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槽宽度校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758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槽宽度校核装置,属于齿轮生产辅助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支撑架、固定座、测量轮和塞规;底板设有滑槽;支撑架设有前板、后板、连接杆和贯穿孔,前板和后板均固设于底板上,连接杆一端连接前板,另一端连接后板,连接杆可伸缩,贯穿孔贯穿前板和后板;固定座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并可定位所述固定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贯穿孔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测量轮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测量轮与所述待测蜗杆啮合时发生自转;塞规置于所述测量轮和所述待测蜗杆啮合的缝隙内,用于校核所述待测蜗杆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齿槽宽度校核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对加工完后的待测蜗杆齿槽的宽度进行校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槽宽度校核装置
本技术属于齿轮生产辅助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齿槽宽度校核装置。
技术介绍
蜗杆传动是由蜗杆与涡轮互相啮合组成的交错轴间的齿轮传动,传动过程中蜗杆与涡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对蜗杆产生轴向作用力,当承受载荷较大时,蜗杆与涡轮上的啮合齿之间的压力和摩檫力也较大,使蜗杆磨损,造成传动不稳,传动精度下降,不能满足加工要求。因此对于蜗杆的加工往往需要较高的精度,尤其是对齿槽的宽度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在机械生产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加工后的成品蜗杆的齿槽尺寸进行检测,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然而,当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时,不仅成本高,而且齿槽需要一个齿一个齿地进行人工持尺测量,耗时耗力,造成了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快捷、可靠的方式对加工后的蜗杆进行齿槽宽度的校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槽宽度校核装置,旨在使用一种快捷、可靠的机械机构,对生产后的蜗杆进行齿槽宽度上的校核,以确保能在最大效率的前提下,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齿槽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槽宽度校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设有滑槽;/n支撑架,设有前板、后板、连接杆和贯穿孔,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均固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前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板,所述连接杆可伸缩,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所述贯穿孔用于放置待测蜗杆;/n固定座,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并可定位,所述固定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贯穿孔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n测量轮,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测量轮与所述待测蜗杆转动轴线相互垂直;以及/n塞规,置于所述测量轮和所述待测蜗杆啮合的缝隙内,用于校核所述待测蜗杆的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槽宽度校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设有滑槽;
支撑架,设有前板、后板、连接杆和贯穿孔,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均固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前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板,所述连接杆可伸缩,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所述贯穿孔用于放置待测蜗杆;
固定座,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并可定位,所述固定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贯穿孔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
测量轮,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测量轮与所述待测蜗杆转动轴线相互垂直;以及
塞规,置于所述测量轮和所述待测蜗杆啮合的缝隙内,用于校核所述待测蜗杆的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槽宽度校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连通至所述底板的外部,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座借助于同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任一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一销轴与所述底板实现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槽宽度校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
外杆,固设于所述前板上,所述外杆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
内杆,固设于所述后板上,所述内杆滑动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内杆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内杆借助于同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任一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第二销轴与外杆实现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槽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娟王平张杏军艾胜凯
申请(专利权)人:井陉矿务局工贸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