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64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管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该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包括具有空腔的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与相邻管体连接的外螺纹,所述接头本体为弯折结构;所述空腔内表面为光滑弧,所述空腔为等径弧形体;所述接头本体内侧均覆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为环氧漆或聚四氟乙烯涂层。该结构的弯管接头内空腔为等径弧形体,在流体传送过程中,尤其是压力流体的传输压力不会因为流体流过腔体时容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压力传输稳定,损失减小;光滑弧过渡,内部不存在流体传输死角,不会产生旋涡,降低流体流动时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
本技术属于管件
,具体涉及一种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
技术介绍
管接头是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工具,是元件和管道之间可以拆装的连接点,在管件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用于农用机械、工程机械、汽车等流体(液压油、水、气)中,用于连接及传输介质。现有的弯管接头内壁为直角,如图1所示,通常弯管接头的内部采用钻孔机进行转孔,加工困难;由于弯管接头内壁为直角,流体介质在输送过程中存在介质死角,尤其是压力介质的输送,传输过程中存在旋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内壁为圆弧,压力传输稳定,使用便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包括具有空腔的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与相邻管体连接的外螺纹,所述接头本体为弯折结构;所述空腔内表面为光滑弧,所述空腔为等径弧形体。弯管接头内的空腔为等径弧形体,在流体传送过程中,尤其是压力流体的传输压力不会因为流体流过腔体时容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压力传输稳定,损失减小;光滑弧过渡,内部不存在流体传输死角,不会产生旋涡,降低流体流动时的噪音。进一步的,设置在接头本体两端的外螺纹结构相同,所述外螺纹包括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间距为第二螺纹的宽度,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设置在接头本体同一端。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间存在无螺纹间距,即采用隔断螺纹,在弯管接头与相邻管体连接时可以直观判断是否连接紧固以及连接处是否存在渗漏,检修方便。进一步的,所述接头本体内侧均覆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为环氧漆、聚四氟乙烯涂层或电镀涂层,耐腐蚀层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液压油、水、气等流体对弯管接头内部的腐蚀,其中环氧漆、聚四氟乙烯涂层或电镀涂层具有较广的普适性,大大提高弯管接头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接头本体外侧壁还包覆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接头本体外侧壁贴合;所述接头本体外侧设置有弯管保温套,所述弯管保温套将接头本体上除外螺纹处及固定板密封包覆。通过设置固定板,可以增加接头本体大弯转处的连接强度;增加弯管保温套,可以避免高温或低温流体传输时能量散失,从而降低流体的输出压力的情况,压力流体传输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接头本体两端为正六边体,即外螺纹设置在正六边体外周,所述外螺纹为正六边体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为连续螺纹圈。将接头本体两端设置为正六边体,可以提高弯管接头与相邻管体连接时的螺纹连接力,连接紧固,弯管接头处不会发生泄漏等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径为3mm—30mm,所述接头本体壁厚为14mm—41mm,接头本体的弯折角度为30°—15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弯管接头内的空腔为等径弧形体,在流体传送过程中,尤其是压力流体的传输压力不会因为流体流过腔体时容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压力传输稳定,损失减小;光滑弧过渡,内部不存在流体传输死角,不会产生旋涡,降低流体流动时的噪音;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间存在无螺纹间距,即采用隔断螺纹,在弯管接头与相邻管体连接时可以直观判断是否连接紧固以及连接处是否存在渗漏,检修方便;耐腐蚀层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液压油、水、气等流体对弯管接头内部的腐蚀,其中环氧漆或聚四氟乙烯涂层具有较广的普适性,大大提高弯管接头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固定板,可以增加接头本体大弯转处的连接强度;增加弯管保温套,可以避免高温或低温流体传输时能量散失,从而降低流体的输出压力的情况,压力流体传输稳定;将接头本体两端设置为正六边体,可以提高弯管接头与相邻管体连接时的螺纹连接力,连接紧固,弯管接头处不会发生泄漏等情况。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为
技术介绍
中常用弯管接头;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接头处侧视图;其中:1为空腔,2为接头本体,3为固定板,4为耐腐蚀层,5为外螺纹,51为第一螺纹,52为第二螺纹,6为弯管保温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2所示,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包括具有空腔1的接头本体2,所述接头本体2两端分别设有与相邻管体连接的外螺纹5,所述接头本体2为弯折结构;所述空腔1内表面为光滑弧,所述空腔1为等径弧形体,即空腔1内部形成的弧环任一轴侧面的直径是相等的,所述空腔1内径为30mm,所述接头本体2壁厚为41mm,接头本体2的弯折角度为135°。弯管接头内的空腔为等径弧形体,在流体传送过程中,尤其是压力流体的传输压力不会因为流体流过腔体时容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压力传输稳定,损失减小;光滑弧过渡,内部不存在流体传输死角,不会产生旋涡,降低流体流动时的噪音。实施例2参照图3所示,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包括具有空腔1的接头本体2,空腔1内径为10mm,接头本体2壁厚为20mm;所述接头本体2两端分别设有与相邻管体连接的外螺纹5,设置在接头本体2两端的外螺纹5结构相同,所述外螺纹5包括第一螺纹51和第二螺纹52,第一螺纹51和第二螺纹52间距为第二螺纹52的宽度,第一螺纹51和第二螺纹52设置在接头本体2同一端;所述接头本体2为弯折结构,接头本体2的弯折角度为90°;所述空腔1内表面为光滑弧,所述空腔1为等径弧形体,所述接头本体2内侧均覆有耐腐蚀层4,耐腐蚀层4为环氧漆;所述接头本体2外侧壁还包覆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与接头本体2外侧壁贴合。实施例3参照图4-图5所示,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包括具有空腔1的接头本体2,空腔1内径为5mm,接头本体2壁厚为15mm,所述接头本体2两端分别设有与相邻管体连接的外螺纹5,所述接头本体2为弯折结构,接头本体2的弯折角度为60°;所述空腔1内表面为光滑弧,所述空腔1为等径弧形体,所述接头本体2两端为正六边体,即外螺纹5设置在正六边体外周,所述外螺纹5为正六边体外螺纹,所述外螺纹5为连续螺纹圈;所述接头本体2内侧均覆有耐腐蚀层4,耐腐蚀层4为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接头本体2外侧壁还包覆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与接头本体2外侧壁贴合;所述接头本体2外侧设置有弯管保温套6,所述弯管保温套6将接头本体2上除外螺纹5处及固定板3密封包覆。本实施例通过增加弯管保温套,可以避免高温或低温流体传输时能量散失,从而降低流体的输出压力的情况,压力流体传输稳定;将接头本体两端设置为正六边体,可以提高弯管接头与相邻管体连接时的螺纹连接力,连接紧固,弯管接头处不会发生泄漏等情况。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的弯管接头的接头本体为不锈钢、碳钢、铜等材料制成,易于加工,能够实现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包括具有空腔(1)的接头本体(2),所述接头本体(2)两端分别设有与相邻管体连接的外螺纹(5),所述接头本体(2)为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内表面为光滑弧,所述空腔(1)为等径弧形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包括具有空腔(1)的接头本体(2),所述接头本体(2)两端分别设有与相邻管体连接的外螺纹(5),所述接头本体(2)为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内表面为光滑弧,所述空腔(1)为等径弧形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接头本体(2)两端的外螺纹(5)结构相同,所述外螺纹(5)包括第一螺纹(51)和第二螺纹(52),第一螺纹(51)和第二螺纹(52)间距为第二螺纹(52)的宽度,第一螺纹(51)和第二螺纹(52)设置在接头本体(2)同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2)内侧均覆有耐腐蚀层(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连接用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层(4)为环氧漆、聚四氟乙烯涂层或电镀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圣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本泽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