所述支撑底座安装于壳体底端面中部,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支撑底座底部,所述连接机构由插杆、卡槽、中空块、连接壳、压杆、L型杆、第一卡块、第一齿条、齿轮、第二齿条、第二卡块和复位机构组成,所述插杆锁合于支撑底座底端面中部,且插杆活动伸入于中空块内侧顶端,所述卡槽开设于插杆左右端面,所述连接壳锁固于中空块右端面底部,所述压杆穿过连接壳和中空块右端面前侧后固定连接于L型杆右端面前侧,所述第一卡块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L型杆内侧左端面中部,且第一卡块相吻合于左部卡槽内侧,所述第一齿条锁合于L型杆后端面,所述齿轮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与第一齿条后端面和第二齿条前端面相互啮合,且齿轮底端面中部通过轴杆与连接壳内侧底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穿过中空块右端面后固定连接于第二卡块右端面中部,所述第二卡块相吻合于右部卡槽内侧,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于连接壳内侧右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侧底端面锁固有PCB板,所述PCB板顶端面焊接有微处理器、红外成像模块和存储模块,且壳体顶端面右侧安装有保护罩,所述微处理器、红外成像模块、存储模块和近红外成像镜头与连接线进行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由滑槽、弹簧杆和复位弹簧组成,所述滑槽开设于第二齿条右端面中部,所述弹簧杆活动伸入于滑槽内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齿条右端面和连接壳内侧右端面中部,且复位弹簧内侧端面与弹簧杆侧表面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压杆呈倒T字外形,且压杆的右端面粘贴有一层柔性硅胶片。进一步的,所述滑槽深度大于弹簧杆,且大于的深度为2cm。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壳的底端面开设有安装螺孔,并且安装螺孔分布于连接壳底端面四端。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块内侧端面呈凸字形,且中空块的内侧顶端贴合于插杆侧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插杆外形呈方形状,且插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光滑薄膜层。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壳底端面和前后端面相齐平于中空块底端面和前后端面,且连接壳内侧顶端面贴合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顶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材质为碳钢材质。进一步的,所述齿轮材质为钢材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当识别设备的输入端出现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需要将损坏的识别设备取下,而由于现在识别设备多为采用螺栓的方式固定连接,使得拆卸过程缓慢,造成工作效率变低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了连接机构在安装底座的底部,通过向左压动压杆,使得压杆带动第一齿条和传动板向左移动,而传动板则带动第一卡块向左移动脱离左部卡槽内侧,同时第一齿条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进行转动,并且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向右移动,并且第二齿条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卡块向右移动脱离右部卡槽内侧,然后将插杆向上移动脱离插槽内侧,达到了快速将识别设备进行拆除,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中空块和连接壳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近红外成像镜头-1、支撑底座-2、壳体-3、保护罩-4、连接线-5、PCB板-7、微处理器-8、红外成像模块-9、存储模块-10、连接机构-6、插杆-61、卡槽-62、中空块-63、连接壳-64、压杆-65、L型杆-66、第一卡块-67、第一齿条-68、齿轮-69、第二齿条-610、第二卡块-611、复位机构-612、滑槽-6121、弹簧杆-6122、复位弹簧-612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近红外成像的技术的识别设备:包括近红外成像镜头1、支撑底座2和连接机构6,近红外成像镜头1嵌入于壳体3右端面中部,且近红外成像镜头1电源输入端连接于连接线5,支撑底座2安装于壳体3底端面中部,连接机构6设置于支撑底座2底部,连接机构6由插杆61、卡槽62、中空块63、连接壳64、压杆65、L型杆66、第一卡块67、第一齿条68、齿轮69、第二齿条610、第二卡块611和复位机构612组成,插杆61锁合于支撑底座2底端面中部,且插杆61活动伸入于中空块63内侧顶端,卡槽62开设于插杆61左右端面,连接壳65锁固于中空块63右端面底部,压杆65穿过连接壳65和中空块63右端面前侧后固定连接于L型杆66右端面前侧,第一卡块68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L型杆66内侧左端面中部,且第一卡块68相吻合于左部卡槽62内侧,第一齿条68锁合于L型杆66后端面,齿轮69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与第一齿条68后端面和第二齿条610前端面相互啮合,且齿轮69底端面中部通过轴杆与连接壳65内侧底端面转动连接,第二齿条610穿过中空块63右端面后固定连接于第二卡块611右端面中部,第二卡块611相吻合于右部卡槽62内侧,复位机构612设置于连接壳64内侧右端面。其中,所述壳体3内侧底端面锁固有PCB板7,所述PCB板7顶端面焊接有微处理器8、红外成像模块9和存储模块10,且壳体3顶端面右侧安装有保护罩4,所述微处理器8、红外成像模块9、存储模块10和近红外成像镜头1与连接线5进行电连接,便于将识别到的图像传送至外部的设备中进行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近红外成像的技术的识别设备,包括近红外成像镜头(1)和支撑底座(2),所述近红外成像镜头(1)嵌入于壳体(3)右端面中部,且近红外成像镜头(1)电源输入端连接于连接线(5),所述支撑底座(2)安装于壳体(3)底端面中部;/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机构(6),所述连接机构(6)设置于支撑底座(2)底部,所述连接机构(6)由插杆(61)、卡槽(62)、中空块(63)、连接壳(64)、压杆(65)、L型杆(66)、第一卡块(67)、第一齿条(68)、齿轮(69)、第二齿条(610)、第二卡块(611)和复位机构(612)组成,所述插杆(61)锁合于支撑底座(2)底端面中部,且插杆(61)活动伸入于中空块(63)内侧顶端,所述卡槽(62)开设于插杆(61)左右端面,所述连接壳(64)锁固于中空块(63)右端面底部,所述压杆(65)穿过连接壳(64)和中空块(63)右端面前侧后固定连接于L型杆(66)右端面前侧,所述第一卡块(67)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L型杆(66)内侧左端面中部,且第一卡块(67)相吻合于左部卡槽(62)内侧,所述第一齿条(68)锁合于L型杆(66)后端面,所述齿轮(69)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与第一齿条(68)后端面和第二齿条(610)前端面相互啮合,且齿轮(69)底端面中部通过轴杆与连接壳(64)内侧底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610)穿过中空块(63)右端面后固定连接于第二卡块(611)右端面中部,所述第二卡块(611)相吻合于右部卡槽(62)内侧,所述复位机构(612)设置于连接壳(64)内侧右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近红外成像的技术的识别设备,包括近红外成像镜头(1)和支撑底座(2),所述近红外成像镜头(1)嵌入于壳体(3)右端面中部,且近红外成像镜头(1)电源输入端连接于连接线(5),所述支撑底座(2)安装于壳体(3)底端面中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机构(6),所述连接机构(6)设置于支撑底座(2)底部,所述连接机构(6)由插杆(61)、卡槽(62)、中空块(63)、连接壳(64)、压杆(65)、L型杆(66)、第一卡块(67)、第一齿条(68)、齿轮(69)、第二齿条(610)、第二卡块(611)和复位机构(612)组成,所述插杆(61)锁合于支撑底座(2)底端面中部,且插杆(61)活动伸入于中空块(63)内侧顶端,所述卡槽(62)开设于插杆(61)左右端面,所述连接壳(64)锁固于中空块(63)右端面底部,所述压杆(65)穿过连接壳(64)和中空块(63)右端面前侧后固定连接于L型杆(66)右端面前侧,所述第一卡块(67)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L型杆(66)内侧左端面中部,且第一卡块(67)相吻合于左部卡槽(62)内侧,所述第一齿条(68)锁合于L型杆(66)后端面,所述齿轮(69)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与第一齿条(68)后端面和第二齿条(610)前端面相互啮合,且齿轮(69)底端面中部通过轴杆与连接壳(64)内侧底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610)穿过中空块(63)右端面后固定连接于第二卡块(611)右端面中部,所述第二卡块(611)相吻合于右部卡槽(62)内侧,所述复位机构(612)设置于连接壳(64)内侧右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成像的技术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内侧底端面锁固有PCB板(7),所述PCB板(7)顶端面焊接有微处理器(8)、红外成像模块(9)和存储模块(10),且壳体(3)顶端面右侧安装有保护罩(4),所述微处理器(8)、红外成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红蕾孙环斌孙坚程凤娇柏金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地北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