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纹挂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53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挂锁,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有锁体、锁杆以及位于锁体内的锁合机构,所述锁体包括有相互铆合连接的背板和外壳,锁杆一端设有环形的第一锁槽,另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槽相适配的第二锁槽,锁合机构包括有相适配的驱动装置和锁合板,驱动装置包括有驱动壳体,驱动壳体内设置有相互电性连接的控制线路板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动轴延伸至驱动壳体外侧且卡合连接有拨动块,锁合板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锁合槽相适配的锁合口,另一端与第二锁槽相互配合,锁合板上还设有与拨动块相适配的拨动口,驱动装置通过拨动块动作带动锁合板左右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锁合牢固,可靠性高,有效避免锁杆与锁体脱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指纹挂锁
本技术涉及锁具
,具体涉及一种指纹挂锁。
技术介绍
指纹挂锁是一种以人体手指部位的指纹为识别载体和手段的智能锁具,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现代五金工艺的完美结晶。指纹锁一般由电子识别与控制、机械联动系统两部分组成。活体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指纹锁是目前所有锁具中最为安全的锁种,指纹挂锁一般通过电机驱动解锁。目前,公告号为CN2080101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指纹挂锁,它包括锁体、锁钩、锁钩传动机构、指纹传动机构和锁胆传动机构;锁钩为U型锁钩且设置于锁体,锁钩传动机构设置于锁体内并位于锁钩之间,指纹传动机构设置于锁体内并位于锁钩传动机构的下方,锁胆传动机构设置于锁体内并位于锁钩传动机构的一侧;指纹传动机构的电机驱动子分离旋转,子分离旋转带动锁钩传动机构转动完成指纹开锁;锁胆传动机构通过钥匙插入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母分离旋转,母分离驱动锁钩传动机构转动完成锁胆开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指纹挂锁,在传统的机械开锁的基础上加上了指纹开锁,告别了繁琐的开锁步骤,使用方便、简单。但该专利中锁钩两端通过锁钩传动机构上的锁珠进行锁合固定,使得锁钩的锁合力度不足,在外力作用下锁珠发生滚动进而导致锁钩从锁体中拔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指纹挂锁,具有使用方便,锁合牢固,可靠性高,有效避免锁杆与锁体脱离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指纹挂锁,包括有锁体、锁杆以及位于锁体内的锁合机构,所述锁体包括有相互铆合连接的背板和外壳,锁杆呈U型设置且两端穿插设置于外壳上部,锁杆一端设有环形的第一锁槽,另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槽相适配的第二锁槽,锁合机构包括有相适配的驱动装置和锁合板,驱动装置包括有驱动壳体,驱动壳体内设置有相互电性连接的控制线路板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动轴延伸至驱动壳体外侧且卡合连接有拨动块,锁合板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锁合槽相适配的锁合口,另一端与第二锁槽相互配合,锁合板上还设有与拨动块相适配的拨动口,驱动装置通过拨动块动作带动锁合板左右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通过拨动块动作带动锁合板左右滑动,同时对锁杆两端的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进行锁合或开锁,同时第一锁槽和锁合口相互配合使得受力面积增大,有效增大了锁杆的锁合力度,可靠性高,有效避免锁杆与锁体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合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锁合口相连通的活动槽,活动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活动槽内侧相互抵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相互抵压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对锁合板起到复位效果,保证锁合板工作状态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壳体包括有相适配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凹槽,弹簧凹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弹簧相互抵压连接,上壳体上端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拨动块和转动轴相适配的拨动槽,拨动槽一侧壁上还设置有限位台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凹槽对第一弹簧起到支撑作用,拨动槽便于拨动块和转动轴进行转动,限位台阶防止拨动块转动过位,影响指纹挂锁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动块呈圆柱形结构设置,拨动块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拨动口相适配的拨动凸起,拨动凸起呈半圆形结构式设置,拨动块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台阶相适配的限位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凸起转动时带动锁合板进行动作,达到锁合板与锁杆形成锁合或开锁状态,限位凸起与限位台阶相配合能防止拨动块转动过位,保证指纹挂锁工作状态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线路板一侧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指纹识别器和指示信号灯,另一侧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蓄电池,控制线路板下侧还设置有与其电性连接的USB充电接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纹识别器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指示信号灯用于显示指纹挂锁的工作状态,蓄电池用于对控制线路板和驱动电机进行供电,USB充电接口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锁槽下方还设有与所述锁杆相互卡合连接的限位卡箍,限位卡箍的下侧还设有套置于锁杆上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卡箍下端面相互抵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底部相互抵压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卡箍防止锁杆动作过位,影响指纹挂锁的正常使用,第二弹簧在锁杆处于非锁定状态时带动锁杆向上运动,并使得锁杆的一端从锁体中脱出,完成开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前端开设有与所述指纹识别器与指示信号灯相适配的识别口和信号口,外壳和所述背板上均设有与所述限位卡箍相适配的限位支架,外壳底部还设有与所述USB充电接口相适配的USB接口槽,USB接口槽内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防尘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识别口和信号口便于指纹识别器和指示信号灯安装和使用,限位支架避免锁杆动作时位置发生偏移和过位,影响指纹挂锁的使用,USB接口槽便于USB充电接口的安装,防尘垫片在盖合时避免外界异物进入USB充电接口内并造成损坏,且掀开时保证USB充电接口的正常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驱动装置通过拨动块动作带动锁合板左右滑动,同时对锁杆两端的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进行锁合或开锁,同时第一锁槽和锁合口相互配合使得受力面积增大,有效增大了锁杆的锁合力度,可靠性高,有效避免锁杆与锁体脱离;2、通过设置指纹识别器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设置指示信号灯用于显示指纹挂锁的工作状态,设置蓄电池用于对控制线路板和驱动电机进行供电,USB充电接口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便于指纹挂锁的使用;通过限位卡箍和限位支架防止锁杆动作发生偏移或过位,影响指纹挂锁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去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驱动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拨动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锁杆;2、背板;3、外壳;4、第一锁槽;5、第二锁槽;6、锁合板;7、控制线路板;8、驱动电机;9、拨动块;10、锁合口;11、拨动口;12、活动槽;13、第一弹簧;14、上壳体;15、下壳体;16、弹簧凹槽;17、拨动槽;18、限位台阶;19、拨动凸起;20、限位凸起;21、指纹识别器;22、指示信号灯;23、蓄电池;24、USB充电接口;25、限位卡箍;26、第二弹簧;27、限位支架;28、防尘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指纹挂锁,如图1到6所示,包括有锁体、锁杆1以及位于锁体内的锁合机构,所述锁体包括有相互铆合连接的背板2和外壳3,锁杆1呈U型设置且两端穿插设置于外壳3上部,锁杆1一端设有环形的第一锁槽4,另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槽4相适配的第二锁槽5,锁合机构包括有相适配的驱动装置和锁合板6,驱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纹挂锁,包括有锁体、锁杆(1)以及位于锁体内的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包括有相互铆合连接的背板(2)和外壳(3),锁杆(1)呈U型设置且两端穿插设置于外壳(3)上部,锁杆(1)一端设有环形的第一锁槽(4),另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槽(4)相适配的第二锁槽(5),锁合机构包括有相适配的驱动装置和锁合板(6),驱动装置包括有驱动壳体,驱动壳体内设置有相互电性连接的控制线路板(7)和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转动轴延伸至驱动壳体外侧且卡合连接有拨动块(9),锁合板(6)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锁合槽相适配的锁合口(10),另一端与第二锁槽(5)相互配合,锁合板(6)上还设有与拨动块(9)相适配的拨动口(11),驱动装置通过拨动块(9)动作带动锁合板(6)左右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纹挂锁,包括有锁体、锁杆(1)以及位于锁体内的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包括有相互铆合连接的背板(2)和外壳(3),锁杆(1)呈U型设置且两端穿插设置于外壳(3)上部,锁杆(1)一端设有环形的第一锁槽(4),另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槽(4)相适配的第二锁槽(5),锁合机构包括有相适配的驱动装置和锁合板(6),驱动装置包括有驱动壳体,驱动壳体内设置有相互电性连接的控制线路板(7)和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转动轴延伸至驱动壳体外侧且卡合连接有拨动块(9),锁合板(6)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锁合槽相适配的锁合口(10),另一端与第二锁槽(5)相互配合,锁合板(6)上还设有与拨动块(9)相适配的拨动口(11),驱动装置通过拨动块(9)动作带动锁合板(6)左右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纹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板(6)上设置有与所述锁合口(10)相连通的活动槽(12),活动槽(12)内设置有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的一端与活动槽(12)内侧相互抵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相互抵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指纹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壳体包括有相适配的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上壳体(14)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凹槽(16),弹簧凹槽(16)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弹簧(13)相互抵压连接,上壳体(14)上端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拨动块(9)和转动轴相适配的拨动槽(17),拨动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庆倪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煜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