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71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风机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置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开设有一个新风出口,所述壳体的后端开设有一个室内进风口和一个室外进风口;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过滤装置把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在安装所述新风机时,减少安装墙体的开孔数目,减少墙体的渗水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机
本技术属于风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机。
技术介绍
新风机是从进风口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到室内,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进室内达到空气洁净的效果。目前室外的空气比室内空气污染严重50-100倍PM2.5严重超标,所以要想室内的空气洁净,就必需要将室外的空气经过过滤送进室内,从而达到过滤除霾的效果,使室内空气达到洁净。现有的新风机采用一进一出,一吸一排的结构,即一个室内的进风口对应一个室内的出风口,一个室外的进风口对应另一个室内的出风口。因此,为了同时满足室内外的吸气,需要在新风机上开设四个风口,导致新风机的体积较大,而且安装时,也要在墙上开设对应的孔数,对墙体的损坏大,墙体渗水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新风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置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开设有一个新风出口,所述壳体的后端开设有一个室内进风口和一个室外进风口;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过滤装置把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蜗壳,所述蜗壳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蜗壳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出口;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内部,与所述蜗壳相匹配;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内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仅设置有三个换气口:新风出口、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减少了换气口的设置,在安装所述新风机时,减少安装墙体的开孔数目,减少墙体的渗水风险。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活动盖合于所述新风出口,所述第二阀门活动盖合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第三阀门活动盖合于所述室外进风口。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阀门控制装置,所述阀门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阀门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传动连接。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支撑架、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依次设置在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的前端。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包括第一过滤框架和第一滤芯,所述第一过滤框架的两端嵌合于所述过滤支撑架,所述第一滤芯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框架内;所述第一过滤框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弹性伸缩件,在安装时,所述弹性伸缩件抵触所述过滤支撑架的内壁,所述第一过滤框架面向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把手部。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顶端开设有用于放入所述过滤装置的开口,所述过滤支撑架的顶端的外边沿向外延伸,安装时,所述过滤支撑架的顶端的外边沿与所述开口配合并限定所述过滤装置的位置,所述过滤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把柄。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吸附板,所述吸附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的内边沿,所述过滤支撑架还包括磁铁单元,所述磁铁单元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撑架的外边沿上,在安装时,所述磁铁单元与所述吸附板磁性吸合。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为聚酯网滤芯。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网为HEPA过滤器。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电控盒的内部设置有供电接脚,所述供电接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新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过滤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过滤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新风出口和第一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电控盒的安装位置示意图。附图图例说明:1、壳体;11、新风出口;12、室内进风口;13、室外进风口;14、第一腔体;15、第二腔体;16、开口;17、第一阀门;18、吸附板;2、过滤装置;21、过滤支撑架;211、把柄;212、磁铁单元;22、第一滤网;221、第一过滤框架;2211、弹性伸缩件;2212、把手部;222、第一滤芯;23、第二滤网;3、送风装置;4、阀门控制装置;5、电控盒。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新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1、过滤装置2和送风装置3,所述过滤装置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送风装置3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1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1的前端开设有一个新风出口11,所述壳体1的后端开设有一个室内进风口12和一个室外进风口13,所述壳体1的顶端开设有用于放入所述过滤装置2的开口16,所述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用于固定所述新风机,防止所述新风机晃动,使得新风机的安装更加牢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采用金属板材进行焊接,各个板材之间通过销钉或者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表面采用烤漆覆盖,防止所述壳体1的生锈腐蚀和增强所述壳体1的美观。请参阅图3至图5,图3是本技术过滤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过滤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滤网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过滤装置2通过所述壳体1的开口16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过滤装置2把所述壳体1的容置腔分隔成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所述新风出口11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4,所述室内进风口12和所述室外进风口13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15。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过滤支撑架21、第一滤网22和第二滤网23,所述过滤支撑架21的两侧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通过弹性卡扣件进行固定,所述过滤支撑架21的顶端的外边沿向外延伸,安装时,所述过滤支撑架21的顶端的外边沿与所述开口16配合并限定所述过滤装置2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过滤支撑架21的顶端设置有把柄211,方便使用者在把所述过滤装置2从所述壳体1的开口16中抽出。更优选地,所述壳体1还包括吸附板18,所述吸附板18位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的内边沿,所述过滤支撑架21还包括磁铁单元212,所述磁铁单元212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撑架21的外边沿上,具体地,所述磁铁单元212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撑架21的外边沿的底端,在安装时,所述磁铁单元212与所述吸附板18磁性吸合。所述第一滤网22和所述第二滤网23均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撑架21上,所述第一滤网22与所述第二滤网23依次设置在所述室内进风口12和所述室外进风口13的前端,在所述新风机工作时,新风机的外部空气从所述室内进风口12或者所述室外进风口13进入所述壳体1的第二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部设置有容置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开设有一个新风出口,所述壳体的后端开设有一个室内进风口和一个室外进风口;/n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过滤装置把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n蜗壳,所述蜗壳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蜗壳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出口;/n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内部,与所述蜗壳相匹配;/n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内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设置有容置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开设有一个新风出口,所述壳体的后端开设有一个室内进风口和一个室外进风口;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过滤装置把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
蜗壳,所述蜗壳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蜗壳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出口;
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内部,与所述蜗壳相匹配;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内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活动盖合于所述新风出口,所述第二阀门活动盖合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第三阀门活动盖合于所述室外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阀门控制装置,所述阀门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阀门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支撑架、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依次设置在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的前端。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荣骆维乐解博超李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