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领域,公开一种新型钢结构,括钢管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分别位于钢管一端的凹腔和凸腔,所述凹腔与凸腔契合连接,所述凹腔和凸腔均与钢管卡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固定件对钢管连接的方式,实现对钢管的拼接,不仅结构简答,操作难度低,连接牢固,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因固定件与钢管之间采用榫卯方式,减少对钢管与固定件产生的损坏,对钢管起到保护,且不会对钢管表面造成损坏,便于对钢管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钢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钢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的钢结构存在以下问题:一、采用高温焊接的方式,过程中高温容易造成烫伤,且焊接的钢缝隙容易生锈,影响其使用寿命;二、利用螺栓连接的方式,长时间使用时螺栓会粘接在钢表面,难以将螺栓分离,造成钢结构的拆卸不便;三、铆钉连接的方式长存在强度不够等缺点,影响钢结构的使用稳定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新型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钢结构,本技术采用固定件对钢管连接的方式,实现对钢管的拼接,不仅结构简答,操作难度低,连接牢固,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因固定件与钢管之间采用榫卯方式,减少对钢管与固定件产生的损坏,对钢管起到保护,且不会对钢管表面造成损坏,便于对钢管再次使用。(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钢结构,包括钢管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分别位于钢管一端的凹腔和凸腔,所述凹腔与凸腔契合连接,所述凹腔和凸腔均与钢管卡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钢管两端固定连接有T形块,所述凹腔和凸腔内均设置有钢槽,所述钢槽两侧设置有T形槽。进一步地,所述T形块上设置有不少于三个的凸件,所述T形槽内设置有与凸件对应的凹件。进一步地,所述凹腔与凸腔契合两侧形成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插杆。进一步地,所述凹腔和凸腔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折耳,所述折耳内穿过螺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技术采用固定件对钢管连接的方式,实现对钢管的拼接,不仅结构简答,操作难度低,连接牢固,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2、本技术因固定件与钢管之间采用榫卯方式,减少对钢管与固定件产生的损坏,对钢管起到保护,且不会对钢管表面造成损坏,便于对钢管再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钢结构中固定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钢结构中钢管与固定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钢管;2、固定件;3、凹腔;4、凸腔;5、折耳;6、螺栓;7、插槽;8、插杆;9、钢槽;10、T形槽;11、凹件;12、T形块;13、凸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钢结构,包括钢管1和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包括分别位于钢管1一端的凹腔3和凸腔4,所述凹腔3与凸腔4契合连接,所述凹腔3和凸腔4均与钢管1卡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凹腔3和凸腔4的形状如图2所示,凹腔3和凸腔4之间的相互卡合,使得固定件2为长方体,凹腔3和凸腔4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固定件2的安装和拆卸,且钢管1插接在凹腔3和凸腔4内,便于凹腔3和凸腔4与钢管1的拆卸,使得整个钢结构的安装和拆卸都灵活在实施例中,所述钢管1两端固定连接有T形块12,所述凹腔3和凸腔4内均设置有钢槽9,所述钢槽9两侧设置有T形槽10;钢槽9的尺寸与钢管1相适配,钢管1通过钢槽9可分别插接在凹腔3和凸腔4内部,用以实现钢管1与凹腔3和凸腔4的连接。在实施例中,所述T形块12上设置有不少于三个的凸件13,所述T形槽10内设置有与凸件13对应的凹件11;凸件13分别分布在T形块12两侧和上部,凸件13分布在T形块12上的形状为多样的,在此实例中,依照图3展示的分布形式作为示例解释,T形块12以及凸件13与T形槽10和凹件11相匹配,套接在钢管1上的凹腔3和凸腔4,通过T形块12卡合在T形槽10进行连接,又因凸件13与凹件11的设计,使得钢管1与凹腔3和凸腔4连接的牢固;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凹腔3内的T形槽10与凸腔4内的T形槽10呈交叉分布,用以确保凹腔3和凸腔4在对钢管1卡合后的密封性,保证凹腔3和凸腔4的连接效果。在实施例中,所述凹腔3与凸腔4契合两侧形成插槽7,所述插槽7内插接有插杆8;凹腔3两侧呈F结构,凸腔4两侧呈倒F结构,凹腔3的F结构与凸腔4的倒F结构契合后,形成插槽7,且插槽7的切面形状可为矩形或菱形,在本实例中以插槽7切面为矩形作为示例解释,插杆8与插槽7的形状相同,插杆8的长度与凹腔3或凸腔4的长度相同,在凹腔3与凸腔4契合后,取插杆8插入插槽7内,对契合后的凹腔3与凸腔4加固,避免其两侧散开,增加凹腔3与凸腔4契合牢固。在实施例中,所述凹腔3和凸腔4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折耳5,所述折耳5内穿过螺栓6;折耳5分别固定连接在凹腔3和凸腔4的顶部,与其形成一体成型结构,且折耳5内还设置有的螺孔,螺孔内插接有螺栓6,进一步限制凹腔3和凸腔4,避免其晃动,使其连接更加牢固。本技术工作时,将钢管1插入凹腔3内的钢槽9内,推动凹腔3移动至设置有T形块12的一端,使得T形块12正好卡合在T形槽10内,又因T形块12上的凸件13与T形槽10内的凹件11卡合,增加钢管1与凹腔3之间连接的牢固,用上述方式将钢管1与凸腔4之间连接,并将凹腔3与凸腔4之间契合,并在凹腔3的F结构与凸腔4的倒F结构形成的插槽7内插入插杆8,使得凹腔3与凸腔4之间契合牢固,并取螺栓6穿过折耳5内的螺孔内,进一步对凹腔3与凸腔4之间加固。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1)和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包括分别位于钢管(1)一端的凹腔(3)和凸腔(4),所述凹腔(3)与凸腔(4)契合连接,所述凹腔(3)和凸腔(4)均与钢管(1)卡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1)和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包括分别位于钢管(1)一端的凹腔(3)和凸腔(4),所述凹腔(3)与凸腔(4)契合连接,所述凹腔(3)和凸腔(4)均与钢管(1)卡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两端固定连接有T形块(12),所述凹腔(3)和凸腔(4)内均设置有钢槽(9),所述钢槽(9)两侧设置有T形槽(10)。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王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