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47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包括桩基,桩基内部设置浇筑有钢筋,钢筋穿出桩基,钢筋穿出桩基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桩基上方架设有梁架,梁架上设置有锚固装置和驱动装置,锚固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外齿圈和太阳齿轮,外齿圈和太阳齿轮之间设置有若干行星齿轮,行星齿轮的数量与钢筋相对应,行星齿轮与外齿圈和太阳齿轮啮合,太阳齿轮套设在一丝杠上,且与丝杠螺纹连接,进而太阳齿轮能在丝杠上移动,行星齿轮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螺纹部,第二螺纹部与钢筋上的第一螺纹部可螺纹连接,外齿圈与第二驱动装置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静载试验是指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桩破坏,然后分级卸载到零。抗拔静载试验是指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抗拔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抗拔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试验方法,抗拔静载试验检测适用于桩的抗拔承载能力或对桩抗拔设计承载力的检测。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7228182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基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锚固装置,包括拔头、拔头上盖和千斤顶;所述支撑座呈T形设置支撑于地面之上,且其顶端面上开设有一处凹槽,主梁就被抵靠放置于此凹槽的内部;所述上千斤顶活塞杆的顶端横置固定有一处顶板,且顶板抵靠于受力滑板顶端连接有的顶置横板的底部;所述支撑杆焊接固定于顶板的底部,且其位于千斤顶的左右两侧;所述预制桩内部预浇制有若干钢筋;所述拔头上盖的侧壁上均贯穿开设有长条形开槽。拔头整体呈六面体设置,其顶端端面上呈环形阵列贯穿开设有十处钢筋插口,且钢筋插口的顶端均对应放置有一处螺帽,将钢筋依次穿过钢筋插口以及插口顶端的螺帽,然后将限位插套焊接固定于钢筋的顶端,并使限位插套抵靠于螺帽上,完成上述操作即可对完成对钢筋的定位固定操作。但钢筋依次穿过钢筋插口以及插口顶端的螺帽,然后将限位插套焊接固定于钢筋的顶端,对钢筋逐个进行螺纹固定操作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其设置了驱动装置和可一次与多条钢筋固定的锚固装置,以实现钢筋和锚固装置快速连接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包括桩基,桩基内部设置浇筑有钢筋,钢筋穿出桩基,钢筋穿出桩基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桩基上方架设有梁架,梁架上设置有锚固装置和驱动装置,锚固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外齿圈和太阳齿轮,外齿圈和太阳齿轮之间设置有若干行星齿轮,行星齿轮的数量与钢筋相对应,行星齿轮与外齿圈和太阳齿轮啮合,太阳齿轮套设在一丝杠上,且与丝杠螺纹连接,进而太阳齿轮能在丝杠上移动,行星齿轮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螺纹部,第二螺纹部与钢筋上的第一螺纹部可螺纹连接,外齿圈设置有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第一齿部设置在外齿圈的内圈,第一齿部与行星齿轮啮合,第二齿部与第二驱动装置啮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纹部用于固定锚固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锚固装置固定在桩基钢筋外漏的部分,驱动装置驱动外齿圈转动,进而带动行星齿轮沿自身轴线转动,太阳齿轮沿丝杠移动,带动壳体移动,同时,使行星齿轮与钢筋螺纹连接,进而将壳体固定在钢筋上,固定完成后,驱动装置沿桩基的轴线方向,通过锚固装置拉拔钢筋,进而测试桩基的抗拔承载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横梁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丝杠的顶端同轴固定,第二驱动部与锚固装置啮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部与锚固装置啮合,使锚固装置的外齿圈进行转动,液压缸可驱动丝杠向上移动,进而通过锚固装置对钢筋进行拉拔,进而测试桩基的抗拔承载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电机和驱动轮,电机固定设置在梁架上,电机同轴固定一转动轴,驱动轮与转动轴背离于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上开设有一安装开口,驱动轮可在安装开口处与第二齿部啮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驱动轮正向转动,使外齿圈转动,进而驱动锚固装置安装在钢筋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压缸连接一油泵,油泵上安装有压力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述液压缸由一油泵驱动加压,油泵上安装有压力表,用于观察油泵加压的压力大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梁架包括横梁和支撑桩,支撑桩置于桩基的两侧,横梁设支撑桩上,支撑桩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横梁两端与凹槽配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设置,便于横梁和支撑桩连接与拆卸,方便运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和支撑桩上设置有吊耳,横梁上的吊耳设置在横梁的两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吊耳的设置,可对横梁和支撑桩进行吊装,方便横梁和支撑桩的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基表面设置一位移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位移计可以测试出桩基加压后的移动量,进而判断桩基是否合格。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移计设置为带有指示表型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观察指示表之间判断桩基的移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移计通过一夹持器固定在固定架上,夹持器包括安装座和夹持臂,安装座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夹持臂一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位移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持臂将位移计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开设有螺纹孔,支撑桩上开设有若干与螺纹孔相对应的安装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架将位移计以及夹持臂固定在支撑桩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螺纹部用于固定锚固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锚固装置固定在桩基钢筋外漏的部分,驱动装置驱动外齿圈转动,进而带动行星齿轮沿自身轴线转动,太阳齿轮沿丝杠移动,带动壳体移动,同时,使行星齿轮与钢筋螺纹连接,进而将壳体固定在钢筋上,固定完成后,驱动装置沿桩基的轴线方向,通过锚固装置拉拔钢筋,进而测试桩基的抗拔承载能力;(2)通过第二驱动部与锚固装置啮合,使锚固装置的外齿圈进行转动,液压缸可驱动丝杠向上移动,进而通过锚固装置对钢筋进行拉拔,进而测试桩基的抗拔承载能力;(3)通过位移计可以测试出桩基加压后的移动量,进而判断桩基是否合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示出锚固装置壳体内部的示意图;图4为示出固定架的整体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梁架;10、横梁;11、支撑桩;110、凹槽;12、吊耳;2、桩基;20、钢筋;3、锚固装置;30、外齿圈;300、第一齿部;301、第二齿部;31、太阳齿轮;32、行星齿轮;33、壳体;34、安装开口;4、第一驱动部;40、液压缸;400、油泵;401、压力表;41、丝杠;5、第二驱动部;50、电机;51、驱动轮;52、转动轴;6、位移计;60、夹持臂;61、安装座;7、固定架;70、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梁架1和桩基2,梁架1架设在桩基2的上方,梁架1上设置有锚固装置3和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包括桩基(2),所述桩基(2)内部设置浇筑有钢筋(20),所述钢筋(20)穿出桩基(2),所述钢筋(20)穿出桩基(2)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螺纹部,其特征在于,所桩基(2)上方架设有梁架(1),所述梁架(1)上设置有锚固装置(3)和驱动装置,所述锚固装置(3)包括壳体(33),所述壳体(33)内设置有外齿圈(30)和太阳齿轮(31),外齿圈(30)和太阳齿轮(31)之间设置有若干行星齿轮(32),所述行星齿轮(32)的数量与钢筋(20)相对应,所述行星齿轮(32)与外齿圈(30)和太阳齿轮(31)啮合,所述太阳齿轮(31)套设在一丝杠(41)上,且与丝杠(41)螺纹连接,所述行星齿轮(3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螺纹部,第二螺纹部与钢筋(20)上的第一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外齿圈(30)设置有第一齿部(300)和第二齿部(301),第一齿部(300)设置在外齿圈(30)的内圈,第一齿部(300)与行星齿轮(32)啮合,第二齿部(301)与第二驱动装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包括桩基(2),所述桩基(2)内部设置浇筑有钢筋(20),所述钢筋(20)穿出桩基(2),所述钢筋(20)穿出桩基(2)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螺纹部,其特征在于,所桩基(2)上方架设有梁架(1),所述梁架(1)上设置有锚固装置(3)和驱动装置,所述锚固装置(3)包括壳体(33),所述壳体(33)内设置有外齿圈(30)和太阳齿轮(31),外齿圈(30)和太阳齿轮(31)之间设置有若干行星齿轮(32),所述行星齿轮(32)的数量与钢筋(20)相对应,所述行星齿轮(32)与外齿圈(30)和太阳齿轮(31)啮合,所述太阳齿轮(31)套设在一丝杠(41)上,且与丝杠(41)螺纹连接,所述行星齿轮(3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螺纹部,第二螺纹部与钢筋(20)上的第一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外齿圈(30)设置有第一齿部(300)和第二齿部(301),第一齿部(300)设置在外齿圈(30)的内圈,第一齿部(300)与行星齿轮(32)啮合,第二齿部(301)与第二驱动装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4)和第二驱动部(5),第一驱动部(4)设置为一液压缸(40),液压缸(40)固定连接在横梁(10)上,液压缸(40)的活塞杆与丝杠(41)的顶端同轴固定,第二驱动部(5)与锚固装置(3)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5)包括电机(50)和驱动轮(51),电机(50)固定设置在梁架(1)上,电机(50)同轴固定一转动轴(52),驱动轮(51)与转动轴(52)背离于电机(5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汉王素华高金川陈宇翔吴见行王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建设工程质量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